陳苑芳
【摘要】目前,我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lT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國各行各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也極大提高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便捷度,同時城市化水平也不斷提升。在國家政策的倡導下,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淘寶”等網上購物的電子商務模式在農村也得以施展,逐漸取代傳統農產品的銷售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本文針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對發展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期望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農村電子商務 基礎設施 銷售模式
我國是農業大國,14億人口中43%的人口為農村人口,總人數接近6億,農村的全面發展才能帶動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基于“新常態”經濟背景下,“互聯網+農業”作為兩種行業的交互模式,促進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
一、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常見問題
“互聯網+農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場開發潛力大,《中國現代農業商業模式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家對農業依然十分重視,關注提高農民的農業技能,不少企業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開始進軍農業市場。阿里巴巴集團在近三年投資百億人民幣建設“一村一淘寶”工程,京東成立農資電商部和農村項目部進軍農村電商。互聯網企業擁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和大量的社會資本,“互聯網+農業”能夠不斷完善中國新農業產業鏈,為農村提供更多的發展平臺和工作崗位,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轉型以及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優化空間布局,帶動農民發家致富,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我國農業重新崛起和發展。
(一)基礎設施落后
基礎設施建設是地區發展的基礎,比如道路建設、網絡建設等,城鄉差距不斷拉大的原因就包括農村交通不便,無論是輸出還是輸入商品都存在很高的物流成本問題?;A設施建設落后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具體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受基礎設施的影響。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倡導下,阿里等企業進駐農村建設了上百個‘淘寶村”,但就整體而言,大部分農村地區銷售和運輸成本過高,生產出的大量農產品積壓,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受限,不同農村區域之間的發展因基礎設施不同而差距過大。
(二)電子商務普及率低
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也表現在對同一件事物的觀念和意識不同。城市背景下,O2O等網上交易的成交量超過了實體交易,而農村普遍使用的仍然是實體、面對面交易,農民對于網絡銷售和購買認識不足,存在認知偏見,對電子商務模式認可度不高。另外,受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影響,大批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他們雖了解電子商務,但受農村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不愿回村創業,而將老人和孩子留在村中,不合理的年齡結構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普及和發展。
(三)組織力量不足
由于多數村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不足,認為這種模式不夠安全可靠,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部分農村地區意識到電子商務模式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但在模式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缺乏組織領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計算機能力及應用網絡的能力差。電子商務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目前我國農村電腦的普及率偏低,使用寬帶等互聯網絡的用戶偏少,青年人不愿回鄉創業導致中老年人在計算機操作上存在障礙,排斥電子商務模式。二是農產品的網絡銷售附加值低。現有的農產品主要是初級加工品,產品售價低,附加值也低。三是村民無法有效交流經驗。開展電子商務模式的經營者多為個體經營,村民個人進行網絡銷售,缺乏有效的經驗交流。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要致富先修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發展我國的農村電子商務,需要構建完整的網絡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和專業的網絡銷售平臺。網絡系統的構建要求網絡寬帶以更優惠的價格遍布農村區域,物流配送系統要擴大范圍,不僅僅是鄉鎮一級,要能夠普及到村中心,專業的網絡銷售平臺為村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銷售渠道,避免大量綠色產品滯銷。
(二)提供農民培訓
國家和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新農村、新農民的建設,加強對農民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專業隊伍、服務團隊,進駐到農村地區對農民進行長期+定期的知識培訓,包括計算機操作、網絡應用、銷售平臺、營銷技能等培訓,使農民對電子商務模式有充分的理解。另外,要指派專業人員對農民的網絡銷售進行定期指導和跟蹤,引導農民進行銷售創新,鼓勵青年回鄉創業。
(三)組建農村電子商務協會
目前,我國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仍然是以個人為主,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在農村地區建立電子商務組織,成立電商協會,搭建農民交流經驗的平臺,構建更和諧的農村發展布局,擴大農產品經營的規模,引導農民自主創新,提高銷售農產品的競爭能力。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仍然需要考慮品牌核心價值的界定,農民要根據當地農產品的特色,在完成初步銷售后,要嘗試構建品牌,關注消費者需求,挖掘更大的銷售機會。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即互聯網+農業,要著眼整條產業鏈,不僅要完成農產品的網上銷售,還要更深層地挖掘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潛力,注意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指導,使農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人”,以完成互聯網+農業的深度融合。國家和政府也要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更好的網絡平臺和完善的物流體系,普及電子商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為新農村、新農人的建設奠定基礎,鼓勵青年人回鄉創業,為創業提供有利條件,快速發展新農村經濟。
參考文獻:
[1]王沛棟.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中州學刊,2016.
[2]任曉聰,和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7.
[3]代云韜,鄶媛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17.
[4]張義博.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納稅,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