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海
【摘要】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有著較強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在當前優厚的生活條件下,大學生無論是想問題還是處理事情,首先會以自我利益作為衡量標準和思考角度。隨著當前國內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新時代和新形勢下,我國對青年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是大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使學生更加樂于接受新的指導思想的引領,最終使得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質得到更大的提升,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深思的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 教育 情理相融
隨著國內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深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作為衡量大學思想教育和教學質量以及學校綜合實力的標準之一。從目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情況來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很難達到期望的目標,因此需要高校教師不斷改進和完善,高等院校要堅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科學理論基礎上,轉變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加深刻的教育。本文針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相關的論述和分析,從而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起促進作用,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效果。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情理相融的相關概述
所謂情理相融,實際上指的是高等院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力求大學生自身的思想認識的情感需要和自身的理性需要相一致、相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老師要努力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科學的思想理論與道理產生共鳴,以及認同,同時是大學生能夠自覺的利用新思想新認識來嚴格的要求自己,并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方式。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理相融的相關措施
(一)要利用學生的情感需要來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需要
在實際中,大部分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種常規性的、習慣性的認識,他們認為要始終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的政治高度以及思政教育課程的專業性與理性的角度來監督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來決定選取怎樣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和內容,始終要將大學生的理性化思維作為最終的塑造目標,從而忽略了大學生自身所吲有的情懷,也忽視了人的最基本情感,他們覺得只要這種理性思想符合科學認識,就一定會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就一定能夠是學生產生共鳴,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嚴肅謹慎、科學化、專業化,大學生就會主動的將所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思想從而嚴肅認真。然而,這實際上是一種極為理想的狀態,是十分復雜和難度較高的,因為教師知識重視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卻忽略了大學生對家國情懷本能的情感,沒有將學生的情感需要和思政教育理性需要相結合,所以很難使學生主動將感情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僅僅將其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而已。
因此,教師所要進行的工作不只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更應該所得是要引導學生如何培養理性的思維和提高自身對外部事物的認識,讓大學生自身從個人情感上認為教師是幫助學生懂得利用專業性的思想政治課程去思考國家,去思考人生,去認識未來,激活大學生的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需要,而不僅僅是學知識。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兼顧情感和理性,每個理性都是情感的最終形成,如果缺乏了最基本的情感需要,也就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了。
(二)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情理結合
傳統的德育教學更加趨向與政治化和知識化,較為空洞沒有起到實際性的效果,僅僅通過傳統的教學手段將思想政治學科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并沒有對這些知識進行情感認識,這個過程缺乏老師的指導,教學手段太過古板。教師必須積極主動的轉變思維,要將自身的情感和教授課程相融合,通過情理相融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將學生的個人情感需要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需要相結合,尊重大學生個體的差異。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大學生置于主體位置,思政教育專業知識的教授作為輔助手段。
例如,目前國家十分重視文化強國和文化軟實力,基于現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統文化的延續以及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問關系等問題,老師要讓大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從而形成最基本的認識和看法。之后老師將這些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相結合,從思想政治的角度和視角去解讀國家對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延續重視,使得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化,更加透徹。大學生就會將針對這些關乎國家發展,文化發展的問題的個人認識與教師的課程解讀想對比,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將自己的價值觀上升到社會,上升到國家的層面,久而久之會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懂得個人與國家的關系,積極主動要求自己去做好一個新時代的優秀青年。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要將“大道理”講授給學生,還要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國家,關注社會,思考社會現實問題,逐漸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教師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正確認識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不斷將思想教育和生活實際想聯系,使其更加接地氣更有實用價值,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將思想政治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實際行動,內化為具體的價值觀念。
(三)要開展豐富的活動,將思想教育融合與實際活動中
思想政治教育老師要經常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如果沒有和實際相結合,永遠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所以老師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例如去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老人帶去溫暖和關愛。參加國家發展歷史的展覽,親身感受國家歷史的恥辱和光榮,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正能量,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這樣更利于大學生的成長,腳踏實地,樹立遠大的理想同時還能夠術業有專攻,積極主動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服務社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船首,更是思想價值的塑造,所謂寓教于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情理相融的辦法,才能真正的兼顧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和理性需要,教師在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實際上是在尋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疲軟點、興奮點、閃光點、難點、壓抑點和共鳴點,只有如此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若松.論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情理相融[J]思想教育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