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先鈴
【摘 要】 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工作,讓班主任充滿幸福感?結合十多年的從教經驗,我認為做名優秀的班主任,可從班級日常管理、班干部的培養、習慣養成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 班主任;日常管理;習慣養成;溝通協調
一、研究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了解班風、學風,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了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教育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班干部,樹立威信
在2007年,我所接的班,大多數學生從學習成績上來說“不甚理想”。班級紀律很差,學生自律能力不夠強。必須尋一個威信高的學生來帶領大家。經過反復了解觀察,我選擇了在同學中威信高,人際關系好,具有號召力,能繪畫、體育好等各方面特長具備的牛亞楠同學任班長,又精心選拔了各組的小組長,選好后我用心地開始培養起來。首先是我把“權力下放”,對班內主要干部給他們實權,鍛煉他們,幫助他們在同學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二是“人人平等”,對班干部也同樣地嚴格要求,違紀的班干部嚴肅批評,做到規定面前人人平等。小班干部培養起來后,在我的班級管理中這些小班干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常規訓練,培養良好習慣
對小學生來說,要養成的好習慣頗多,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葉圣陶說:“習慣是從實踐里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這說明養成習慣要從點滴抓起,由點到面,由單項到系列,由局部到整體,日積月累,方達目的。
四、協調與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關系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須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系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應高度重視,確保會議質量,盡量與家長取得共識。會上可以請個別優秀家長介紹成功教育孩子的經驗,可以談教改的方向,談本期教學內容及要求,談本期整體情況,進行作業展覽或者談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建議均可。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順利輕松。
五、學生個性特長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時代需要的是有創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質不同的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盡可能大的提高和發展的同時,更要努力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創造能力,培養他們成為班上各方面的頂梁柱和帶頭人,使班級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帶動大家都積極創新、勇于探索。
六、做好個人總結和班主任工作總結
做好總結是進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需要。通過總結要認識不足,吸取經驗,努力在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復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事事繁瑣,事事操心,日常事務多,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頭緒較多。但是,只要我們自始至終用愛心、耐心、誠心去對待每一名學生,培養他們良好習慣養成。加深自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是完全能夠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參考文獻】
[1] 陳茂林. 給老師的建議[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