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重度智障型學生識字教學中,傳統的“形、音、義”分析法的教學模式已經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相適應。根據中重度智障型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需要,教師可組織生活化的識字內容,以生活經驗為背景,以直觀形象為主要教學手段進行識字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關鍵詞:智障型學生;生活;識字;效率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1
作者簡介:吳建武(1966—),男,福建長汀人,福建省龍巖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科,研究方向:書法(寫字)。
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智障型學生將來適應生活、融入社會的基本能力。由于中重度智障型學生具有知覺、識記速度緩慢,記憶表象貧乏,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暫等特點,因而識字過程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抽象、困難的事情。教師可讓識字回歸生活,將學生從抽象的課本方塊字中解脫出來,為智障學生創造親近自然、融入社會、感受生活的機會,將他們的生活時空變為識字的課堂,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體驗中有效地識字。
一、再現生活場景,形象識字
1.在生活環境中識字
智障型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直觀形象,他們比較容易掌握來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識。因此,依據教材的內容的要求,讓智障型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識字是有效教學的方法。如教學《文明用餐記心間》這課時,我就帶著學生來到學校食堂,讓他們先排隊,適時出示卡片,指導其認讀“吃東西,要坐好”的句子,學生們按順序向生管教師領取食物,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這時,引導學習生字“坐”:“倆人坐在土堆上,就像同學們現在坐在凳子上。說說可以組什么詞語?”學生們紛紛舉手:“坐下、坐好、坐車……”吃東西之前,讓學生們說說“吃東西時要怎么做?”學生們按照“不出聲,不走動;細細嚼,慢慢咽”的要求高興地就餐。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下識記了生字,規范了生活行為。
2.聯系生活經驗識字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會讓知識變得更為通俗易懂,生活經驗成為智障型學生學習的一條捷徑。在識字教學中,讓漢字和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從而在他們頭腦中形成相關事物的表象,加深記憶。例如,在學習生字“馬”“牛”時,中重度智障型學生對這兩種動物不易識別,我把畫有“馬、牛”的圖片相應地擺在生字的下邊,學生頓時有了學習的欲望,我再按照圖畫分別告訴他們“馬”的特征:馬尾巴有長毛,頭上沒有角;“牛”的特征:頭上兩只角,尾巴細又長。通過圖畫對比和特征分析,學生已經基本上能夠辨別出這兩種動物,并能夠看圖識字。
許多字詞都能用肢體動作來表達。直觀形象的肢體動作演示,貼近智障型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更好地幫助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如學習“拍、掃”這些字時,引導學生觀察它們都有什么偏旁,“提手旁”說明與什么有關。教師適時請學生用手表演“拍、掃”的動作,讓學生知道這些生字都和手的動作有關,再帶領學生一起表演“拍、掃”動作,進而表演“拍球、拍手、掃地”的動作,讓學生學會這些詞語。這種動作演示不僅激發了智障型學生識字的興趣,還加深了他們對生字音形義的理解。
3.巧用媒體仿真識字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圖文并茂、有聲有色,通過模擬仿真可以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和復雜的自然現象形象地表達出來,從而降低智障型學生的認知難度,增強學生識字效果。例如,教學生字“電”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學生們喜愛的動畫課件——“閃電!”當展示課件時,智障型學生的眼前出現了一道道耀眼的閃電,同時配上隆隆作響的雷聲,學生們身臨其境,體驗到十分逼真的自然現象,不由自主地喊道:“有閃電!打雷啦!”他們很快就理解了“電”的含義。在智障型學生有強烈學習欲望之時,教師適時導入“電”字的識字教學,讓學生們感知到“電”的真實存在,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電”的字形,理解了“電”的抽象概念。這樣的識字教學因為多媒體仿真技術的應用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游戲演繹生活識字
寓識字教學于游戲活動中,能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實現玩中學、學中玩,提高智障學生識字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智障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生字的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生字。例如,教學《實用語文》中的“禽類”時,我設計了一個“動物音樂會”的游戲,把寫有“雞、鴨、鵝、鴿子”字詞的小動物頭飾戴在學生的頭上,讓他們扮成小動物。游戲時,我讓學生們圍坐成一個圈,教師問:“雞來了雞來了,公雞怎么走,公雞怎么叫呀?”“公雞”們就大搖大擺地走到圈子中間學公雞叫。教師和學生一起模仿相應動物的動作和聲音,指導學生認讀頭飾上動物的名字。這樣學生對小動物的了解更為深刻,識字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利用生活資源,隨機識字
1.創設識字樂園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最重要場所。在教室里創設的環境,就像一位無聲的教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合理布置識字教學的相關內容,使每個區角都會說話,使其成為學生識字的樂園。教室里的實物,如掃把、書櫥、植物角等,都可成為學生識字的好教材。我在這些物品上貼上了名稱字詞卡,讓學生看到實物說出名稱,讀出該物品的字詞卡片。在教室區角設置“字寶寶樂園”,貼上各單元的字卡、詞卡,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將課堂上認的字詞卡片粘貼或懸掛在“字寶寶樂園”里。
2.營造識字校園
校園內蘊含著豐富的識字資源。校園里的名人名言、校風、校訓、宣傳標語等,都是很好的識字教學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智障型學生多留心身邊的漢字,自主識字,增大識字量,提高識字效率。如可以每周利用一次晨會課,帶領學生徜徉于校園,引導他們認讀在校園文化墻、書畫長廊上的漢字,在觀察活動中不斷積累漢字。把優美的校園環境與識字有機融合,智障型學生的隨機識字就會輕松有效。
3.活動貫穿識字
生活是最好的識字課堂。我們把學校活動、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作為識字資源之一,讓識字和生活實踐融為一體,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例如,帶著學生們去春游、秋游、祭掃烈士墓、走進社區,引導他們邊走邊認字;利用社會實踐、社區融合教育等活動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時空,如認識公交車站站臺名稱、停靠站點等,將識字活動滲透于學生生活,促進他們生活能力的提高。
三、體驗服務生活,強化識字
對于智障型學生而言,在生活中體驗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極高的要求。通過對語文知識技能的運用,學生不僅能更好地鞏固語文知識,同時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對新知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帶領智障型學生走進社區時,有些學生要上公共廁所。我就故作驚訝地說:“老師看不清楚,誰能告訴我哪邊是男廁所,哪邊是女廁所啊?”學生很認真地看廁所門上的牌子,告訴我:“老師,這個寫的是‘男字,這里是男廁所。”“這邊是‘女字,這是女廁所。”當公交車停靠在站點時,我問學生:“這是到了什么地方呀?”學生們看著站點牌上的字大聲讀出來,很樂意地告訴我站點的名稱。看到他們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總之,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中處處可以學漢字,生活中處處需要用漢字。教師要根據智障型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挖掘識字教學資源,拓展識字教學時空,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欲望,鼓勵學生實踐嘗試,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孔維祥.構建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生動化課堂的實踐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0(3):27-29.
[2]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