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玲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實行音樂律動的必要性,并簡要闡述了音樂律動對節奏能力發展的影響,并對音樂律動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方式做出總結。
【關鍵詞】 音樂;律動;幼兒;節奏感;能力
1. 實行音樂律動的必要性。一般來說,幼兒感官運動發展的最關鍵時期是從出生起到4~5歲之間。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兒通常會在音樂的身體律動中對音樂的情感情緒有更強烈更直接的感受,其表達方式也會更自主。在幼兒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肢體動作對音樂的基礎要素進行感知,他們能很準確地分辨出音樂節奏的快慢、音調的高低、音樂力度的強弱以及段落之間的劃分。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注重對音樂律動的教育,能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使其在聽覺方面更專注,從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作即興反應能力,對抽象思維的培養和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2. 音樂律動對節奏能力發展的影響。達爾克羅茲對體態律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人天生具有節奏本能,但這種本能需要在幼兒階段就誘發和培養,通過做身體運動或者聽音樂的方式,都可以激發兒童的音樂潛能。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可以將音樂與運動相結合,通過具體的運動、聲音和節奏加強兒童對音樂的理解。此外,還要注意將音樂表現出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與兒童運動時的感受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讓他們更透徹地理解音樂的情緒,鍛煉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音樂節奏通常是通過身體運動表現出來的,通過身體運動能夠更好的更準確的感知音樂節奏,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一定要重視節奏感的培養。
3. 音樂律動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方式。激發并提高孩子對音樂節奏活動的興趣 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要想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孩子在幼兒階段大多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必須采用情境交融的方式,通過聽、看、動、辨、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體會到音樂節奏活動的樂趣;(2)注重音樂選材。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對教材的選擇;(3)給幼兒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根據其興趣和需求,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充足的自由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節奏感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探索。
4. 加強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認識。要想使得幼兒很好的掌握音樂節奏,就必須讓孩子了解節奏的類型,明白節奏的節拍。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下雨“沙沙”聲和鬧鐘的“滴答”聲作為幼兒感知音樂節奏的材料。另外還要通過鼓聲的變化讓幼兒知道音樂節奏是多變的,這些常見的音樂教材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節奏的奇妙,增強孩子的好奇心,使其對節奏進行主動的探索和認識。
5. 重視并加強對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加強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就是加強對幼兒說節奏能力的訓練,在幼兒音樂節奏教育中,要多讓幼兒唱一些兒歌,這是對孩子進行語言節奏教育的基礎。語言節奏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既能說又能唱,培養孩子的節奏感,讓孩子在鍛煉說和唱的同時體驗到節奏的類型。在教孩子唱兒歌的同時,可以先教孩子按照歌曲的節奏說出這首歌,并且在說的同時用小手拍出兒歌的節奏,這樣孩子在說出節奏的同時也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對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長期的幼兒音樂教育中,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培養他們的節奏感一直是一項重要且繁瑣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學習和創新。此外,還要對音樂律動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找出適合幼兒音樂學習和節奏感培養的最佳教學模式,有效拓寬幼兒音樂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娟. 淺談幼兒的音樂教育[J]. 幼兒天地,600.
[2] 談小平. 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