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摘 要】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的問題,而且還關系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脫貧攻堅工作。可以說,保護留守兒童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 精準扶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一、認清教育現狀,明確幫扶對象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的本質就是誰貧困就扶持誰。運用到教育扶貧中,我們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的扶持。因為留守兒童大多是父母迫于生計外出打工,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導致他們不僅缺乏親情關懷,還缺乏經濟支援,需要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予以特別照顧。但是在工作中我們也要注意:留守兒童不一定是貧困的,有些父母在外是做生意、跑業務,家庭收入相對較好,如果把貧困生補助款給了這類學生,一來作用不大,二來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所以,工作中,我們要認清教育現狀,明確幫扶對象,以便幫扶資金、人力物力能夠落實到位,提升幫扶的效率。
二、做好調查研究,推動精準幫扶
首先,要對于他們的相關家庭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以便在扶貧的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不理解國家的扶貧精神,誤認為被學校定為留守兒童后會有什么好處和實惠,不貧困的家庭也會向學校申請貧困補助,造成學校統計不實,精準扶貧難以落實,往往導致不少貧困家庭得不到應有的扶貧資源,而不貧困家庭卻得到了一定的額外實惠。新時期的工作中,我們對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的統計上報,各校應做到“精準”二字。教師必須通過走訪、調查、實地考察后再作確定,做到不濫報、不漏報。談到扶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錢的問題,但留守兒童中也有經濟條件好的,在經濟上不需幫助。貧困兒童經濟條件就比較差,他們是需要幫助和扶貧的,但貧困兒童不一定是留守兒童,他們相對于既貧困又留守的學生而言條件相對較好。所以學校、老師們得對自己的學生家庭情況、經濟狀況了如指掌,認真排查核實,找出需要幫助的、應該幫助的,以便能夠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精準開展,使國家的相關政策能夠落到實處,發揮實效。
三、健全教育機制
實施關愛工作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實現他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于學生的當前階段知識學習以及日后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意義。教學中,我們既要做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以便能夠不斷健全教育扶貧機制,做好留守兒童家庭貧困子女的關愛教育。大部分留守兒童由于遠離父母,缺乏父母關愛,部分還是單親家庭,所以他們孤獨、心理壓抑,往往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甚至叛逆、破壞性強:而貧困兒童往往由于受生活條件限制,自尊心很強,缺乏自信心,多數表現出膽小、孤僻不與別人交流。對留守兒童、貧困兒童除了在經濟上的資助,情感上的幫扶還更為重要。老師要讓他們自尊心強大,自信心充足,要和他們交朋友,做兄弟姐妹,要放下身份,俯下身來用心和他們交流,和他們拉攏距離,走進他們心靈世界。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要做到精準,在其他學生面前多給他們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我們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與高度的歷史責任意識,明確目的、創新策略,不斷拓展幫扶范圍、不斷完善幫扶機制,以便能夠真正使精準教育扶貧落到實處,為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條件,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陳曉琳. 精準扶貧背景下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救助的策略研究[J]. 未來英才,2017(24):18-19.
[2] 漆利. 精準扶貧視域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長效機制研究[J]. 納稅,2017(16):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