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 識字是入學兒童的一大難點。教師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能使識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低年級兒童:識字興趣;激發
一、在展示中識字,激發識字興趣
給天性愛表現的兒童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會源源不絕。對一、二年級班級設立“小小展示臺”、“快樂樂園”、“語文小天地”欄目,巧妙地將識字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1. 確立主題,引導識字。教師制訂學生的語文識字計劃,把學生的識字活動分為幾個主題:一是我認識班上同學的名字了;二是我的家里有……我愛我家;三是周末里,我走上街或上山,認識了……第一個月引導學生認識同學的姓名。首先,老師讓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小紙片上,做成各種不同的圖形,貼在課桌角,鼓勵同學課間休息時,相互認識,相互當小老師,教其他同學認識自己的姓名。在熱鬧活動持續兩小時后,教室里又進行“我認識的同學的名字多”的比賽,教師給每位學生發放一張全班同學的名單,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檢查同學的認讀情況,統計認識的名字數量,給優勝者頒獎。最后一環,則是鼓勵學生把自己認識的同學的名字寫下來,貼在展示臺上給同學們看,和自己認識了名字的同學做朋友。
后兩個主題要看學生的識字能力而定,一般活動時間為兩周?;顒忧?,召開了班級家長會,教師把活動的目的、方法和家長交流,達成了幫助孩子識字的方法。針對主題二,家長從家庭成員、家庭物品等方面,采用物品上粘貼名稱卡,借助圖畫等各種方法,教孩子認字,孩子們把自己認識的字寫成字卡,掛在班中的展示臺上,互相交流與激勵。主題三,則鼓勵學生們在父母的帶領下,走上街頭、商店,走到山上、田野,把剛剛認識的字和看到的景物寫在小記錄本上,在每周的識字活動課中互相交流。
2. 巧用展示臺,激發興趣。展示臺使學生在主題識字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滿足,如何使展示臺在學生進行課內識字過程中,也發揮巨大的作用呢?一是與課前預習相結合,鼓勵學生把預習中認識的字制作成字卡,貼在展示臺上,以此勉勵自己,激發他人。二是與教學效果相結合,利用展示臺及時展出學生識字,寫字中的優秀作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樣,不斷地利用展示臺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始終保持著自覺識字的欲望和熱情。
二、在游戲中識字,在識字中感受快樂
寓教育樂,可以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學習漢字,使學生保持愉悅的心境,對漢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識字教學中,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進行有趣的識字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1. 在接龍比賽中識字。學生把自制的字卡帶入課堂進行接龍游戲,游戲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自己會讀的字一個接一個地讀下去,不會的放在一邊,請教四人小組中的“小老師”,學生互相幫助,使自己的生字接龍不斷地進行下去。最后,以接得最長的為優勝者。這種輕松、有趣的識字方式,不僅使學生在快樂中認識了生字,而且,增強了學生互助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2. 玩牌游戲中識字。學生自制牌型生字卡,在課堂中互玩打牌游戲,邊出牌邊讀出字音,誰先把手中的漢字打完,誰就是“學習生字的小能手”。在打牌的過程中,把不會的字放一放,及時請教同學和老師,把手中的牌繼續打完。學生經常欲罷不能,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很快記住了這些生字。
3. 在貼字游戲中識字。貼字詞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把它引進識字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部件組合,也就是將字的兩部分拆開,分別貼出來,小組合作進行組合比賽,幫部件找到家。如: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4》時,把“蜻、蜓、展、蚯、蚓、運、蝌、蚪、蜘、蛛、螞、蟻”,拆開成兩部分,以四人小組進行組合賽,看一看哪一個組又準又快。圖文組合,利用插圖或者直觀教具識字。一年級下冊每一課都配備了生動有趣的圖,可以通過看圖片初步感知課文的同時進行認識漢字。如:在一年級下冊《識字1》,教師讓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寫成卡片,在教學中讓學生看著顏色鮮艷、生動有趣的圖貼上相應的詞語,并充當小老師與同學互教、互讀。這樣,短短十多分鐘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了十幾個字和八個詞語。實踐證明,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材料識記生字的做法能獲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在歸類游戲中識字。歸類識字在小學一、二年級課文中占的分量比較多,也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內容。根據一年級課文中的生字按獨體字、合體字,按結構、按偏旁、換偏旁等多種方式進行歸類,讓學生讀出字音,寫出字形。采用方法:(1)用長方形紙條,一類用一個紙條;(2)用卡片、裝盒,每類卡片裝一盒;(3)用一本小冊子,分頁、分類來寫——其他能夠適合采用的方法都可以采用,然后進行交流(先在同學中交流,然后分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的內容:誰寫得對,寫得多,誰寫得少,誰錯的多,誰寫得認真,工整等等。交流后評出優秀作品,老師收集后貼在展示臺或顯眼處,這種方法兩三周開展一次,這樣識字能讓學生輕松認清字形結構,區分出同音字和形近字,增強辨別能力,使識字的效率有較大提高。
5. 是互助游戲中識字。讓學生互學識字,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必須要有團結協作的師生關系作保障。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先自學生字,課前預習時,如有不認識的字,學會查字典或問家長。然后通過同桌互學,以及小組和大組共同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抽取不會認的字,自己想辦法認會并記住。在學習中讓大家共同參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互助互愛,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學習習慣,并且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人教版一、二年級實驗教材大力改進呈現方式,使教科書成為學生喜愛的課本。如何開發這一課本資源,拓展學生的識字空間呢?我們在這方面不斷探討。我們很重視集體備課互相鉆研教材,挖掘每一課的漢字拓展內容。在教學中重視分時間拓展。如,預習拓展,在學習新課生字前,指導學生認識相關漢字。教學一年級上冊《識字4》一課前,教師布置學生回家自制動物卡片,一上課就讓學生展示自己認識的動物名稱,讓學生展示、交流中,增加了識字量。再如課后拓展,如一年級下冊《識字8》一課后,教師讓學生課外搜集諺語,先向家人展示,再與同學交流。
三、在生活實踐中識字,強化識字效果
少年兒童的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各種識字課外實踐活動。如:“課前一、二分鐘朗誦會”、“故事會”、評選“認字小能手”活動,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與鼓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識字其樂無窮。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后,開始用自己認識的漢字說一句話,讓家長幫助記錄下來,或給父母親朗讀幾句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后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鐘開展匯報比賽,比一比誰的句子最好,誰讀得最好。充分利用休息日讓學生回家讀一兩個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然后每周五讀書課里互相交流,評出“故事小能手”。讓識字與語言訓練整合起來,不但使學生有了積累資料的好習慣,還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認識的漢字也越來越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在查找規律中識字,提升識字效率
漢字大多在音、形、義方面有一定的規律。由于兒童認知不多,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生字的規律,體驗發現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并且教導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進行自主識字。比如,低年級教材在“語文百花園”里開辟了“這樣識字真有趣”的欄目,讓學生利用熟字認識新字,發現構字規律。我們可以利用學過的“木”字來認識“禾”和“本”。這樣讓學生發現識字的方法,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既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又增加了新的識字途徑,還能提升識字的效率。
識字是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之一,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方法也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有效的運用合理的方法,都來參于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上來,激發興趣、大量識字,將會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濟遠.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蘇志霞. 趣味識字教學舉隅[J]. 教學與管理,2005(5).
[3] 柴彩榮. 略論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