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興婷
Analysis of Expressway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摘要: 隨著高速公路路網的飛速發展,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監控系統、通訊系統的電子化、智能化需求越來越高。汽車的普及也使得公眾對高速公路運營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新的時代背景和新的時代訴求,從系統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車輛、道路、人員等要素,分析“二站合一,一拖二”的高速公路中監控模式,并結合現實問題從技術和管理兩個角度出發提出了相應的管理發展建議。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ressway network asks for better electronization and intelligentization in toll collection system, monitor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popularity of cars results in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ervice in expressway operation. Based on the new background and demands of the tim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vehicle, road, personnel, and other elements from a systematic point of view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expressway centralized monitoring mode, named "two-in one" and "one-with-two".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rom aspects both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are also put forward.
關鍵詞: 二站合一;信息化;智能化;集中監控
Key words: two-in one;informatization;intelligentization;centralized monitoring
中圖分類號:U495;TN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5-0052-03
0 引言
近年來,在國家公路網的基礎上,各省(區、市)紛紛編制地方高速公路網規劃,逐漸形成了以國家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地方高速公路為補充的高速公路網規劃格局。我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快速增長的同時,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也開始面臨大修或者改擴建[1]。截至2017年7月,全國高速公路里程已經達到13.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隨著高速公路網的高速發展,社會各界對高速公路網絡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速公路傳統上采用收費站級監控、路段分中心監控和省域中心級監控模式。收費站的視頻信號接入本站級監控系統,收費站對本站的視頻圖像進行監控管理。同時,收費站級到省域中心級自下而上逐級按照要求挑選視頻上傳,以供上層管理單位在更大范圍內實施監控[2]。在傳統管理模式下,收費站監控管理中心的特情需要層層上報,會貽誤特情最佳處理時間,同時這種兩級管理模式勢必會增加運營成本。為節約人力資源及管理上的運營成本,提升高速公路網絡運營管理效率,研究集中監控管理模式在現實應用及學術界受到廣泛關注。馮釗、高連周、孫建和等[3-5]皆從實際出發探討了高速公路集中監控模式的系統設計和解決方案。
1 高速公路集中監控模式
傳統收費站級監控中心都設有1個值機班組,每班工作人員包括1名班長、4名值機員,采用四班三運轉的運營模式。一站一值機的管理模式,流量大的收費站值機員工作量飽滿,日均處理軍車、U行、車卡不符等特情高達近2000條,而將近60%的收費站由于日均流量不足5000輛,值機員日均處理特情不足300條,造成較大的人力浪費、資源配置未能有效整合。
高速公路集中監控模式是通過設立唯一的監控信息中心,利用智能通信技術和先進的監控設備,實現全線運營模式的統一調度、集中管理、高效監控[6]。目前高速公路路網日漸成熟,各省市從技術創新著手,加強數字化建設,利用最新的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提升高速公路現代化水平。如滬寧高速2015年實施信息化改造項目后,各收費站級已經實現本站的視頻圖像實時上傳與共享的功能,監控中心能夠直接按需要調取各收費站級上傳的視頻圖像,對本路段進行安全情況、所轄收費站收費人員的工作情況及各個站點通行車輛的合法、合規通行費征收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因此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試行高速公路集中監控,采用“二站合一,一拖二”的收費與監控分離的集中監控管理模式,撤銷小型收費站的站級監控,取消較小收費站的監控職能,將全線較小收費站的監控業務并入相鄰大站管理。
2 高速公路集中監控模式的運營
基于“二站合一,一拖二”的集中監控模式可實現為領導、操作人員和社會公眾提供全面、及時、準確、一致的實時動態信息,有利于各個業務主體之間的工作協調、信息共享,提升設施資源的利用效率、運營效率和水平,降低整個系統的運營成本,增加公眾服務的滿意度。
2.1 集中監控模式下的監控信息中心職能 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高速發展,高速公路監控系統在提升交通服務水平、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監控系統就是將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先進的技術綜合運用于地面運輸管理體系,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實時、準確、高效的公路運輸綜合符理系統。而監控信息中心就是利用高速公路監控系統對高速公路進行全面的監視和控制。監控信息中心一方面負責監控本路段通行安全情況、所轄各收費站收費員工作合規情況和服務水平、所轄站點通行車輛的合法、合規通行費征收情況,另一方面要集中管理權限站點和道路監控設施設備的維護與運行,并根據所在地區管理管理部門的要求和規范升級全線監控設備,上傳路段的收費數據、監控圖像等信息數據至省監控管理部門。
2.2 “二站合一”的監控管理模式 隨著高效的數字化傳輸技術在監控系統中的應用,收費站級監控已逐步被取消,監控設備可以受到遠程控制,收費站的視頻圖像可以全部編碼后接入網絡,編碼設備可以接受路段監控分中心和省域監控中心的直接調度和控制,監控管理工作重點集中在監控分中心完成,智能化的監控軟件可實現高效監控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聯動報警指令可通過網絡自動將視頻圖像切換到報警發生地點。在“二站合一,一拖二”的收費與監控分離的集中監控管理模式下,全線小型收費站取消監控室,僅保留小站服務器及部分工作站,且保留調配卡,查詢、處理緊急事件的權限;大站監控室可對小站各收費亭進行遠距離、24小時對講與監聽、錄音功能,并可對主機與分機通話進行錄音,且能夠隨時切換站級與大站管理模式;各收費站監控視頻圖像傳至監控中心服務器存儲及管理,能夠實時共享、隨時調取。每個收費站的收費數據通過本站服務器上傳到監控信息中心,小站和大站均可對收費數據進行查詢、分析、打印。特殊情況處理減少了中間申請報批環節,高效準確,統一口徑,統一標準,減少漏洞;交通事故處置快速、準確、高效,實現集中指揮整體聯動;惡劣天氣交通管理高效,天氣分析及時、全面,管理方案形成快速準確并且實施迅速;路政管理高效,路政管理手段更新,通過道路監控巡查有效地加強了對路產路權的維護。
2.3 集中監控模式下的人員設置 在“二站合一,一拖二”的收費與監控分離的集中監控管理模式下,兩個收費站進行合并化管理,實現工作人員減半。每個收費中心設一個值機班組,每班組1名班長、5名值機員,采用四班三運轉的運營模式。每個班組根據工作任務需求,實現工作內容的有效分配,履行全線任務的上傳下達、對外溝通、運營數據填制工作;全線現場特情指導與記錄、實時監控工作;全線崗上行為和文明服務等稽查工作。在該種人員設置情況下,班次運轉和時間保持與原方式不變,班長上行政班,值機員分4個班次,1人機動;班長除主要負責日常事務管理、營運數據統計匯總外,還負責現場突發狀況的處理與上報,協調當班人員休假、離崗、值班時的各項事務的處理工作。
3 集中監控模式下的管理建議
3.1 增強人才素質培養,提升各崗位人才業務能力 “二站合一,一拖二”的集中監控模式下,全新的監控系統和技術和各個崗位新增職責都對員工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障高速運營網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監控信息中心應針對現代高速公路路網服務對象、服務需求和業務流程規范對人才進行全面的培訓。首先完善員工培養體系,強化培訓質量,定期組織相關主題培訓課程,加強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確保每位員工熟知本崗位業務流程,能自如的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高速公路網的發展提供動力。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各崗位職責發生較大的變化,對各崗位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應加強工作部門間及部門內部的互相溝通學習,帶動工作人員結合自己實際工作崗位內容談體會、談感想、談經驗,做到互通有無強化工作人員的全面發展,全面提升監控隊伍的實際工作水平,保證各個崗位工作人員正確、優質、高效的完成每一項工作。為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學習熱情,確保員工的培訓取得實際效果,監控中心應優化績效考核制度,通過考核制度有效檢驗員工的工作狀況、專業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以考核作為開拓工作新局面,為今后監控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2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維護工作水平 新的集中監控模式大大增加了監控中心的職責和工作量,收費站也將更加依賴于監控中心,相應的各個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職責和工作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管理部門應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管理流程,逐步修改和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首先在信息管理方面,為提高信息的處理的準確性、及時性,應以深化精細化管理為契機,修訂完善信息工作管理規范,細化信息工作流程圖和工作規范,優化信息處理程序。其次為保證考核制度的嚴格實施,應健全收費管理制度,細化監控工作要求和崗位工作內容、工作流程,明確崗位工作職責。加強應急管理基礎,積極構建應急組織管理體系,充分總結以往突發事件處理經驗,對應急管理工作進行細化分解管理,在基礎上修訂完善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并頒布相關應急管理規范。在日常應急管理工作中建立功能完備、實時動態的應急防范和處工作體系。同時還應制定監控信息巡查制度,并頒布收費站相關工作制度,方便車輛的管理運行。最后,針對管理層級,明確管理的權限、管理工作辦法,保證管理的公平公正性,以此充分調動各崗位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在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創新思維,推行“三個一”維護工作法,要求基層維護員每天對設備進行一次巡查,每周對設備進行一次保養,每月對設備運行情況以及自身維護工作進行一次總結,提前做好準備,為下月工作打好基礎,確保維護工作細致入微,將各類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
3.3 實施智能化管理,實現全線監控 相較于分站監控模式,集中監控模式下的監控信息中心全面負責全線道路信息監控、收費站點工作情況監督、機電系統維護管理及現場突發狀況的調度管理。集中監控模式取消了站級監控,采用遠程統一監控和現場統一標準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實現了精簡機構、擴大管理跨度、管理渠道多變的高效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工作效率與質量,應加強智能化管理實現全程監控。為適應集中監控模式下的管理要求,全線應實行全程監控,并結合智能圖像分析技術、廣播聯動系統、短信報警功能以及站級電力監控來輔助保障道路安全暢通。通過全線布局智能化監控實現自動統計高速公路車輛流動相關數據,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修訂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手段,利用監控體系快速檢測高速公路上車輛行駛狀態,嚴格實施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監測制度,定期組織安全隱患排查摸清道路通行隱患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和危害程度,嚴格落實監測防治措施,掌握路況第一手資料,加強源頭數據管理,智能化分析路況信息,通過路網交通運營狀態信息的統計分析為地區高速運營管理者提供決策輔助。保證智能化監控分析,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出預案,聯合路政、交警、消防等部門實現快速、高效、精準應急調度實施緊急救援,為司乘人員提供便捷服務,營造了安全、高效的通行環境。強化了運營監控中心的核心樞紐作用,建立功能完備、智能化監控管理系統。
3.4 注重信息化管理,實現信息實時動態共享 集中監控模式下的監控中心是路況信息采集與發布、信息轉接的平臺,是整個監控系統的核心樞紐部門。該中心不僅涉及內部各級單位,還涉及處理路況事件的相關交警、路政、施救、司乘人員等諸多部門和人員,其信息處理工作十分繁重。在集中監控模式下,而收費現場的各項突發事件由收費班長統一上報監控信息中心,全線車道的路況數據、站點的收費數據圖像、收費現場突發事件處理、通訊信息等上傳至監控信息中心,傳輸距離遠,一旦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將導致整個系統崩潰。故在信息監控工作中進行精細化管理,按照信息接收及時化、傳遞標準化、流傳迅速化的標準,全力營造整個集中監控信息管理的神經中樞,充分發揮輔助運營決策重要機能。鑒于監控中心對信息化運營的高質量要求,應加強運營與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首先從技術層面,信息化的實現依托于計算機、物聯網、大數據、信息、軟件等多項先進的技術實現信息的有效傳輸、采集、存儲、分析,確保收費站點所有數據安全、高效的傳輸至監控信息中心,監控信息中心的指令準確、高效準確的下達至收費站點,保證整個監控系統正常運轉。其次重點加強部門之間信息渠道機制建設。細化站點采集、巡邏采集、部門通報等信息流程細節,使得運營指揮中心與收費、路政、養護、服務區四大業務部門的信息溝通渠道更加暢通;優化高速交警、兄弟公司、社會媒體、客運站等信息傳輸通道,加強協助配合,及時通報交通事件信息,以實現信息共享,切實提高服務公眾能力,并建立了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體系。
4 總結
伴隨著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高速公路路網的運營管理日趨智能化、信息化、集約化。為滿足社會公眾對高速公路日趨嚴格需求,提高高速公路公司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整個系統的運營成本,實施“二站合一,一拖二”的收費與監控分離的集中監控管理模式,緊貼國家倡導的“集約型企業”和“綠色辦企”的要求,符合提升高速公路公司提升企業服務形象的潛在要求。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二站合一,一拖二”的收費與監控分離的集中監控管理模式下監控中心管理職能,并立足于該高速公路路網的運營管理模式為整個監控工作提出相關的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1]李申惠,吳瑞麟,王家強.灰色聚類評估在高速公路原有路況評價中的應用[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05,22(s1):169-172.
[2]孫金海.高速公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J].交通世界:運輸, 2007,148(5X):73-75.
[3]馮釗.高速公路集中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研究[J].信息通信,2013(10):56-57.
[4]高連周.高速公路集中監控模式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 2009(15):317-318.
[5]孫建和.高速公路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方案探討[J].電子與自動化,1999(6):9-12.
[6]劉志峰,盧楨.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集中監控模式的SWOT分析[J].公路與汽運,2017(05):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