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經榮
【摘要】文化回應性教學是初中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文章針對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的必要性以及英語教學文化回應性的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目的是探究出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策略,以便切實提升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必要性;策略
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語言格局已經出現國際化現象。尊重異國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包容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一、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了解異國文化
不同地域以及國家的人們長相、思想、生活習慣、風俗習慣都不相同。英語在西方國家運用得比較普遍。我國是使用漢語言的國家,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甚是懸殊。例如,在我國無論是公交車上還是地鐵等公共場所都有專門為老人準備的座椅。尊老愛幼一直以來便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動為老年人讓座,表示年輕人對老年人充滿尊重之情,老人自然會欣然接受。但是在西方,老年人對于年輕人讓座的事情會非常惱怒。西方老年人會認為,讓座是年輕人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更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英國倫敦作為霧都,天氣時常陰晴不定,而老人們會常常帶一把雨傘,即使是天晴的時候,也會帶一把雨傘。其實是英國的老年人把雨傘當成拐杖,而不愿意帶真的拐杖出門,其中的緣故就是老年人不想被人認為“我老了,不中用了”。由于地域之間的差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免出現文化混淆的現象,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語法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在英語教學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域與文化差異,人們在思想上也會有所不同,致使在說話、語言排序中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初中生普遍缺少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因而會不自覺地用漢語的表述方式去理解英語。這樣,即使學生掌握了晦澀復雜的詞匯,也很難正確地進行造句。例如,中國人說話比較委婉含蓄,所以運用漢語造句會先把敘述性、描述性、修飾性詞語放在前面;而西方人在表述情感時比較直接,所以在說話的時候會將主語放在前面。例如漢語造句“明天上午10點,我乘坐我們都喜歡乘坐的那個公交車到你那里。”而英語就會造句為“I go over to your home by bus, which both of us loves to take, at 10 oclock tomorrow morning.”如果按照漢語慣用的思維就會變成“Tomorrow morning At 10 oclock, Ill take we all like the bus get to you.”文化回應性教學體現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方方面面,在語言處理中就存在極大的差異。所以有效地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避免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流障礙。
(三)有利于將語言學習融入生活中
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的重要途徑,一個人的語言表述展現了一個人的人物特點。通過語言的方式便可以感受到個體之間的差異。每個人的語言能夠反映個體受文化程度、社會經驗、思維方式等方方面面。所以,語言文化差異中還分為個體的差異,每個個體語言方式都存在差異。例如,幼兒的語言表述相對簡單,文學家的語言表述比較優雅婉轉,農民的語言表述相對樸實。所以在語言學習中,也應該考慮到個體之間的差異,重視不同群體之間的差別,不能將個體一概而論。文化回應性也是基于文化影響下個體的視角體驗來學習的。例如,教師對本民族文化的回應,教師對語言文化的回應,教師對外語言文化的回應,以及學生對文本內容以及生活經驗之間的回應。
二、英語教學文化回應性的特點
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是我國英語教學開放的重要表現。英語回應性教學在承認地域差異的基礎上,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文化是生活經驗以及人文情懷的結晶,通過文化回應性教學,學生能夠有效了解不同國度的生活習慣,能夠樹立文化包容觀念。通過對我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比較,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增強文化理解力,培養積極的愛國主義情懷。將文化回應性教學融入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順應了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體現了初中英語教學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三、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策略
(一)從思維方式角度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
文化回應性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該在尊重各國文化差異的前提下,積極在課本中導入文化回應性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文化差異認同感,積極從思想觀念角度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加深對他國文化內涵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時,“Could you...”一般是用來表示請求的語氣,這一課便能充分體現中西方差異。在中國家庭,父母會要求子女打掃房間:“You must clean the room!”西方家庭教育方式與中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中國人認為“嚴格教育出孝子”,西方則會將孩子當成個體看待,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通過中西方的思想碰撞,學生能感受到西方家庭教育思維方式。
(二)從溝通交流角度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的引導,利用正確的文化交流方式,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七年級下人教版 Unit 10“Id like some noodles”時,在中國,到別人家做客是相對拘謹、委婉的事情。對于“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大家一般會說“不用啦”“別麻煩啦”之類推辭謝絕的話。而英語口語交流是非常直接的,一般會說“Id like some noodles”或者“No,thanks”。所以學生處于做客的情境中時,大可不必拘謹,可以直接回答允許或拒絕。這樣,學生能夠在真實的交流語境中感受到異國文化的差異。
(三)從日常生活角度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
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終將回歸到現實中。教師應該在教材中積極尋找文化回應性著重點,將其積極融入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國的文化背景。將文化融入生活中,使學生通過邏輯思考,感受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人教版七年級上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時,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食物單詞,例如“hamburger,ice cream,salad,French fries”和“西紅柿炒雞蛋、饅頭、油條、豆漿”等食物,利用食物使學生感受到中西方的飲食差異。這樣,學生便能夠從生活中感受到飲食中的文化差異,從而夯實文化回應性教學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文化回應性教學勢在必行。文化回應性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異國文化,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同時有效地將英語學習融入生活中,踐行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在認同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從思維方式角度、日常生活角度、溝通交流角度進行文化回應性教學,切實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同感,促進了開放式英語教學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劉敏珍.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分析[J].中外交流,2017(33).
[2]黃婷婷.論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吳水梅.淺談初中英語文化的回應性教學[J].好家長,2016(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