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俊華
【摘 要】目的:探究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后對其盆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醫治的子宮肌瘤患者46例,根據患者手術方法的不同分成2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實驗組患者接受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對比2組患者術后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術前,2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對比,P>0.05;術后,實驗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子宮肌瘤患者接受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質量,手術效果明顯。
【關鍵詞】子宮肌瘤;次全子宮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盆底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7)12-03-0-01
子宮肌瘤疾病多發于中青年女性,屬于良性腫瘤[1]。次全子宮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以及子宮肌瘤剔除術是臨床醫治子宮肌瘤疾病的常用方法,前兩種手術對患者盆腔自主神經以及結構完整性均造成影響,使患者易并發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盆底功能障礙等不良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本文主要對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后對其盆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作分析,如下文: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醫治的子宮肌瘤患者46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11月-2017年7月,根據患者手術方法的不同對所有入選患者進行分組,23例患者為一組。
實驗組患者中,年齡處于28-55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7.52±4.55)歲;病程為1-5年,病程均值(3.06±0.47)年。
對照組患者中,年齡處于30-53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7.87±5.02)歲;病程為1-5年,病程均值(3.12±0.51)年。
2組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關醫治干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診斷為子宮肌瘤,且表現為:月經改變,白帶增多,腹疼,,腹部有包塊等,且在術中證實。
排除標準:伴有生殖器官脫垂患者;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心、腎、肝等嚴重臟器功能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接受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具體內容為:予以患者實施全麻措施,取截石位,消毒處理后,于患者臍輪上作約1厘米切口,將腹腔鏡置入其中,建立人工氣腹,于麥氏點處、左側髂前上棘約1-2厘米處以及平行臍孔外左側處各作1個手術切口,并將手術器械置入其中,將舉宮器置入患者陰道內,予以圓韌帶及其附件實施離斷處理,將膀胱子宮劃開,予以腹膜、闊韌帶前后葉進行返折,下推膀胱,將雙側宮旁組織予以分離,電離處理子宮峽部其宮動、靜脈,通過陰道口將舉宮器撤出,將套扎線牽緊,并在子宮體位置處予以剪斷,和宮頸一并脫離,旋切并取出。對宮頸進行套扎,電凝止血處理創面,沖洗盆腔,置入引流管,予以切口實施縫合。
對照組患者接受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具體內容為:麻醉措施等操作方法同實驗組,將主韌帶以及骶韌帶實施電凝切除,將陰道穹窿處予以切開,游離子宮,通過陰道口將其撤出,實施子宮切除,將盆腔腹膜以及陰道斷端實施縫合。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觀察分析。
1.4 數據處理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若兩組數據之間p值小于0.05,則代表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前,2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對比,P>0.05;術后,實驗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3討論
子宮肌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良性腫瘤疾病,切除術是臨床醫治子宮肌瘤疾病的主要方法。經相關研究發現[2],患者在術后其性生活質量及其生理等均受到極大影響,因此選擇對患者性生活質量影響較小的手術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中,主要對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后對其盆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觀察分析,通過比較兩種手術操作方法發現,全子宮切除術中,不僅切斷盆底中心部位的子宮主韌帶、骶韌帶、圓韌帶,并且將宮頸予以切除,破壞盆底結構的完整,進而造成盆底功能障礙情況。而次全子宮切除術中,只對子宮體部位予以切除,對患者的連接韌帶及宮頸予以保留,使盆底結構完整不變,更好的保護患者其膀胱功能、盆底功能以及性功能。且因子宮頸可分泌雌激素,次全子宮切除術可保留患者分泌功能,意義重大[3]。
本文對選取46例患者中的23例實驗組患者實施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性生活質量,改善其盆底功能,臨床效果比較滿意。研究結果得出:術前,2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對比,P>0.05;術后,實驗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及性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接受次全子宮切除術醫治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同時患者性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對患者病情的康復起到促進作用,臨床醫治效果明顯,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張曉青,樓云霞,吳萍等.全子宮和次全子宮切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6,25(4):53-56.
涂皎,肖雁冰,曹麗等.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響[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4):278-281.
袁華,趙紹杰,龔華等.腹腔鏡下次全子宮與全子宮切除、肌瘤剔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5,14(5):37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