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溪
【摘要】自從我國實施教育體制改革之后,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在小學教學中的各個科目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而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整個語文教育階段的基礎,對于德育教育的滲透更為重要。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提出了一些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以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 意義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54-01
德育教育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有助于實現新課改對于小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而在小學階段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情感,促進小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引入德育教育教學思想至關重要。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滿足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新課改要求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這就要求小學教學不能單純以傳授知識為主。德育教育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因此,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是為了滿足教育體制改革對小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能使小學語文教學中傳輸知識與培養道德品質相融合,實現小學生知識與素質全面發展。
(二)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我國的經濟與科技水平都在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高,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再局限于具有專業知識就足夠,還要求人才要有良好的素質以及較高的情商。但目前我國的情況是一部分人才雖然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但是在品質方面存在一部分缺陷。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在人才培養的最初階段就應該加強對德育素質的培養,而德育培養在語文學科中最容易體現和實施,語文課本中的文章與古詩詞都是德育精神的體現,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極其必要的[1]。
(三)滿足個體發展的需要
無論是我國的教育體制還是社會,都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因此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也是學生個體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過程,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社會經驗少,外界因素容易影響他們的道德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和心態,幫助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措施
(一)德育融入教學過程
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小學語文課程并發揮應用的辦法需要結合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
比如小學生在學習高適的詩《別董大》時,教師在教小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還能向小學生傳達友好待人的品德與情操,教給小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
或者是學生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將文章翻譯過來后,向學生講述作者在異地不能與親人一起插茱萸的遺憾和失落心情,然后向學生拓展生活中親情對學生的作用,讓小學生在家充分理解父母,形成關愛父母、尊重父母的品質[2]。
(二)教師人格魅力促進小學生提高德育精神
教師不僅是小學生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小學生行為的影響者,由于小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完善,因此小學生中存在模仿比自己大或者比自己優秀人士的一舉一動的現象,教師的每一種行為和做法對小學生都會產生影響,所以教師應該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打造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形象,使德育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同時要求教師樹立良好的人格榜樣,用人格魅力影響小學生的行為和品格,幫助小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使小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這對小學生以后生活的發展和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創新交流渠道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溝通渠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小學教師,也要跟進時代的發展,在語文課堂上引進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QQ群、微信群等學生或家長的交流方式,通過建立網絡交流群,教師與家長能夠增進溝通,進而達成一致的教育意見,是家長配合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策略,讓小學生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都能獲得一致的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德育教育是我國時代發展的需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階段學生接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小學生一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德育教育的滲透極為重要,教師通過將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以及為小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人格榜樣,最后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家長達成一致的教育方針,最后幫助小學生知識與品格全面提高,最后實現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延斌.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現狀及方法[J].學周刊,2017(36):126-127.
[2]梁玉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中外交流,2017(4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