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菊
【摘要】初中英語在我國初中學科體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而對作業進行有效設計可以極大提升初中英語的教學水平,改善同學們的英語學習效果。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我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問題,然后提出了改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從而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來顯著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英語 作業設計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02
一、引言
作業布置是任何科目教學活動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可以強化學生對課堂上所講解知識的記憶,教師通過學生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可以檢驗他們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檢驗課堂教學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初中英語教學需要有效的作業來強化記憶,但是通過大量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很多中學的英語作業設計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應該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
二、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1.作業量過大,缺乏針對性
英語的學習需要背誦單詞、理解語法的應用,而且還要注重對聽力和口語的練習,因此,初中英語的作業設計其實涉及的方面比較多。但是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英語教師仍然在采用“題海戰術”的作業模式,英語作業缺乏針對性,比如:抄寫幾遍單詞、幾遍課文這種簡單作業形式,而且教師留的作業量有時候非常大,學生經常寫到十點、十一點,導致青少年學生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上課的時候就容易打瞌睡、走神。
2.作業結構和內容單一
經過大量調查研究顯示,初中英語作業的形式通常就是背誦、抄寫、默寫等,這種作業設計對于鞏固學生的基礎英語知識確實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長時間的英語學習都是采用的這種作業設計,不僅會讓學生產生枯燥的感覺,而且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況且,初中英語作業往往更加偏重書面作業,而忽略了英語的聽力和口語練習,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試卷成績,但也造成獨具我國特色的“啞巴英語”、“中式英語”,英語的實際交際價值就會蕩然無存。
三、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改進措施
1.提升作業的針對性
初中英語作業的針對性就是針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也就是“學生缺什么,作業補什么”。布置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印象,鞏固所學的重難點知識。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是非常基礎的,通過一兩次記憶就可以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像這種知識點比如簡單的單詞就沒必要留大量的作業進行鞏固。作業布置的重點應該是學生難以一時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這樣才能真正起到作業的實際效果。
2.提升作業的實踐性
實踐性作業就是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將作業內容向外延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或者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高效系統地完成作業。實踐性作業的目的除了鞏固學生的基本英語知識外,還能鍛煉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作業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多與人接觸,比如,在學習到涉及西方節日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布置手抄報形式的作業讓學生將節日的來歷、節日習俗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內容體現其中。手抄報不同于傳統的作業形式,學生通常不會對其產生抵觸的情緒,他們會積極主動地查閱相關知識,從而提升了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3.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傳統的抄寫、背誦等形式的作業枯燥乏味,長期下來就會嚴重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初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具有較強趣味性的作業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學到、鞏固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英語卡通片、唱英文歌以及玩兒英語游戲的形式的作業來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具體選擇哪種形式的作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需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所在來決定。
4.提升作業的交際性
英語歸根結底是一門語言,語言就是用來交際的,教師布置的作業應該具有綜合性,可以全面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以及書面寫作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布置與同伴對話的交際型作業,另一方面則可以布置寫英文書信的交際型作業,將作業重點從背單詞、背課文轉移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上,如果學生有了較高的英語語感,那學起英語來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的有效性可以顯著改善目前我國英語作業結構、內容單一,搞“題海戰術”的劣勢。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和學生的興趣所在采用多種作業形式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吳式穎. 外國教育史課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鄒傳清.對初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的建議[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2).
[5]張凱.作業設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譯林津版初中英語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9).
[6]舒琪.關于提高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英語教師,2015,(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