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倫輝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國家“互聯網+”新戰略的實施,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的相結合越來越緊密。微課做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在現代教學中悄然興起,正影響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逐步受到中職學生的青睞。
【關鍵詞】微課 中職地理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57-02
一、微課主要特點:“短”、“小”、“精”
(一)微課的特點:1.“短”,微課所錄制視頻時間較短,一般5-10分鐘為宜,最短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 2.“小”,微課包涵的容量小,主要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是反映某個教學策略或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教學內容較少。3.“精”,微課教學內容精悍,語言精煉,視頻容量較小,一般幾十兆。其內容是濃縮教學的案例,或者是某一知識點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劇,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
(二)微課的優點與不足:1.微課可以利用平時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學習。2.微課所聚焦知識點內容較少,可再現重復學習,效果立桿見影。3.但是微課關注的知識點往往是碎片化,其內容缺乏系統性。4.微課不適合所有課程的教學,僅可以作為傳統教學輔助或鏈接之用。
二、中職地理課堂引入微課教學的可行性
(一)當前中職學生的地理素養和教學的現狀。
首先,農村職業學校錄取的都是普高的線下生、往屆生,他們普遍存在文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成績差異較大。加上農村中學地理教師缺乏,開課不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造成學生記憶力、理解力、接受力相對差,對地理學科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其次,在小學或初中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使得他們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參與度不高,普遍地理素養較低。第三,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以問題為導向,采用任務驅動或項目驅動式教學法。解決地理教材的三維目標,一般采用PPT形式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疑點,通過統一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難以吸引中職學生的注意力,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二)應用微課教學迎合了當代中職學生的特點。
目前中職學生大都是00年前后出生的新一代獨生子女。據統計,目前在校中職學生中擁有智能手機,幾乎達到人手一機,學生家中普遍有網絡、電腦、IPAD等各類數碼產品,這是開展微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加上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均衡化,學校教學設施日臻完善,中職學校基本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教室配有教互式電腦。還有現代信息工具QQ、微信普及應用,為學生與老師之間搭起了便捷的教與學互動學習的教學平臺。微課教學迎合了當代中職學生的認知習慣,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因而,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三、微課在中職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
(一)微課實現學習資源的平臺共享,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
在中職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錄制了一些微課,在校園網、QQ群、微信群上供學生學習利用,學生非常喜歡,越來越受到中職學生的青睞。通過微課方式呈現給學生,只精講少量知識內容,這樣特別便于中職學生的學習,消化、吸收課文內容,做為傳統課堂的補充,解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疑點,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更透徹。特別對學習有困難,學習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過程。
(二)微課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
微課的一大特點:移動式的學習。它能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的新的學習方式,這樣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茶余飯后,閑睱的零碎時間個性化自主學習,為中職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也更符合00后的中職學生的認知習慣。它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學習,它具有互動性,可再現性,是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很好地解決了中職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三)微課引入中職地理課堂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又是一門理科性質的學科,邏輯性較強,實驗、實踐性強,要求抽象思維能力,所以,中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普遍感到困難。在聽課過程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微課引入地理課堂教學,通過微視頻載體,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們在講解太陽高度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實踐,錄制學生小組在操場上用竹竿法測量太陽高度實踐視頻,放到網絡平臺上,讓學生自主重復觀看學習,有效掌握地理知識。
總之,微課做為嶄新的教學模式,正在全國各地學校教學中紅火的開展,必將引領未來教學的新方向,給現代教學帶來全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鄧彩細.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廣東教育:職教》,2015(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