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梅
【摘要】目前地理信息技術已經對社會生活產生深刻影響,地理學逐漸無法離開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持。我國中學階段對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學仍然處在起步階段,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學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進行解析,提出現階段發展地理信息應用所面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系列解決途徑,以期對中學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學產生一定促進作用。
【關鍵詞】地理信息技術 中學地理 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60-02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大量新方法新手段應運而生。面對科技的不斷進步,全新的中學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涌現,因此將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改革相互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1]。地理學兼具文理屬性,具有空間性、動態性和綜合性。地理學研究的是人地關系,涉及到的眾多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如何把眾多影響因子有機結合,從而綜合分析引發的地理學過程,就不得不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測繪技術等,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已逐漸應用于中學地理課堂。隨著新課程改革在中學逐漸推廣,地理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已經進入了各個教材版本,服務于中學地理課程。然而,目前在我國中學地理教學實踐中引入地理信息技術,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何采取合適的解決途徑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我國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1.國外應用現狀
地理信息技術發源于北美,因此最早將該技術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是歐美發達國家,目前,美、加、英、法、日等國家應用地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相當普及,大量案例和應用成果相繼出現,對于從基礎教育時期培養地理信息思維具有實效。并且,已經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地理信息技術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把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已經深入從業人員的教學理念。同時,國外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大量豐富的軟硬條件的支持使得發達國家中學應用地理信息技術逐漸日常化、標準化、動態化和前沿化[2]。
2.我國應用現狀
我國在近二三十年才開始接觸地理信息技術,因此先天缺乏一定理論和技術基礎,雖然目前我國在對地觀測領域、測繪領域、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研發領域、全球定位技術領域已經取得很多成就,但是將新的成果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中,還仍然處在起步階段。盡管我國很多師范院校已經開設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導論(RS)、地圖學及相關的軟件訓練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并沒有完全的與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緊密的結合起來,因此在地理教學實踐中作用有限。雖然起步較晚,發展不完善,但是對于地理信息技術如何與中學地理教學有效融合,我國學者已經進行了一些思考[3-4],其中探討了地理信息技術對于中學階段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強調了中學教師實踐地理信息技術的緊迫性,以及能夠顯著有效提升中學生的地學素養。2003年我國頒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其標志著地理信息技術正式列入中學地理教育的教學體系之中,為日后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直至今日,仍面臨一些問題。
二、我國中學地理信息技術在應用中面臨的問題
1.評價體系不完善,缺乏教學動力
升學考試指揮棒深刻影響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程度。相比美英發達國家在90年代初期就將地理信息技術制定到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中,我國在2007年首次將地理信息技術的相關內容納入考試大綱。然而考綱對于該技能的考查,僅僅停留在較簡單的層面,并沒有深入技術系統和理論基礎。導致教師對待這部分內容,往往顯得“功利化”,考試考什么決定教什么學什么。從近年來文綜課程的地理信息內容所占比例來看,基本上鳳毛麟角,幾乎沒有出現關于地理信息技術的相關考點。由于升學壓力較大,老師和學生也不愿意在沒有考點的地方花費時間和精力,校領導也沒有足夠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因此受到考試內容影響,地理信息技術并沒有具有成效的在中學課堂上開展。
2.技術應用停留表層,沒有深入與教學目標結合
新課改后,提出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地理信息技術的培養正是需要多維目標,強調技能,但重在技術背后理論支撐及技術實現的過程和思想。中學階段由于學生知識儲量有限,但是仍需要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和挖掘技術背后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地學素養。而目前,大部分中學課堂沒有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的課程,僅有的一些學校開設一些相關課程,但是僅僅是利用一些軟件平臺,對地理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以及信息查詢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學生的關注,但數據源有時較為單一,并沒有突出地學應用,也很少突出地學分析思想,使得在教學目標的實現上本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的地理信息技術,在實踐中表現平平。中學地理的使命應該是引導學生關注全球環境問題以及我國的重大地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地理信息技術不能流于表面,應該著重探討其背后的核心技術和能夠解決的問題。
3.軟硬條件投入不夠,制約地理信息教育發展
近10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硬件設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全面完成標準化中學的建設。全國各級中學都配備計算機實驗中心,但是配置地理信息技術實驗室仍然很少。這受到經費和管理的限制,目前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圖像處理商業化軟件非常昂貴,購買正版成本較大。一些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也需要提交申請才能獲取,但是可以用破解版和免費影像代替,只要計算機性能能夠滿足需求,可以進行實際操作和應用。此外,未能有效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和開展教學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學教師地理信息理論和技能的缺乏,地理信息技術對于新入職的教師來說,經過大學時期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地理信息技能,而對于資深地理教師,并沒有系統性的接受過學科教育和職業培訓,因此難以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和開展地理信息教學。同時,一些教師雖然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但是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的地理信息技術教學體系,同樣制約著技術的應用和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