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付志高
【摘要】雖然當代大學生處在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時代,但社會發展對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各種壓力,心理問題層出不窮。沙盤游戲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在保護和自由的狀態下營造一個環境,通過人的創新思維,借助沙盤、水、沙等物體創造一個具體的形象,實施創造性的干預,這一過程體現了心理干預在沙盤游戲模式中的符號干預運用,起到了創造性的作用。沙盤游戲是通過沙盤游戲的各種技術和方法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治療,本文先總結出適用于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沙盤游戲,然后通過沙盤游戲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干預,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得到提高。
【關鍵詞】沙盤游戲 大學生 心理干預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貴州省大學生壓力后成長的影響機制及干預研究”(編號:14QN07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71-02
沙盤游戲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在保護和自由的狀態下營造一個環境,通過人的創新思維,借助沙盤、水、沙等物體創造一個具體的形象,實施創造性的干預,這一過程體現了心理干預在沙盤游戲模式中的符號干預運用,起到了創造性的作用。通過沙盤的相應圖像,可以展示參與用戶的潛在意識和深刻的靈魂意識。兩者之間的互動對話和互動在刺激下能起到一定的愈合作用,對性格的健全和完善有很好的作用。目前,許多學者對沙盤游戲的心理干預治療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重點一般是對沙盤游戲的主題、原理、理論、操作以及對大學生的心理干預,在大學生心理干預領域,沙盤游戲的應用范圍和深度越來越廣,本文綜述主要集中在理論基礎、原理、主題和沙盤游戲,并對沙盤游戲的大學生心理干預進行了研究,重點探討了沙盤游戲對大學生心理干預的干預效果,為沙盤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干預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參考。
1.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自我意識和人格逐漸成熟以及情緒和情感波動比較大。大學生渴望認識自我,追求成功,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時迷茫無措,需要教師引導其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在對這個階段也是情緒、情感波動性大較大的階段。大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很容易感情用事,人際關系敏感,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存在差距,內心矛盾。有的學生內心孤獨感強烈,很難敞開心扉與人交流,在同學關系和宿舍關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溝通障礙。
2.沙盤游戲簡介
2.1沙盤游戲的理論基礎和原則
關于沙盤游戲的理論基礎、原則及主題問題,很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和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識。在卡爾夫學者看來,其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只是對威爾斯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綜合。而洛溫菲爾德學者對沙盤游戲的心理干預的貢獻極大,其研究依托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榮格分析心理學思想的基礎上。要想真正的認識和掌握沙盤游戲的干預效果,就必須要透徹性的了解以上兩種重要的思想。中國的相關學者研究認為構成沙盤游戲的關鍵理論為艾里克紐曼兒童發展階段理論和榮格心理類型理論,沙盤游戲原則體現在發展和創造、治愈和發展、自由和保護。通過不同上述原則的沙盤游戲的測試表明沙盤游戲擁有良好的效果,實踐運用價值較。
2.2沙盤游戲的主題及操作分析
根據沙盤理論和原則,通過對多種類型人格的研究,探討了沙盤游戲的主題分類,將其劃分為兩大類,即內隱、外顯。內隱主體下,沙盤游戲的左、右兩大部分分別代表的是以往、現在的象征,對應的依次是無意識和有意識的形態;而外顯主題則不同,將其細分為治愈、創傷兩種類型,前者的表現形式主要有聯結、旅行、神圣、誕生、深入、培育、整合及改變等,后者涵蓋威脅、分裂、混亂、護士、受傷、空虛及限制等。由此看出,作為中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有機整合體,由外訪者對內隱、外顯兩種主題進行構建,進一步加深對外訪者心理狀況的認識及掌握。
關于沙盤游戲的操作,沙療師在利用沙盤游戲對外訪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詳細的掌握其基本心理狀態,取得外訪者的信任和依賴。沙療師應讓外訪者充分的融入到沙盤游戲中,使外訪者對沙盤用具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充分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伴隨外訪者完成游戲。沙盤游戲治療效果關鍵在于沙療師、外訪者兩者的關系,并需要給予外訪者一定的自由空間,由其自主擺放沙盤用具。心理輔導師要積極地融入游戲過程中,同時也要承擔觀察和分析的角色。沙療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外訪者對沙盤用具的興趣,要簡化引導過程,并做好觀察和分析工作,對沙盤用具的具體擺放次序、更換狀況進行詳細的記錄,有時沙療師還需要在征求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拍照。因此,這就對沙療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讓外訪者感到親切,構建良好的空間環境,另一方面還應突出其本身職業素質要求,發揮陪伴和參與的作用,對外訪者的情感變化進行親自體驗和感受,讓外訪者能夠真實的抒發內心的想法。
3.沙盤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干預中的實例
3.1研究對象的選取和問卷調查設計
本研究選取某大學的不同專業(信息傳媒、信息工程、植物保護、生物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光電信息、物聯網、化學、建筑學和制藥工程)的研究生為研究對象,確定實驗對象為未參加過類似沙盤游戲或心理訓練方法的學生,發放 POMS 心境狀態量表進行實驗對象選定,每個專業抽取22-80人不等,年齡在 17 歲到 25 歲之間,共計總人數 481 人。通過沙盤游戲和心理咨詢,幫助受試者提高心理調控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心理抗壓能力。
我們采用的是自填式調查問卷,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向調查對象當場發放,并對調查對象解釋相關的專有名詞,然后回避,研究對象獨立完成問卷后投放回回收箱。自填問卷的優點在于能充分真實的表達問卷填寫想法,不受調查人員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敏感性或者涉及到隱私方面的問題,自填式問卷一般可以收到真實的資料。自填式問卷中的問題是采用標準的詞匯,從而避免了應答者的偏見。我們調查內容包括:我感覺到深入的體驗、我感覺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我感覺壓抑的情緒情感化解了、我感覺領悟了某種意義、我感覺到不同以往的新體驗、很多感覺和畫面是不知不覺出現的、我感覺表達了自己真實的內心、我感到模糊的內心世界具體清晰了、我感覺到神圣的情感、我感覺到藝術的美感、我感覺到自己的洞察力、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能量、我表達出了語言舀難以表達的感受、我心中浮現出連續不斷的畫面、我感覺到心靈的溝通、我產生了活躍的想象、我記起遺忘的往事、我對過去事情有了新的認識、象征性地處理我心中的沖突、我發現自己之前不了解的心理內容、我感到身體上感覺的變化、這些感受體驗并不需要言語說出來。每個問題分為7個層次:完全不符合、多數不符合、部分不符合、不確定、部分符合、多數符合和完全符合。
3.2沙盤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干預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人際交往障礙、生涯規劃障礙等,將沙盤游戲運用于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工作效果顯著。沙盤游戲有獨特的優勢,在大學生心理干預的實踐中,總結出幾條作用:
3.2.1沙盤游戲能夠使大學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認識
沙盤游戲是表達自己性格的獨特方式,使用沙盤游戲療法幫助來訪大學生表達情緒問題,認識自我,發現自身性格的優點和缺點。沙盤游戲進入了大學生的內心,咨詢師就可以引導發掘一些有利于其成長的有價值的內容出來,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內容,并將潛意識的東西儀式化,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自我成長。在沙盤游戲后的分享和分析有助于沙盤游戲者的自我探索。
3.2.2沙盤游戲能夠改善大學生的情緒問題
學生們即將進入復雜的社會。校園生活中經常出現心理失衡現象。如果這些沖突得不到及時解決,它們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積壓,造成各種心理疾病。許多學生不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和班主任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與學生接觸,引導他們面對自己的問題,獲得精神成長,幫助遇到心理問題的學生走出情感的陰霾,重新獲得陽光。
3.2.3沙盤游戲能夠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發展
大學生在集體沙盤游戲中可以理解他人,提高交際能力,提高人際關系,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利用沙盤游戲作為媒介,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發現不同的想法,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思考,這樣每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角色,喜歡看到自己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學會和自己交流,并與他人建立交流的橋梁。
4.結束語
實驗表明,在沙盤游戲的干預下,可以有效緩解大學生的焦慮、抑郁、人際交往障礙和孤獨感等心理癥狀,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可以利用群體沙盤游戲技術消除大學生的考試焦慮,可以緩解和減輕大學生考試前的焦慮狀態,將心理輔導工作與教學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他們保持輕松的心態。本文通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前后測試的對比分析,探討了群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影響,深入研究了大學生在沙盤上扮演的角色,為其建立溝通意識。
同時,在團體沙盤游戲的干預下,大學生的社會恐懼心理有所改善。結果發現,干預后大學生的社會焦慮得分顯著下降,大學生的社會恐懼顯著降低,大學生的應對能力也可以通過集體沙盤游戲得到提高,并且大學生孤獨感在沙盤游戲干預前后的變化狀況,表明團體沙盤游戲可以減輕孤獨感,對保持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沙盤游戲是通過沙盤游戲的各種技術和方法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治療,本文先利用適用于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沙盤游戲,然后通過沙盤游戲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干預,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得到提高,值得在大學生心理干預中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申荷永,陳侃,高嵐.沙盤游戲治療的歷史與理論[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 21(2):124-128.
[2]李江雪,申荷永.沙盤游戲療法的形成與應用[J].社會心理科學,2005(2):52-55.
[3]王萍,黃鋼.沙盤游戲應用于臨床心理評估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7, 15(9):862-864.
[4]陳侃,高嵐.沙盤游戲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5(8):10-12.
[5]蔡成后,申荷永.沙盤游戲模具收集與主題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05(2):47-51.
[6]賴小林,巢東蕊,丁成文.沙盤游戲療法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 18(6):754-756.
[7]范紅霞.關于“沙盤游戲療法”的初步探討[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4):252-253.
[8]康志強.團體沙盤游戲影響大學生應對方式及焦慮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2012.
作者簡介:
付志高(1986-),男,侗族,貴州黎平人,理學碩士,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