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芳芳
【摘 要】目的:觀察心肌梗死治療中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效果。方法:選自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依據治療措施的差異性隨機分為觀察組(n=32)和對照組(n=28),對照組予以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而后對比兩組患者凝血情況、hs-CRP(超敏C-反應蛋白)、LVEE(左室射血分數)、FMD(內皮舒張功能)、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發生率以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者凝血情況、hs-CRP、LVEE、FMD、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發生率以及治療效果與對照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心肌梗死治療中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效果極佳,值得臨床研究。
【關鍵詞】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9.053【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64-02
心肌梗死作為心內科常見病癥之一,國內外對其均具有高度重視,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改善,該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攀升,令人擔憂的是在層出不窮的治療措施中無法擇優治療,據臨床研究發現對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取得了可觀的效果[1]。因此,本文對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效果展開系統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例數分別為32例、28例。對照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61.5±3.7)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2)年;觀察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35.5±3.2)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3)年。兩組患者在上述基線資料比較中差異不顯著(P>0.05),一致性較佳。
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2)本次研究取得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并得到家屬/患者簽字同意,研究途中無脫離情況發生。
排除標準:(1)排除對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2)近期服用過抗生素以及激素的患者;(3)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4)排除存在急慢性感染疾病、合并糖尿病、慢阻肺、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5)存在嚴重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2]。
1.2 治療措施 對照組予以阿司匹林(規格:100mg*30片;國藥準字:J20130078;生產企業: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治療,初次服用可以將劑量調整為300mg,待病情逐漸穩定后可以將藥物劑量逐漸減少,控制在100mg-200mg為宜[3]。
觀察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阿司匹林治療給藥劑量同對照組,氯吡格雷(規格:25mg*10s*2板(帥泰);國藥準字:H20123115 ;生產企業: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天一次,每次75mg,根據具體情況可調整藥物劑量[4]。
1.3 觀察指標以及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凝血情況、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發生率以及治療效果。
評價標準:(1)凝血情況包括: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TT(凝血酶時間)等;(2)hs-CRP、LVEE、FMD:對各項目分數展開詳細分析;(3)血管再通率以及再閉塞發生率:統計發生例數情況;(3)治療效果:顯效為患者胸痛、胸悶情況消失,血管再通率優良;有效為患者依舊偶爾存在胸痛、胸悶情況,仍有再閉塞情況發生;無效為患者未見好轉甚至進一步惡化[5]。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統計軟件版本為SPSS20.0,包括計量資料(凝血情況、hs-CRP、LVEE、FMD)和計數資料(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發生率以及治療效果),分別以(x±s)、n,%表示,檢驗方法分別為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認為本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凝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PT、aPTT、T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 hs-CRP、LVEE、FMD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hs-CRP、LVEE、FMD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LVEE、FMD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分析見表2。
2.3 血管再通率、再閉塞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血管再通率96.88%以及再閉塞發生率3.13%比較與對照組75.00%、28.57%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分析見表3。
2.4 治療效果比較 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3.75%(30/32),對照組為71.43%(20/28),差異顯著,P<0.05,具體分析見表4。
3 討論
心肌梗死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的一類臨床指征,是極為普遍的急危重癥之一,病死率常年來居高不下,心肌梗死發作后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胸脅作痛、心悸氣短、下肢浮腫、肋下痞塊、唇甲青紫、面色晦暗等。心肌梗死是危害較大的一類疾病,近年來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目前對于心肌梗死的治療主要以減少心肌壞死面積、降低致殘率、致死率為終極目標,由于沒有找到極佳的治療方法因此給相關研究人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6]。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PT、aPTT、T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hs-CRP、LVEE、FMD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血管再通率以及再閉塞發生率比較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為71.43%,差異顯著,P<0.05。具體原因為:(1)阿司匹林作為普遍使用的治療藥物,對環氧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凝聚來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7];(2)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類較為常見的一類,給藥后可對ADP介導的血小板活性產生抑制,并且它可以有選擇性的控制血小板與二磷酸腺苷的合成,進而阻斷二磷酸腺苷作用下的血小板擴增,實現抑制血小板凝聚以及控制炎性介質的目的[8-9]。將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聯合應用更具優勢,趙向輝研究結果中血管再通率最高為86.51%與本文研究中96.88%具有相似性,進一步說明治療效果的切實可行,可以在臨床心肌梗死的治療中展開借鑒[10]。
綜上所述,心肌梗死治療中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效果極佳,值得臨床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洪云, 劉玲, 吳猛,等. 參附注射液聯合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體會[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16, 23(4):431-432.
[2] 張紅. 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變化[J]. 血栓與止血學, 2016, 22(6):641-643.
[3] 王曉青. 院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聯合急診搶救治療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 37(9):141-142.
[4] 王健.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30例效果評價[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2(32):98-98.
[5] 李紅娟, 李文娟, 田洪森.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觀察[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5, 21(5):679-681.
[6] 劉偉.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J].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5, 47(8):900-902.
[7] 陳春英.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心肌梗死對患者病死率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4):17-18.
[8] 鄧飛, 潘云東.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心肌梗死(MI)對患者病死率的影響分析[J]. 中外醫療, 2016, 35(14):143-145.
[9] 付振強.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聯合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8):37-38.
[10] 趙向輝.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合并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的血管再通率分析[J]. 中國醫藥導刊, 2017, 19(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