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軍輝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CT與MRI診斷的臨床意義。方法: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中抽取60例作為觀察對象,然后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中30例患者。觀察組使用CT診斷,對照組使用MRI診斷。分別統計兩組患者的定位準確率和定性準確率,以數據形式來進行比較,分析兩種檢察方法的差異。同時觀察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后處理情況。結果:觀察組中,診斷的定位準確率為100%,定性準確率為73.33%(22/30),對照組中,診斷的定位準確率為100%,定性準確率為86.67%(26/30),對照組的定性準確率要高于觀察組,但二者之間進行比較的差異無顯著意義(X2=1.6667;P>0.05);MRI診斷的準確率更加高,但CT診斷的速度更快,對損傷情況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二者結合使用的診斷效果較好。結論: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采用CT、MRI技術來進行診斷,診斷的準確率高,并且能夠快速成像,迅速對患者的病灶發展情況有準確的了解,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顱腦損傷;CT;MRI;診斷;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220-02
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醫學的發展也在不斷進步,關于顱腦損傷(head injury)的治療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顱腦損傷主要是指人的頭部由于受到外力重擊而受到損傷,此病屬于外傷性疾病,可以單獨發生,也可合并其他病癥,患者出現顱腦損傷后,會表現出顱腦損傷表現為意識障礙、頭痛、惡心、嘔吐、癲癇發作、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失語及偏盲等癥狀,具有較高的危險性,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緩解患者的病痛困擾[2]。關于急性顱腦損傷的診斷工作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中,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中抽取60例作為觀察對象,然后將其分為兩組后,通過對比分析來探究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CT與MRI診斷的臨床意義,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研究中,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中抽取60例作為觀察對象,排除標準[3]:①中途轉院或出院的患者;②有精神疾病不能進行實驗觀察患者;③合并有嚴重疾病的患者。然后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中30例患者。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最小的42歲,年齡最大的65歲,;平均年齡(54.8±2.3)歲。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最小的43歲,年齡最大的64歲,;平均年齡(54.5±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可行。
1.2 方法 觀察組:CT檢查采用東芝64排128層螺旋CT機,在檢查前要求患者禁食4h,行橫斷面檢查,層厚與間距均為5mm,患者取仰臥位,先對患者進行平掃,掃面的位置從頭部上端至下端。然后進行增強掃描,使用碘海醇造影,經肘靜脈注射,劑量80~100ml,流速為3.0ml/s,注射開始后的20~30s進行掃描。
對照組:MRI檢查采用奧泰1.5T MRI超導型掃描儀,進行MRI平掃和增強掃描,層厚5~6mm,層間距0.5~0.6mm,行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矩陣205~226×256,掃描序列包括軸位T1WI/SE和T2WI/SE,注射釓影葡胺注射液造影,經肘靜脈快速注射,劑量0.01mmol/kg,而后行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中患者的檢查情況,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定位準確率和定性準確率,然后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觀察完成后,按照觀察指標來記錄相關數據,分別使用標準差(x±s)和百分率(%)來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然后輸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T值和X2檢驗,得出P值,差異有效的檢驗水準為P<0.05。
2 結果
觀察組中,診斷的定位準確率為100%,定性準確率為73.33%(22/30),對照組中,診斷的定位準確率為100%,定性準確率為86.67%(26/30),對照組的定性準確率要高于觀察組,但二者之間進行比較的差異無顯著意義(X2=1.6667;P>0.05);MRI診斷的準確率更加高,但CT診斷的速度更快,對損傷情況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二者結合使用的診斷效果較好。見表1.
3 討論
顱腦損傷的診治工作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結合目前臨床醫療技術來看,臨床上通常采用CT和MRI來進行診斷,CT和MRI檢查是臨床上較常用的腫瘤診斷影像學方法,其在急性顱腦損傷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能更好的確定患者的病情[4-6]。CT平掃即可發現腫塊,能直觀地反映出腫塊的大小、密度、邊界等改變,特別是其對腫塊于周圍組織間關系的表現,能為臨床治療提供充分的依據,這是其他檢查方法無法替代的。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肝內膽管癌在MRI的T2WI上多為較明顯信號,且其增強掃描呈中度強化,伴延遲性強化。在本次研究中,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中抽取60例作為觀察對象,然后將其分為兩組后,通過對比分析來探究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CT與MRI診斷的臨床意義。結合實驗觀察的結果,MRI診斷的準確率更加高,但CT診斷的速度更快,對損傷情況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二者結合使用的診斷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采用CT、MRI技術來進行診斷,診斷的準確率高,并且能夠快速成像,迅速對患者的病灶發展情況有準確的了解,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文軍.急性顱腦損傷的CT、MRI診斷與鑒別診斷及其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6(24):590-592.
[2] 王越.急性顱腦損傷的CT、MRI診斷與鑒別診斷及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4,05(14):98-98,100.
[3] 張文升.急性顱腦損傷的C T、MRI診斷與鑒別診斷及其臨床應用比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6(02):103-104.
[4] 劉明秋.頭部MRI對急性顱腦損傷后CT檢查陰性患者中的檢查價值[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6,08(14):3319-3320.
[5] 祁海文.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 CT和 MRI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民康醫學,2015,16(03):57-58.
[6] 譚功彪.對比急性顱腦損傷的 CT、MRI 診斷與鑒別診斷及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06(0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