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陽光實驗學校 唐文艷
體驗教學理論認為:“體驗”作為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生存方式,是人的本質的體現。人生的經驗、能力、智慧、信仰、德行、修養、技能和技巧等素質的養成,不是從別人那里直接獲取的,而是通過體驗等方式觀察、領會、感悟到的。從我們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體會,體驗是主體的身心與外部世界產生交往并生成反審的認識與實踐活動,是一種復雜的身心匯通、情理交融、知行統一的活動。
“三學”即“試學、議學、審學”,“三學”體驗課堂是以“體驗學習”理念為核心,在“學案”引導下,通過“嘗試、議論、反審”體現學科特點的“教學合一”的課堂,由遞進的、有機統一的“試學、議學、審學”三個學習階段組成,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系統整體。其課堂理念是一種思想:體驗學習,兩個立足點:學案導學、小組共同體,三種方式:試、議、審,并以“先試后議、邊學邊審”作為教學原則。
“試學、議學、審學”強調的都是“學”,學靠的是學生的自我生成。“試、議、審”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都是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試學,既有教師指導,更有學案導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然而,教師畢竟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學生本身,試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學起來;議學,主要是自悟,包括自議和審議,議學也是靠學生自己的,認清了這一點,互議時才會去傾聽、去思考。所以試學、議學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審學更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學習不是自己學習。
用“試、議、審”的體驗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形成“試學、議學、審學”(簡稱三學)模式。
試學,就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嘗試解答,并提出由此產生的疑問。
議學,即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與自我、教材、同伴、教師對話,不斷地達成教學的目標。
審學,就是通過生生互動,使全體學生都獲得理想的提升,將新學知識納入已有體系。
“三學”體驗課堂總體模式如下圖:

“三學”體驗課堂總體模式
(1)“試學”,就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嘗試解答,并提出由此產生的疑問。它又分為試讀、試疑、試練三個小環節。“試學”部分的編寫應突出教學的重點,以學生自主學會為主。本節課的編寫去掉了試讀環節,直接通過試練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發現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小數的大小也發生了變化,而且小數點位置的變化與小數的大小變化存在著規律。
試學的基本流程:①引入,激起學習欲望。②閱讀教材,尋找問題答案,活動探究,嘗試解決問題。③提出新產生的問題。④如果有即時生成材料,基本處理方式:展示——歸類——質疑——優化。
在該案一審中,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曉琪在中考落選、升學無望的情況下,由其父、被告陳克政策劃并為主實施冒用原告齊玉苓姓名上學的行為,目的在于利用齊玉苓已過委培分數線的考試成績,為自己升學和今后就業創造條件,其結果構成了對齊玉苓姓名的盜用和假冒,是侵害姓名權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法院主要是依據民法通則關于姓名權保護的規定,從作為民事權利的姓名權被侵害的角度,以民事訴訟的形式給予救濟,落腳點在對盜用和假冒姓名的侵權行為構成的認定上,并將原告所主張的受教育權定位為屬于“公民一般人格權范疇。它是公民豐富和發展自身人格的自由權利。”但是并沒有支持受教育權被侵害的主張。
“試學”活動的開展: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匯報。在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時,教師要進行巡查、指導,聽聽他們的想法,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有助于在匯報時進行有效的調控。在學生進行匯報時,教師要盡量做到少說,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及時引導。當一個學生說不完整時,教師可以說:“誰聽明白他的意思了?你還有補充嗎?”盡量讓學生來完善。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教師的引導也是必需的。例如:本課學生在觀察例子時,左邊小數的大小,右邊整數的大小發生了變化比較容易發現,但小數的大小與小數點的位置改變往往不能馬上聯系起來,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以這樣獨立嘗試、生生交流、教師引導的方式,一起整理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
(2)“議學”,即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與自我、教材、同伴、教師對話,不斷地達成教學的目標。它又分為自議、互議、練議三種形式。編寫時應突出教學重難點。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已經在試學里解決,但小數在擴大和縮小時,會出現位置不夠的現象,這個時候怎么辦?這時就要結合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以及整數部分左邊添0不會引起數的大小變化來理解。
“議學”的基本流程:①組議:同桌或四人小組。 ②班議:一是問題通過組議后還不能獲得令人信服的結論;二是解決同一個問題有值得分享的不同方法;三是需要矯正的共性問題。
教師巡視的任務:一般的正確解答方法;存在的典型問題;較為創新的想法。
“議學”活動的開展: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匯報。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時,教師也要深入到學生的活動中,主動參與,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匯報。本節課議學部分的議點是小數點移動的實際應用,難點是小數點向左移動時缺少整數部分需要添0及小數點向右移動時缺少數位需要添0。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議論、集體匯報來突破難點。
(3)審學,就是通過生生互動,使全體學生都獲得理想的提升,將新學知識納入已有體系。審學的編寫以練習為主,題量不需要多,但要注意分層。以基礎性練習為主,適當加入拓展性練習,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要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避免單一。
“審學”活動的開展:獨立練習、交流互批。具體開展時,可以選擇2~3題進行集體自測,同桌互批,然后進行成績匯總,成績優秀的小組可得小組積分。在練習匯報中,合理利用投影的作用,讓匯報更加形象,讓“數學日記”成為課堂審學的有效延伸。每節數學課后,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學習的過程、獲得的成果、值得思考的地方。像這節課,讓學生梳理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寫寫學習中碰到的困難或者同學們的精彩發言等等。
“學案”是在教師主導下,為學生獨立思考和同伴互助學習提供支撐的材料。它不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完整過程,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習走向深入的材料。其展現形式甚至可以是課堂學習的“任務單”。
從課堂的組成來看,體驗型活動是構成課堂的基本要素,一堂課就是這些活動之間的合理連接。每一個活動應該是完整的,有引子、有過程、有小結。活動要能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活動細節及活動間的連接決定了課的品質。
試學環節,要讓學生有充分的嘗試機會,帶著任務去閱讀課文,或者試著解決課堂提出的問題。活動的目標不是是否能夠解決問題,而是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激活與學習內容有關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為接下去的學習做好準備。
議學是課堂的重要環節,為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而議。要引導學生在靜心傾聽的基礎上高效而生動地表達,課堂要呈現出學生主動參與、全體參與、激烈爭論的學習場景。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尋找能夠在班議中展示的典型人物和話題;學生爭論時,教師要隨機撥正方向,煽風點火,引發爭論的高潮。
審學環節,要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完成練習,并相互批改,有足夠的時間展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過程。
一句話概括就是:試學有疑、議學有點、審學有理。
課堂必須有成果展示環節。成果展示是體驗型課堂活動的主要載體,因為沒有更理想的展示途徑,我們要求教師盡可能多地使用投影儀,展示學生原生態的學習過程,并在學生的練習本上進行評改。鼓勵教師運用其他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小組建設是體驗型課堂學習是否有效的關鍵,我們的目標是使每個小組成為榮辱與共的共同體。課堂可根據學習內容合理開整小組合作討論,時間依議點難度等實際情況而定,但不少于五分鐘。一堂課合作討論不超過兩次。
“三學”體驗課堂改變了課堂的整體形態,把教與學融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上,有“靜心思考”,也有“互幫互學”,更有“質疑爭論”,教師有時是學生,學生有時是教師。它把活動還給了學生,使課堂充滿成長氣息;它把創造還給了學生,使課堂充滿智慧靈氣;它把自主還給了學生,使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