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洪亞珍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特殊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聾校教育也在快速發展中,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在實際數學教學中,聾生由于自身生理特點以及外部等綜合因素,導致其溝通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在個體之間產生較大的差異,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挑戰,甚至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生脫節,老師在課堂上講得滿頭大汗,部分學生卻糊里糊涂,而有些學生想知道的,老師卻沒有提及,使得教學的效果較差。
什么是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最先于20世紀初出現于美國。它的基本理念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使得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提高。下面我們將對這三種分層逐一討論與研究。
教學對象的分層在分層教學中占據了最基本最核心的地位,是后續分層教學過程的依據。那么將怎樣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呢?我們將針對聾生的生理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
在聾校學生當中,有些學生佩戴助聽器會有微弱的聽力,也有些學生本身就有微弱的聽力,還有部分學生是完全聽不見的學生,我們可以按照聽得見和聽不見將他們分為甲、乙兩組。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經常以學生的成績和平時的表現將學生按照能力的高低分為A、B、C三個層次。
這樣兩種分類結合起來我們就把學生分為六類。這種分層的特點是既考慮了學生的生理特點又結合他們的實際學習能力,使得分層更有科學性,對構建有效課堂奠定了基礎。
教學過程的分層主要依據分層對象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主要包括預習、課堂、作業三方面。
預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以前的教學中,對于預習基本上都是老師布置一些內容,讓學生自己去做,每個學生的預習內容一樣。這樣就因為學習能力的不同導致預習效果的優劣,針對聾啞學生我們的預習主要通過學案來完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案。而學案的設計主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三種。
在課堂中重視每個層次學生的參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重要來源,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
(1)引入環節,在課堂中,我們有不同的引入方式
例如可以是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可以是提問、設疑的引入,還可以是實際應用的引入,從縱向分層來考慮,不管是哪種引入的方式,在引入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嘗試設計一定梯度的問題,提出的問題由淺到深,相應地也選擇由C組到A組的學生來回答。從橫向來考慮,在提問不同的學生時,考慮他們的生理特點。對于乙組學生,手語表達要簡潔明了,提高溝通效率。
(2)講授環節,對于知識點的講解,我們可以采用“三遍式”,對應三種不同的方法,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對于A組的學生,我們主要是通過嚴格的數學邏輯推理來講述,對于B組的學生,我們主要是從實際的例子出發來講解知識,對于C組的學生,我們開門見山,從知識記憶的角度分析知識的結構特點,使他們更容易記憶。
我們要分層布置作業。可參考學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和不同數量的作業,爭取使學生既能做完又能做好作業。對C組的學生多基礎練習,通過反復的訓練使他們掌握,對于B組的學生以基礎性的題目為主,并涉及一些簡單的提高題。對A組的同學在基礎題的基礎上適當提升難度,多一些理解性、思考性的題目。
我們要分層評價學生的作業與考試。對于作業,我們要看到學生的進步,也許在班里他還是處在C組的位置,但是經過學習,他總是在進步的,每天都比昨天多掌握一點,我們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增強他學習的信心。
總之,提高聾校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必須要做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切實提高聾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水平才能得到提升,讓我們更加科學有效地帶領我們的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
[1]劉煒.中職聾校數學課班內隱形分層教學方法探究[J].理科考試研究:數學版,2013.
[2]靳建國.初中數學總復習分層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