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西海岸新區太行山路小學

2017年1月,我與航天科技社團的兩名學生受邀前往海南文昌,參加“少年衛星創客特訓營”。與老一輩航天人近距離的對話交流,深深觸動著我和孩子們的心。那些為了夢想不斷拼搏的精神與事跡,雖離我們遙遠,卻讓我熱淚盈眶。我們與來自全國31所學校的中小學生共同完成了“少年星”原型樣星的制作,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中國夢”“航天夢”的種子。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有幸受邀參加此次活動,得益于我積極參與學校的課程改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不斷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從消極被動的“教書匠”慢慢轉變為課程的設計者與參與者。在我校課改理念的引領下,我開始了“航天科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設計。
首先是《航天科技》教材的編寫,沒有經驗,缺少資源,我就從了解學情開始,從中尋找教材的切入點,設計有趣易懂的教學環節,以兒歌、謎語、動畫等形式呈現給學生,真正貼近學生的認知實際。
為了真正給學生插上通往那片美麗星空的翅膀,在全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我與大隊部共同設計了我校第三屆航天科技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立了創意紙飛機、雞蛋返航、無人機大賽、太空育種日記、立體紙模型以及太空畫六大板塊,為學生搭建豐富多彩的展示舞臺,在實踐中提升科技素養,在“做”中學,真正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航天科技節”的開幕式上,學生們興趣空前高漲,大膽有趣的創意層出不窮。在雞蛋返航比賽籌備階段,我與隊員們共同討論,尋求保護雞蛋的多種方法。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讓我興奮、震撼,我鼓勵隊員們通過實踐加以驗證。從制作材料、設計降落方式,到最終的造型設計、制定“返航艙”的最佳方案,一次次失敗,沒有阻擋住我們前進的腳步,而最終一個個五彩斑斕的作品,成了我們成長道路上最美的見證。正式比賽中,孩子們出色完成了雞蛋返航的任務,也因此受到極大的鼓舞。
為了讓隊員們親身感受太空育種的奧秘,在尋求專家的幫助與指導后,我與隊員們在校園內開辟了“太空育種基地”。在隊員們的悉心照料與期待中,一顆顆種子生根發芽。他們通過日記的形式觀察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體會生命的神奇與可貴。
航天科技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過程中,我和學生們慢慢地成了課程真正的主人和創造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未知”。每當孩子們面對挑戰感到恐懼,面對失敗感到沮喪時,我更以一個大朋友的姿態,站在他們身邊,傾聽他們的心聲,并給予適當的建議或鼓勵。尤其是那些平時表現平平的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大放異彩,也讓我深感,作為教師,我的使命不僅僅是向他們傳授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思考,給他們更多的信心與鼓勵,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與學生同行,你會遇到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