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 陳力立
摘 要:在當前科技水平不斷發展的時代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在科學技術發展中也體現出了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處在信息化建設的今天,高校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也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而該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針對課程體系設計則需要權衡理論與實踐的比重,并對其課程體系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關鍵詞:信息管理 信息系統專業 分析 課程體系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048-02
現代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也即是人才的競爭,具備多領域知識與技能的人才向來備受社會推崇。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作為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專業,同時也充分融合了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該專業出身的學生都是難得的復合型人才,深受社會歡迎[1]。不過縱觀當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來看,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筆者將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現狀分析,同時對其課程體系設計提出一定參考建議。
1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現狀分析
1.1 各專業的有機融合有待加強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作為一門多學科融合而成的專業,而各門專業并沒有進行有效的融合,也就導致該專業的理論基礎偏差,進而失去了專業自身課程體系的特色。要知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多學科融合并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堆積,而目前多學科融合性較差導致其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已成為該專業的急需解決的重點與難點。
1.2 專業課的專業程度有待深入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門專業性質極強的專業,更要求該專業學生能力需要緊跟社會時代的發展變化,所以,專業課也應結合時代去對其課程安排與教材進行及時的更新,確保學生所掌握的能力與時代相符。然而,目前信息管理專業的課程安排顯得專業程度不夠,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仍然存在,而理論知識得不到應用機會,也導致學生無法驗證所學知識的有效性。
1.3 課程設置太過單一
高校在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招生時,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且先前所學文理科都不一致,也即造成在該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無法統一的現象。然而學校的教學方法過于籠統,對學生個體差異考慮不足,從課程的設置方面便能夠看出。所有學生的課程都基本一致,可選擇的空間不足,這種不合理的課程設置難以有效保證該專業的學習效果。
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建議
2.1 結合高校特色,設計課程體系
眾所周知,每一所高校的創辦都有其自身定位,也代表著高校將要向社會輸送哪一種類型的人才。作為學校方面,應該對自身學校定位有清晰的認識,如財務類高校,則致力于培養更多財務類人才,那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則應與財務知識相結合;醫學類高校則應讓學生以醫學為基礎進行信息化學習[2]。實際上,信息化專業并不是簡單的課程累積,更多的是追求理論與技術的融合,在課程體系設計當中要融合高校特色,以專業與本校特色的結合去強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設計的專業性與特色化。
2.2 注重學生差異,科學安排課程內容
由于進入該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對于選擇該專業學習的學生而言,在學習完基礎課程之后,可結合自身興趣去選擇對應的課程。這樣一來,能夠促使學校背景與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的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接受更為專業性與針對性的學習。以分班授課的形式讓學生擁有更多更為自由的學習時間,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掌握情況去靈活安排復習、預習與訓練,沒必要與大眾“隨波逐流”,這種細化之后的課程體系設計,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效率,并且促進其專業技術的更好習得,進而成長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2.3 強化信息管理專業的專業性
實際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專業,然而在實際的高校教學當中還存在著教師與教材專業性不足的現狀。尤其是教材的專業性不足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作為講授專業課程的關鍵工具,教材也是教師講授專業知識的重要載體,可見教材編制的好壞以及其專業性程度能夠對一門專業課的教學實效影響至深,可見要想凸顯出課程的專業性,其教材同樣需要有足夠的專業程度[3]。然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這門學科是一門跟隨社會發展而不斷動態變化的學科,也正因為其特殊性也導致其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較快。而倘若該專業課程教材無法緊跟時代變化,學生則難以學習到現代社會所需的知識,也即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體現不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專業性。由此可見,編制專業程度更高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非常重要,唯有確保教材的全面與先進,才能為學生提供與現代社會適用的專業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實力。
2.4 改革實踐教學環節
當前高校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堂教學對于理論知識的教育會更加重視,但同時也需要提高對其專業技能的培養重視度。由于該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尤其要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而實踐便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關鍵方式。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包含上機實踐、課程實踐、學年設計與畢業設計等,通過實踐去檢驗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與科研能力,同時教師還應對實踐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強化監督與鼓勵,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當中,還應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開展討論性質的課程,如研討課、啟發課等,去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意識。只有該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得以培養,才能夠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3 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體系設計對于一門專業的發展而言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當中,只有確保其科學合理性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因此,所培養出的人才才更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信息管理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對于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呂永林,師薇.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現代情報,2010,30(11):128-130.
[2] 田世海,張曉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課程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5):248-250.
[3] 劉昊.淺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設置[J].數碼世界,2017(8):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