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卉
摘 要:《供應鏈管理》課程所包含的理論及方法都源于企業管理實踐,涉及知識范圍廣、學科交叉性強。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存在的教師教學效果差、學生學習效能低、知識掌握不扎實、解決問題能力弱等問題,結合首要教學原理,構建教學新模式,對課程內容進行重調整、精細劃分,以實現培養具有充足知識儲備、較強實踐創新能力、能夠適應新時期社會企業需要的供應鏈管理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教學 首要教學原理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a)-0139-02
當前我國本科教育從培養目標上基本可以分為創新應用型和研究型兩大類。本科階段對于物流人才的要求傾向于創新應用型即實踐能力高于研究型人才、理論能力高于高職高專類技工人才,這就對《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定位于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省屬高校北華大學來說,《供應鏈管理》授課面向交通運輸專業(物流方向),其授課內容體系的確立、教學資源的拓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措施都將對物流人才的培育打下關鍵的基礎,并為整個專業方向課程的建設提供重要的鋪墊和借鑒作用。
近年來一些高校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的方向[1-2],如2013年李伯勛提出的基于學生滿意度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探討、2014年湯曉丹提出采用四合一教學方法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2017年張璠提出的基于工作過程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但是,這些研究往往只是一種教學理念在《供應鏈管理》教學中某一方面的嘗試,如學生滿意度、實踐能力等,沒有形成全面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更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提出相應的創新應用型物流人才的培養方法。
1 《供應鏈管理》課程
《供應鏈管理》課程由于其授課知識源于真實的企業管理實踐,是一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式。因此其涉及的內容多且每一環節都涵蓋大量的基礎知識[3]。由于課程的內容源于實際企業,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卻不能走入企業實踐,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經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融合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更新速度飛快,對教師和學生新的知識儲備的要求也在增加?!豆湽芾怼氛n程特點如圖1所示。
2 《供應鏈管理》教學新模式
2.1 首要教學原理簡介
首要教學原理[4](也叫五星教學設計)是由當代國際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技術學家戴維·梅里爾教授經過40年研究于2001年提出,該原理依據概念、程序和原理不同的知識類型,采用講解、提問、展示與操練等4種基本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有效教學。教師要“面向完整任務”并“聚焦解決問題”開展教學,以培養學生對高層次問題的解決能力,努力實現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講,首要教學原理以“聚焦完整任務”為教學宗旨,教學中還涵蓋了“激活舊知識”“展示新知識”“嘗試應用”和“融會貫通”共四階段循環圈[5]。目前已有相關教師將首要教學原理用于建筑類課程、汽輪機原理、戰略管理等課程的教學設計中[6]。
2.2 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供應鏈管理》教學新模式構建
(1)聚焦完整任務。
首要教學原理認為“聚焦完整任務”的關鍵在于針對教學中的授課內容,確定完整的教學任務?!豆湽芾怼氛n程應根據企業供應管理實際過程,例如以某個企業的實際供應鏈決策過程為典型案例,確定《供應鏈管理》課程中學生需要完成的供應鏈管理任務,再按照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不同環節如供應鏈的構建、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供應鏈運作的協同管理、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生產組織、物流管理等形成多個子任務,并按照一定的邏輯性如由單一到多個、由易到難等順序對不同的子任務進行排序,以此形成針對每一課時的授課任務,讓學生清晰明了地知道在不同時期他的學習重點以及最后可以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2)激活舊知識。
首要教學原理認為舊知識的激活更能夠帶動獲取新知識的積極性。充分地利用多種有效的呈現形式,如圖表、符號、媒體、動畫、數字等來體現《供應鏈管理》課程中的知識。由于《供應鏈管理》課程更多源于企業實踐,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視頻資源如新聞報道、企業宣傳片等讓學生結合真實的情境畫面回憶起已學習知識。
(3)展示新知識。
首要教學原理認為不同的知識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與之銜接。所以,對應《供應鏈管理》課程涉及到的多范圍的知識,應充分利用現有教學方法,如游戲模擬、翻轉課堂、慕課、案例分析、示范講解、軟件課等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展示了新的理論知識,最終實現學習效果的提高。
(4)嘗試應用。
首要教學原理認為只有當學到的知識被利用解決問題時才能夠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針對整體任務及子任務,在授課的過程中,應引入多樣的應用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應用能力。多樣的應用情境可以是案例導入、入企參觀、競賽鍛煉、軟件模擬等,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及引導性應該逐漸弱化,最終能實現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這樣既實現了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應用又提升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5)融會貫通。
首要教學原理認為適度的鼓勵甚至是獎勵可以讓學習者更容易掌握知識技能并將其融入生活實際。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結合課程特點及學生興趣開展不同形式的討論、辯論、競賽、作品展示等活動。如案例討論,讓學生分組對某一供應鏈運作現象進行分析,學生可以利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小組觀點,教師作為引導避免討論跑偏,并結合最終表現對表現優越的學生進行表揚或獎勵,利用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3 結語
結合《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教學手段和方法過于單一、教學理念落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等問題,利用“首要教學原理”思想,對課程進行教學新模式構建,以實現提升教學效果,培養擁有豐富知識儲備、較強創新實踐能力的供應鏈管理人才的目的。但是隨著供應鏈管理知識的不斷更新,新的教學模式也需要不斷優化。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同一課程內容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但卻受實施成本限制,比如軟件設備采購和后期維護成本,因此,在實際確定任務和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做好權衡。
參考文獻
[1] 湯曉丹.《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以內蒙古財經大學為例[J].物流科技,2014(10):130-132.
[2] 張攀.基于工作過程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創新教育,2017(8):90.
[3] 金輝,王冬梅.面向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J].新課程,2015(5):15.
[4] Merrill,M.D.Components of instruction toward a theoretical tool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J].Instructional Science,2001,29(1):291-310.
[5] 盛群力,宋洵.走進五星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6] 杜志平,劉永勝,劉俐.供應鏈管理課程特點與教學方式探討[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