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江
摘 要:高考前的綜合復習階段,教師和學生所面臨的較多狀態是練習、考試與講評。積極高效的講評有利于學生學習薄弱環節的解決,也有利于學生錯誤知識點的糾正,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講評課應該是高水平的綜合復習課,講課的模式和方法決定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試卷講評 有效性 評課模式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151-02
高三的復習,診斷模擬考試是促進學習的重要一環,如何從考試中分析得失,改正錯誤,鞏固提高呢?進而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國家一次次強調減負增效的今天,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在每次試卷講評課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一個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試卷講評模式。筆者感到滿意的同時,和許多老師一樣,走了很多彎路,下面筆者先從自己的不合理做法談起。
1 平均用力
剛剛工作的幾年,筆者的試卷講解模式就是平均用力,筆者幼稚地認為,講試卷就是把每到題的解法交給學生,講得越詳細越好,從而,筆者為了講好,自己的試卷上用紅筆標注得滿滿的,筆者會查閱大量與試卷有關的資料,花費很多時間。講解從頭到尾,不分主次,像坐高鐵一樣,從上課一直講到下課,講到一半一些差生往往昏昏欲睡。我的逐一講解花了三個多小時。令人感嘆的是,自己花了如此多的精力備課,講得很賣力,但效果讓人很是失望。
2 核對答案
筆者在講解中只給學生參考答案,不管試題難度,統一地訂正答案,不做解題思路分析、題目設計分析,沒有指導學生審題,以及如何思維、如何答題。試卷講完,課代表和一部分差生找到筆者,“一部分試題我們沒有聽懂”。
3 帶情緒講評
由于題目難,很多學生考得很差,筆者拿找著試卷怒氣沖沖地走進教室,一陣責備之后,開始大講特講這次考試的不足,筆者在上面講的“怒發沖冠”,下面的學生低著頭,恨不得把頭伸進桌子底下。筆者點名的學生更是滿臉的不高興,學生的表情告訴我,自己的這堂課又失敗了!
4 講解不及時
讓學生自己重新做詩卷,自己反省,筆者給他們的時間是一周,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第二周,筆者信心滿滿走進教室,開始試卷講評,但剛走進教室,筆者就發現有幾個同學沒帶試卷,一問才知他們已找不著了,筆者搖搖頭,開始講解,筆者才發現,他們已經對試卷講解不積極,已經忘了當時在考場上做錯的原因,已經生疏了試題。
5 改進措施
一次次試卷講解的不滿意,筆者深刻認識到行動改進必須完成,筆者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提高試卷講評課的質量。筆者深深地知道,在高三最后的復習中,一堂高質量的課有多重要。一次成功的試卷講評必須包括講評前的周密準備、講評時的模式選擇和講評后的自我總結三個環節,此三環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缺一不可。現介紹如下。
5.1 精心的備課分析
在學生考試期間,老師必須檢查試卷,看試卷有無印刷錯誤,同時,自己必須通做,做完后,和所給答案比較,檢查所給答案是否合理,是否科學,并做適當修改。作完之后試卷必須全批全改,做到一視同仁,包括選擇題,自己也要一一改過。大題的批改更是要細心,務必找到每個同學的問題所在,如有可能,面批效果最好。目的就是找到每個同學所在的問題,例如字跡太潦草、書寫不規范等。這種辦法效果很好,一方面學生知道了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也知道老師對他重視。
5.2 需要統計
選擇題的統計用EXCEL軟件進行,把成績輸入EXCEL表格,統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算均分,再按照分數段進行統計,高考文綜試題地理選擇一共占44分,筆者總共劃分4個階段(20分以下,20~30分,30~36分,36分以上),哪些人在哪個分數段內,做一個詳細統計。36分以上受表揚和20分受批評,但不要公布每個學生的具體分數和在班上的排名。說明選擇題哪些人還需要提高。不僅僅統計分數,筆者還統計每道試題的失分率,找到錯誤率高的題目,學生存在問題的地方,教師就要在課前認真地備課和準備,筆者心中知道,哪些問題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哪些是他們的優勢所在。把正確率高的和錯誤率高的試題分別歸類,制作表格課件,在上課投影在屏幕上,讓學生找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除了這些統計,筆者還統計每個學生分別所犯的錯誤,做到有的放矢。
5.3 發放試卷,訂正試卷
做完前兩個環節,筆者把試卷發放到每個同學手里,并一桌印發一張參考答案,在試卷講評之前,讓學生自主訂正。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注,并說明自己所欠缺的地方,為自己找錯誤的原因。除了這些,每人在試卷上寫出自己的優勢和自己的不足之處。
5.4 如何講解試題
教師對試卷的分析講解,不能單純地向學生提供參考答案,或是簡單地講述解題的思路,而是在對試卷的講解與分析中,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系統,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解首先要學會比較,比較有相似題的比較、不同地域的比較、考試題和平時做過題的比較等,例如三種季風氣候之間的比較,等溫線、等深線、等壓線進行比較。比較讓問題明了化、簡單化,事半功倍。其次在試卷講評多聯系實際。例如在講解二分二至日時和太陽高度問題時,筆者會舉例講解當日的情況。在講解鋒面的一道題時,筆者例舉了當時蘭州最近降雨的一個過程,冷空氣的入侵,從而分析過境時的情況。聯系實際的講解,不但學生容易理解,還很有說服力,還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地理很有用。再次,講解時適當發揮。這樣,不僅可以加深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又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引伸拓寬,就是將題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引伸,適當發揮。例如,例如在講溫度帶劃分試題時,筆者把試題更換了條件,如果黃赤夾角變小,會發生怎樣的結果。讓學生在舉一反三的思考練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復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最后,講解需要回歸課本。這種試題的講解,主要針對難題,學生很難理解的試題。在老師講了半天,學生還是一臉茫然,這時講解需要后退一步,把課本知識需要重現一次,讓學生真正理解此部分概念。當然,講解需要概念的深化和加工。
5.5 講課模式和后補工作
為了更好地講解,筆者把自己的試卷講評模式總結了以下,主要有這樣幾個環節。“仔細閱卷—問題統計—自查問題—相互討論—問題評析—改正鞏固—查漏訓練—錯題收集”8個環節。這些工作做好后,還不能保證所有同學遇到同樣問題不再犯錯。所以筆者一般還要做一項試卷講評的后補工作:每隔一段時間后,將幾次考試中出現的問題來一次清查,也就是收集每個同學典型錯誤的題目,從他們的錯題本里搜集出來,整理成冊,印發給每個學生。做到隨時提醒他們,改變固定思維,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優化答題思維。
總之,在教學中多多思考,多一些改進,就多一些進步,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能讓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也能從中得到莫大的快樂。因為精彩可以預約,人生可以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賁玉潔.高三地理試卷講評課的心得體會[J].教育周刊,2016(16).
[2] 寧慧蘭.談高中地理試卷講評課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4):42-43.
[3] 周靜.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試卷講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4] 謝燕.利用試卷提升復習水平的三個有效環節[J].讀寫算:教研版,2013(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