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宇
摘 要: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著極高要求的藝術類設計專業,在“互聯網+”時代,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勢必發生巨大改革。那么如何使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共享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是當前擺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面前的挑戰也是機遇,本文嘗試從“互聯網+”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創新的現實意義出發探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的對策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 視覺傳達設計 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2(b)-0212-02
“互聯網+”是信息化發展的產物,是旨在使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相結合,讓互聯網為各行各業的改革、創新、發展提供高效信息運作的平臺。面對互聯網的強大影響力,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將會發生大的變革。在藝術設計類專業體系中,視覺傳達是一項重要的專業方向,據大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1000多所高校開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累計培養學生10萬以上,其人才培養目標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使學生具有創新實踐能力。“互聯網+”的出現使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人才有更為廣闊的服務市場,但同時也面臨著課程設計、管理等方面的壓力。因此,作為人才培養主體的高校,必須適時地調整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才能培養出適應“互聯網+”時代需求的新型設計類人才,順應時代所帶來的新變化,努力使教育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1 “互聯網+”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互聯網+”是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市場形態,而視覺傳達設計與互聯網有著緊密的聯系。互聯網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語言和表達方式,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新的機遇,推動視覺傳達設計不斷推陳出新,拓寬設計的表現形式,發生新的變革。隨著大量數字化網絡產品的出現,刷新了當前視覺傳達設計服務主體的寬度范疇,例如大量電商企業的出現,必然要求有與傳統實體店鋪不同的營銷策劃,包裝設計等。另外設計傳播的途徑由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和自媒體轉變,比如數字電視,微信公眾號等,使得設計的形態多種多樣。舉個例子,在互聯網帶動下,物聯網產業發展迅速,產品包裝設計就需要適應運輸的需求。不僅如此,視覺傳達設計還將藝術的美感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得生活中的一些設計既有實用價值也有美感,“互聯網+”時代,設計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尋設計的靈感,迸發設計的激情,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時互聯網還可以將圖像、聲音、文字等結合起來,使設計風格多樣化。
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不僅僅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積極的作用,也帶來負面的影響。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創新思維,互聯網新技術新軟件的運用使得設計作品機械化、單一化,無法體現設計者的創作個性特征,也逐漸地削弱設計者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很多設計者在網絡上參考同行的作品,我們經常看到兩個相似的作品出自不同的作者,從而引發了設計剽竊的問題。總的來說,互聯網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方方面面,那么為了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我們就應該正確看待互聯網對它的影響,從而更好地發揮視覺傳達設計的作用。
2 “互聯網+”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高校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統一授課方式,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相對豐厚,同時具有可操作性強的考核方式。但在“互聯網+”時代,僅僅局限于傳統教育方式上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時不足以滿足新形勢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需求,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應該合理利用互聯網共享資源和數據平臺的新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模式使教學設計更加的合理化。
2.1 “互聯網+”促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共享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一個將藝術、科學、信息等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其專業課程內容大體包含了印刷、音像、市場、人文、材料等多學科。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根據個人所儲備的知識及學生原有的知識框架結構,結合課程所選教材形成教學內容,而這樣的講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在開放的、持續更新的網絡中進行。而“互聯網+”所倡導的知識正是跨界融合,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提供了新的生機。互聯網可以將最先進的專業知識進行傳播,這就為教學資源的分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教育資源的多元化打破了大學之間的界限,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專業教育資源,提高自身的教育質量。
2.2 “互聯網+”促進視覺傳達教學方式的創新
上文我們提到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大多采用課程教授+實踐的方式,而“互聯網+”的開放性和遠程性引起了教育模式的大變革,“互聯網+”所倡導的“微課”、“慕課”、“翻轉課程”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作為輔助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轉型會帶來教學理念的重塑,真正使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成為啟發和傳播相結合的專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 “互聯網+”時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的對策分析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互聯網+”時代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帶來的新機遇,即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法改變和教學模式創新,它不僅拓寬了人才培養的途徑,也推動了教學改革,使得教學質量和成果可以進一步提高,滿足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需求。
3.1 積極轉變思維,合理設置教學課程
在“互聯網+”時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應面向社會,滿足國家產業結構發展需要,轉變思維,在教學中時刻把握新的設計理念發展方向。從專業課程需要出發開發互聯網授課平臺,作為傳統教學資源的補充。同時可根據不同的專業課程,進行個性化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推進教學改革。
3.2 加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教師角色轉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互聯網+”使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出現了新特點,教師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變化,提升自我修養,實現角色轉變。教師應該提升自身對于新信息技術的敏感度,增強專業的研究性教學,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性指導,在平等和信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學習中的問題。
3.3 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一,高校在開展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時,要創新實踐教學理念,用最新的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同時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新優勢,注重利用網絡資源,更新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性活動,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對市場需求進行準確分析和把握,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實戰能力。
“互聯網+”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深化教學改革是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應當不斷探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的新思路,形成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在倡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新的今天,抓住、時代契機,培養出適應“互聯網+”時代需求的新型設計類人才。
參考文獻
[1] 譚吉武.“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探析[J].藝術教育,2016(1):192-193.
[2] 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
[3] 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