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紅
摘 要:文章通過對我省一起沉船事故中現場作業人員應急處置過程的調查,經技術及管理方面的分析,找出導致事故后果的成因,指出企業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能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監管工作及企業應急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鑒和幫助作用。
關鍵詞:沉船;事故;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U6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4-0185-02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mergency disposal process of the on-site operators in a shipwreck accident in our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auses leading to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cciden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 of the enterprise in production safet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hoping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ty produc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enterprise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shipwreck;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1 事故基本情況
2016年1月11日 ,我省某市一家水產公司一艘快艇在接送本單位水上捕撈作業人員的途中發生傾翻沉入湖中,導致4人死亡,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約370萬元。經省政府批復公布的事故調查結果認定,本起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2 事故經過
事發當日,事故單位組織員工進行冬季捕撈作業,在完成當日捕撈任務后,由一艘快艇接捕撈作業水域10名作業人員返程回陸地。艇上11人(包括駕駛員)均未穿救生衣(當時快艇上配有2件救生衣)。快艇接上捕撈作業人員行駛數分鐘后,快艇進水,駕駛員將快艇減速,減速后的快艇迅速下沉并發生傾翻,艇上11人全部落水。最后6人獲救,4人死亡,1人失蹤。
3 事故原因調查認定
事故快艇駕駛人不正確的應急處置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發現快艇進水,駕駛人采取突然減速的操作方式,致使高速行駛的快艇迅速失速,在慣性力作用下,湖水短時間內大量灌入乘客艙;同時,船艏受水流頂托力消失,船舶儲備浮力快速喪失,快艇瞬間下沉,致使艇上11人全部落水。
4 對本起事故中有關應急管理問題的分析
4.1 事故單位
(1)應急處置能力缺失
由事故調查可知,導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駕駛人不正確的應急處置。事故快艇駕駛人未經水上駕駛船舶培訓,不具備有關駕駛安全及應急處置知識,不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能力,當發生意外險情時,采取的錯誤操作方式,直接導致了嚴重后果。
(2)應急設施缺失,自救與互救難以進行
事發時,艇上11人(包括駕駛員),除配有2件救生衣外,無其他應急裝備設施、器材。經調查,事發快艇備有的2件救生衣,緊拴在船舷扶手上,難以取用,不能滿足事故狀態下應急救援的需要。
艇上11人全部落水后,因無應急設施可用,落水人員僅憑自身水性及借助湖中的自然環境條件進行自救。其中5人抓住捕撈作業水域的攔網,另有1人面向上在水面上漂浮,從而獲救。其余人員未能幸免于難。
(3)事故風險防范缺失
作業人員對水上作業存在的事故風險缺乏應有的認識,未采取任何事故防范措施。事發時,快艇上11人,核定乘員應為6人,超員載人;且快艇上11人均未穿救生衣。
(4)管理制度執行缺失
事故單位給每個員工發放了救生衣,要求在水上作業必須穿著救生衣。但日常生產管理過程中,無人監督執行。
(5)應急管理基礎薄弱
由事故調查可知,一是安全管理制度缺少了應急管理的內容。二是未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未開展水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培訓和演練。
4.2 行業主管、監管部門
監督檢查缺失。負責水上安全生產工作的行業主管部門在組織開展“三無船舶”執法檢查和“打非治違”工作不力,未對事故快艇非法使用實施有效的監督檢查。經調查,事故單位未按規定上報購買事故快艇,未取得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證(事發后,經事故調查,現場實船注水試驗及勘驗發現,事故快艇艏尖艙不具備水密性,艇艏甲板與側板之間有間隙且無密封材料,艏尖艙與乘員艙之間存在多處連通。在艏尖艙進水的情況下,積水可以通過2根污水井管、艙壁等多處進入乘員艙。),事故快艇屬于非法使用。
5 有關應急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5.1 生產經營單位
(1)應按《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包括應急管理的相關制度,確保企業管理制度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貫穿于生產全過程。本起事故中,事故單位雖然制訂了有關水上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水上作業人員必須穿著救生衣,但日常工作未得到執行和落實。對作業人員未穿救生衣進行水上作業的違反安全生產行為,企業管理人員未予制止,未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致使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停留在紙上,未落實在行動上。
(2)加強員工安全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員工事故風險意識。應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力和義務。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本起事故中,事故單位對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工作不到位,從業人員對水上作業存在的事故風險認識不足。快艇駕駛人不掌握駕駛快艇的安全操作技能,缺乏事故應急處理措施;水上作業人員未穿救生衣進行水上作業,最終釀成事故后果。
(3)加強應急管理基礎工作。應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制定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令第88號)的要求,針對工作場所、崗位的特點,編制應急處置卡。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應急知識、自救互救和避險逃生技能的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本起事故的教訓是深刻的,事故快艇駕駛人因不具備有關駕駛安全及應急處置知識,不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能力,當發生意外險情時,采取的錯誤操作方式,才導致了嚴重后果。因此,對作業人員的應急知識培訓,使之具備自救互救和避險逃生技能,是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降低或避免事故災害最有效的方法。
(4)應急物資儲備必不可少,且保持有效。本起事故中,艇上11人(包括駕駛員),除配有2件救生衣外,無其他應急裝備設施、器材。且僅有的2件救生衣,緊拴在船舷扶手上,難以取用,不能滿足事故狀態下應急救援的需要。落水人員后因無應急裝備設施、器材可以利用,開展自救與互救難以實現。因此,企業應在編制應急預案前,根據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做好本單位的事故風險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裝備和器材,并對員工進行培訓,保證每位員工會正確使用應急物資裝備、器材,當險情況發生時,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5.2 行業主管部門及監管部門及其政府
(1)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堅持安全發展。著力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著力堵塞監督管理漏洞,著力解決不遵守法律法規的問題,依靠嚴密的責任體系、嚴格的法治措施、有效的體制機制、有力的基礎保障和完善的系統治理,切實增強安全防范治理能力,大力提升安全生產監管水平。
(2)加強安全風險管控。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構建“六項機制”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7〕16號)的要求,堅持風險預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堅持分級管控、分類實施、屬地管理,堅持源頭防范、系統治理、專項整治相結合,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增強安全防范治理能力,消除風險隱患,把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切實解決“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問題,有效防范較大事故,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安全生產工作水平。
(3)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分級分類管控風險。 一是對排查出的安全風險點,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按照分區域、分類別、分級別、網格化的原則,實施風險差異化管理。按照重大風險優先、循序漸進、動態管理原則,實行分級管控。二是依法督促相關企業、單位根據風險研判結果,針對不同類型的安全風險點,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確保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實行風險預控,強化源頭控制,建立完善安全風險評估與論證機制,科學合理確定企業選址和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生活區空間布局。四是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家化解過剩產能有關政策,堅決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后產能,推動高危行業產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太湖縣花亭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2016.1.11”較大快艇翻沉事故調查報告[Z].2016,8.
[2]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構建“六項機制”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的實施意見[Z].皖政辦〔2017〕16號.
[3]翟國方.規劃,讓城市更安全[J].國際城市規劃,2011,04.
[4]萬漢斌,冀永進.復雜災害危機下公共安全規劃探索[J].規劃師,2011,08.
[5]楊青,田依林,宋英華.基于過程管理的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綜合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7,03.
[6]鐵永波,唐川,周春花.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研究[J].災害學,2006,01.
[7]鐵永波,唐川,周春花.層次分析法在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中的應用[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