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恒
【摘要】目的:探討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的效果。方法: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2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并隨機分為2組,剖宮產術中分別采取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較短,而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和感覺阻滯恢復時間相對較長,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肌肉松弛滿意度、麻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0.32%(28/31),對照組的優良率為70.97%(22/31),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相比于硬膜外麻醉,腰硬聯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好,并且能有效縮短麻醉起效時間,提高產婦的肌肉松弛滿意度,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腰硬聯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剖宮產;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5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116-01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上將剖宮產指征逐漸放寬,這也導致了我國的剖宮產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麻醉是剖宮產手術中的重要環節,是影響產婦順利分娩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均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腰硬麻醉的止痛效果好,便于控制麻醉平面,而腰硬聯合麻醉起效迅速,麻醉誘導期短,產婦的肌松和鎮痛效果同樣較好,且麻醉藥用量相對較少,臨床安全性相對更高。本研究旨在探討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應用于剖宮產手術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對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2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2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試驗類型為回顧性分析試驗,試驗時間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將全部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觀察組中產婦的年齡在21~40歲,平均年齡為(29.28±3.23)歲;體重51~80kg,平均體重(62.21±11.01)kg;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5±0.86)周。對照組中產婦的年齡在22~42歲,平均年齡為(29.26±3.17)歲;體重51~80kg,平均體重(62.24±11.23)kg;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28±0.80)年。兩組產婦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肝腎功能正常,無凝血功能障礙;心電圖檢查正常;無嚴重妊娠合并癥;均為足月妊娠;無麻醉禁忌癥;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多胎妊娠;合并嚴重的妊娠并發癥;合并腫瘤等重大疾病;有精神病史的產婦;不能積極配合資料收集者。
1.3方法兩組產婦進入待產室后均首先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護儀,常規監測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做好胎心監測。觀察組產婦給予腰硬聯合麻醉,產婦取左側臥位,于L2-L3間隙行腰硬聯合穿刺,Tuohy針進入硬膜外腔后,采用25G筆尖樣麻醉針經過Tuohy針置入,刺破硬椎膜和蛛網膜,注入等比重的布比卡因。對照組給予單純硬膜外麻醉,產婦取左側臥位,于L2-L3間隙穿刺,頭向置入硬膜外導管3cm,注入2%的利多卡因5ml,測定產婦的麻醉平面并追加0.67%的羅哌卡因你8~10ml。
1.4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的麻醉起效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恢復時間、肌肉松弛滿意度、麻醉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Apagar評分及產婦的麻醉優良率。優良率:(1)優:麻醉后腹肌松弛,無痛感,手術安靜;(2)良:麻醉后產婦腹肌相對松弛,胎兒取出后需應用其他輔助麻醉藥物;(3)差:麻醉鎮痛效果不完善,需加用局麻藥物,胎兒取出后需使用其他輔助麻醉藥物。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對試驗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麻醉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較短,而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和感覺阻滯恢復時間相對較長,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的新生兒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肌肉松弛滿意度、麻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兩組的新生兒Apagar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如表2所示。
2.3兩組產婦的麻醉效果比較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0.32%(28/31),對照組的優良率為70.97%(22/31),組間差異顯著(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剖宮產的最大優點是產婦無需經歷分娩陣痛,分娩過程中可完全避免產道裂傷等意外情況發生,因此受到了廣大產婦的廣泛青睞。另外,隨著近年來國內高齡產婦的人數逐漸增加,剖宮產的臨床應用率也逐漸提升。剖宮產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術式,但仍不可避免的會增加大出血或麻醉風險,因此臨床上為保證分娩的順利進行,應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從而降低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提高其產后恢復質量。
產科麻醉一般要求肌松好、鎮痛好,由于手術關系到母嬰的安全,因此產科麻醉的要求更高,責任更重[1]。硬膜外麻醉是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可用于頭部以外的任何手術,目前硬膜外麻醉主要應用于腹部及以下手術。硬膜外麻醉對胎兒的呼吸和循環系統無嚴重不良影響,因此是產科的常用麻醉方式之一,硬膜外麻醉的體位包括側臥位和坐位兩種,本研究產婦主要采用側臥位穿刺。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硬膜外麻醉能有效解決產婦疼痛及腹部肌肉緊張問題,但單純硬膜外麻醉的起效時間較慢,硬膜外麻醉不能保證骶神經阻滯的效果,同時不能保證完全清除盆腔深部發生的牽拉反應,因此若要起到較好的麻醉效果,則加大麻醉藥物用量,而麻醉藥物應用過量會增加母嬰血液中的麻醉藥物濃度,使得產婦滯留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并可能會增加麻醉中毒的風險。另外,過量的麻醉藥物還會增加胎兒發生宮內窘迫的風險,增加手術操作難度[2]。
腰麻可使腰骶神經阻滯充分,運動神經阻滯更好,且局麻藥用量小,當然腰麻也存在以下缺點,包括腰麻的上界阻滯平面不易控制、長時間手術難以滿足、低血壓發生率較高、不能進行術后鎮痛等。腰硬聯合麻醉是指將腰麻與硬膜外麻醉聯合的一種麻醉方法,腰硬聯合麻醉既發揮了腰麻起效迅速、療效確切、用量小等優勢,同樣也兼顧了硬膜外麻醉的可連續性、便于控制平面和術后止痛效果好等優勢,因此腰硬聯合麻醉的優勢更為明顯。國內學者鄒洪與楊建兵等均證實了腰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手術的優越性,腰硬聯合麻醉對降低術后并發癥和保證母嬰安全具有重要價值,尤其適用于高危剖宮產婦[3-4]。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0.32%(28/31),對照組的優良率為70.97%(22/31),組間差異顯著(P<0.05),提示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提升產婦的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較短,而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和感覺阻滯恢復時間相對較長,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腰硬聯合麻醉的起效更迅速,但麻醉恢復時間相對更長;觀察組患者的肌肉松弛滿意度、麻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提示腰硬聯合麻醉可爭取分娩時間,盡快結束手術,保障母嬰安全,預防胎兒宮內窘迫發生;兩組的新生兒Apagar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兩種麻醉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不明顯,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總之,相比于硬膜外麻醉,腰硬聯合麻醉的麻醉起效時間更短,產婦的肌松滿意度和麻醉不良反應相對較少,與葉小飛研究結果相近[5]。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要好于單一硬膜外麻醉,其臨床安全性更好,臨床應用價值更高,適用于在剖宮產手術中推廣和應用。當然,所有麻醉均存在一定的風險,臨床上選用麻醉方式時應對產婦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需掌握腰硬聯合麻醉的適應癥和禁忌癥,降低麻醉管理的風險性,同時術中需認真操作,進而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曾秋萌.腰硬聯合及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手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健康必讀旬刊,2013,12(9):342-342.
[2]婁秀葉,仇巧芳.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術的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0):3118-3119.
[3]鄒洪,康光明,王敖,等.腰硬聯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高危剖宮產婦的臨床療效對照探索構建[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5):72-73.
[4]楊建兵.腰硬聯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高危剖宮產婦臨床療效對照研究[J].中外醫療,2014,33(2):86-87.
[5]葉小飛.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臨床比較[J].江西醫藥,2017,52(7):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