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紅
【摘要】目的:評價祛毒中藥用于混合痔術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混合痔術后患者,共30例,按入院編號隨機分為A、B、C三組,每組30例,分別給予祛毒中藥、金玄痔科熏洗散和生理鹽水治療,對比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A組經祛毒中藥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和C組,且A組創面愈合時間最短,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混合痔術后給患者應用祛毒中藥治療,可以極大的增強治療效果和縮短創面愈合的時間,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祛毒中藥;混合痔術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190-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混合痔術后采用祛毒中藥的治療效果進行客觀評價,選取9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隨機分組并給予不同的方法治療,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接收的混合痔術后患者,男52例、女38例,共90例為研究對象。現根據入院時的數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30例。患者年齡28~47歲,平均年齡(40.2±2.5)歲,病程1~10個月,平均病程(5.1±3.2)個月。全部患者的臨床統計資料經對比,P>0.05,可開展組間對比研究。
納入標準:與混合痔的臨床診斷和外剝內扎術式的標準相符,患者術后出現疼痛、腫脹等一系列并發癥;治療過程中不使用其他術后創面外用藥物。
排除標準:與疾病的診斷標準、術式標準以及術后并發癥診斷標準不符;正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藥物過敏患者;合并精神病、意識障礙和多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
1.2方法A組:進行祛毒中藥治療,于術后第一天治療,中藥組組方包括:9g生甘草、12g地榆、12g五倍子、12g防風、15g馬齒莧、15g黃柏、15g蒼術、15g芒硝、15g苦參,用水煎煮,煎后取1L藥液,先進行熏浴,然后坐浴,每次半個小時,一日兩次[1]。
B組:術后第一天進行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療,用沸水1L將1袋藥粉沖化。
C組:同樣在術后第一天,應用淡生理鹽水治療。
全部患者術后先熏浴后坐浴,每次時長控制在半個小時,每天兩次,然后換藥時利用生肌玉紅膏,一周一個療程,一個觀察期共兩周,患者持續治療一周,期間醫務人員需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工作。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創面愈合時間。
創面愈合標準:生長出新的健康的肉芽組織將創口填滿,表面覆蓋再生皮膚,創口機化且增加膠原纖維,肉芽組織逐漸成為密集的瘢痕組織[2]。
評價標準:顯效:創面水腫和疼痛的情況完全消失;有效:疼痛和水腫消退明顯;無效:疼痛和水腫較治療前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來完成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當P<0.05時,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A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33%,B組總有效率73.33%,C組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3討論
痔病作為一種祖國醫學最早記載的疾病,該名最早提出是在西周《山海經》中?,F如今,痔瘡作為一種常見的高發疾病,經研究表明該病的發病率高達40%[3]。祛毒中藥是一種由多味中藥所組成的外用熏洗劑,具有消腫止痛和清熱燥濕的效果,可用于臨床痔瘡切除后的術后疼痛、腫脹、傷口愈合遲緩等,療效確切。其中苦參是苦寒之品,本身就具備清熱燥濕和解毒殺蟲的效果;黃柏可以瀉火解毒、清熱燥濕;芒硝可以泄熱導滯、潤燥軟堅;地榆具備解毒斂瘡與涼血止血的效果等,通過聯合使用上述藥物,可以清除燥熱、防風祛濕、清熱解毒、調節體內之氣,通暢脈絡。另外,經現代病理學研究證明,苦參和黃柏具備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抑制各種病菌,如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等,并且還具備輕度鎮痛作用;地榆止血和抗菌作用十分明顯[4]。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較于B組和C組患者而言,A組所取得的總有效率較高,且創面愈合時間短,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祛毒中藥用于混合痔術后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極大的減輕患者的疼痛,快速的消除水腫,且加速創面愈合,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進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瑄,黃鳳,王軍省.柏紅痔消外洗方坐浴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臨床觀察[J].新疆中醫藥,2017,35(04):39-42.
[2]陳勝.柏硝祛毒洗劑熏洗治療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3):182-183.
[3]瞿胤,鄭徳,楊巍,蘆亞峰,張志君,李世芳.黃杏潤腸片防治環狀混合痔術后便秘的臨床觀察[J].中成藥,2016,38(06):1429-1432.
[4]朱衛英,王敏華.夫西地酸乳膏治療混合痔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