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東,王 培△,尹 晶,谷 銳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1.手足外科;2.血管普外科;3.創傷骨科,河北承德 067000)
臨床上“Y”型血管靜脈危象形成的血栓相對少見,但其患肢成活率較低,是斷肢再植術后血管危象治療的難點及焦點[1]。傳統的切開探查術式,僅改善血管吻合口情況,無法處理病變血管遠端的血栓,還會對血管斷端修復區域造成二次打擊,對“Y”型血管靜脈危象血栓的療效較差,對多發血栓的治療效果不甚滿意[2]。雙腔Fogarty球囊導管主要應用于自體動靜脈內瘺急、慢性血栓的患者,具有快速、微創等優點,能在黃金6~8 h內清除血栓,極大縮短缺血時間,術后再栓塞率明顯降低,廣泛應用于血管外科領域[3]。但將其應用于斷肢再植術后“Y”型血管靜脈危象取栓的病例,卻鮮見相關報道。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手足外科聯合血管外科應用雙腔Fogarty 球囊導管處理斷肢再植術后“Y”型血管靜脈危象血栓的患者13例,療效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手足外科聯合血管外科應用雙腔Fogarty 球囊導管處理斷肢再植術后“Y”型血管靜脈危象血栓的患者13例,男 8例,女5例,患者15~55歲,平均33歲。受傷機制:砸壓傷4例,輾軋傷2例,擠壓傷2例,絞傷3例,爆炸傷2例。栓塞部位:踝關節離斷2例,膝關節離斷1例,小腿離斷5例,前臂離斷3例,腕關節離斷1例,肘關節離斷1例。患者傷后至就診時間(3~16 h),平均6.8 h。按照LIN等[4]制訂的顯微外科準入要求,急診對患者實施斷肢再植手術治療。納入研究的患者均未合并心肺腹臟器、顱腦損傷。病例中2例既往心臟瓣膜病史,其他均無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心臟瓣膜病等病史。靜脈危象臨床表現是:早期患肢皮膚顏色發紫,張力性水皰存在,漸進性增大,肢體溫度逐漸下降,紅白反應存在,但減退;中晚期針刺實驗血液顏色為暗紫色,紅白反應不明顯,皮膚張力升高,皮溫低。研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及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及倫理告知書。
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聲明確診斷,發現靜脈聯合血栓(圖1),即血管斷端吻合處、非血管斷端吻合處都有血栓存在?;颊?7例,保守治療(放松包扎、改變體位、藥物治療等)后,4例患者血管危象解除,患肢血運改善,未再出現靜脈血管危象體征,不納入本研究,共計13例患者實施該術式。上述患者靜脈血管危象發生于2~17 h,均未超過24 h。全面圍術期管理,行心臟彩超、生化指標、D-二聚體、凝血功能等指標檢測,積極評估患者病情,擬行雙腔Fogarty球囊導管取栓術聯合抗凝溶栓藥物治療。
1.2.2手術經過 雙腔Fogarty 球囊導管取栓術由本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負責該術式的操作,術者年手術操作例數大于80例。麻醉滿意后,下肢斷肢再植術后若出現“Y”型血管靜脈血栓,于患肢大腿中遠1/3處內下方行縱“S”型切口(圖2),長10 cm,逐層分離,切忌損傷淺靜脈,認真顯露股靜脈遠1/3,長4~5 cm,血管近心端予以無損傷鉗阻斷,于股靜脈前壁行半環型切口,為管徑的40%~50%。球囊導管入口處,預留4-0 prolene縫合線,防止操作幅度過大導致血管撕裂,在球囊萎癟的狀態下謹慎插入靜脈管腔(圖3),動作務必輕柔,密切關注阻力的變化,切忌粗暴操作,導致靜脈破裂。待球囊導管穿過血栓,將肝素鈉鹽水注入球囊內,仔細調節囊內水量,結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確認水囊與靜脈血管壁均勻的貼附,待球囊膨脹良好,在水囊牽拉力的作用下,完整取出血栓,留置導管(圖4)。以雙腔Fogarty導管為“媒介”,向血管遠端注入含尿激酶、肝素鹽水(20萬U注射用尿激酶和100 mg 肝素鈉注射液配以0.9%氯化鈉注射液200 mL),溶解病變血管遠端的微血栓(圖5)。放松近心端阻斷鉗,患肢遠端毛細血管充盈,皮溫正常,針刺試驗血液為鮮紅色,再次造影評估病情,若未發現血栓,說明血栓基本取盡(圖6)。若再次造影,發現殘留血栓,依上述方法處理,一般不應超過3~5次,減輕血管內膜副損傷。雙腔Fogarty導管留置15~30 min,應用含尿激酶、肝素鈉鹽水溶解殘留的微血栓。在顯微鏡下,應用無創縫合線修復股靜脈,逐層閉合創面,無菌敷料包扎,患肢體成活,石膏固定(圖7)。上肢依此法操作。

圖1 斷肢再植術后 “Y”型血管靜脈血栓形成

圖2 該術式的切口

圖3 放置Fogarty球囊導管

圖4 應用Fogarty球囊導管取栓后,留置導管

圖5 應用Fogarty導管持續給藥,處理微血栓

圖6 該術式后“Y”型血管靜脈血栓取盡、溶解

圖7 閉合創面,石膏固定,肢體成活
1.2.3術后治療 予以顯微外科常規抗感染、擴血管、鎮痛、補液及抗凝等常規治療7 d[5],局部烤燈照射25 ℃,距離患肢體約40 cm,患肢抬高,減輕腫脹,預防血管受壓及血栓形成。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1次/日,共7 d;注射用尿激酶注射液10~20萬U,靜脈滴注1次/日,共8~10 d;罌粟堿注射液30 mg,肌肉注射每6小時1次,每3天調整1次;頭孢孟多酯鈉注射液2.0 g,靜脈滴注每8小時1次,共3 d。注意監測凝血功能、生化等指標,監護生命體征,觀察肢體顏色、皮溫、脈搏、毛細血管充盈征等情況,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血流情況,若再次出現聯合血栓血管危象,行血管探查術等對癥治療。
1.3評價批準 依照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斷肢再植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價療效[6],積分評價標準:(1)關節主動活動總和(30分);(2)肌力(20分);(3)外形(10分);(4)感覺(20分);(5)工作情況(10分);(6)遺留癥狀(10分)。分級評分標準:差為39分以下;可為40~59分;良為60~79分;優為80~100分。
2.1術中、術后一般情況及隨訪 本研究共納入13例患者,術中、術后未出現死亡患者。術中、術后所有病例未發生血管破裂、穿孔、血栓栓塞、空氣栓塞、傷口敗血癥及感染等并發癥。術中取出的血栓都存在于靜脈血管內,長度0.8~3.9 cm。11例患者肢體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患者術后3.5 h,出現急性腎衰竭,應用血液濾過技術處理,腎衰竭得以糾正,1例患者術后5.5 h,出現急性循環衰竭,內科多科室協作處理,病情得以糾正。2例術后2.0~12.5 h,血管靜脈危象再次出現,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認血栓存在,實施靜脈血管切開探查術,1例患者探查成功,1例患者探查術后再次靜脈血栓,患肢出現部分壞死,實施截肢術,術后切口愈合良好。改行切開探查術的2例患者,不納入隨訪,剩余的11例患者,均納入隨訪研究,平均隨訪18個月(10~36個月),患肢血運改善,活動度、腫脹度及感覺改善明顯,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認動脈搏動,通暢良好。按照評價標準,本組差2例(18.2%)、良4例(36.4%)、優5例(45.4%),優良率81.8%。
2.2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6歲,車禍導致左下肢輾壓傷6 h就診。初步診斷為:左小腿離斷傷。圍術期管理未發現手術禁忌證,按照LIN等[4]制定的顯微外科準入要求實施左小腿再植術,再植術后4.5 h彩超顯示脛后靜脈、脛前靜脈及腘靜脈都出現血管血栓,表現為典型的“Y”型血管靜脈危象,應用該術式處理,術后2 h彩超顯示靜脈血管再通,患肢成活良好,療效評價為優,相關資料見圖8~15。

圖8 術前小腿完全離斷傷

圖9 腘靜脈血栓形成

圖10 脛后靜脈血栓形成。

圖11 脛前靜脈血栓形成

圖12 該術式的切口

圖13 應用雙腔Fogarty球囊導管術中取出的血栓

圖14 術后彩色多普勒超聲示:靜脈再通,動脈血流正常

圖15 術后肢體成活
鏈式靜脈血管網因其外形似“Y”,故被稱為“Y”型靜脈血管,以腘靜脈、脛前靜脈、脛后靜脈形成的血管網為代表。斷肢再植術后“Y”型靜脈血管形成的靜脈危象,血栓具有多發性、形態多樣性、長短不均、血管內膜挫傷等病理特征[7]。臨床上“Y”型靜脈血管危象栓塞較為少見,但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是當前手足外科、顯微外科的診療難點及焦點[8]。當前處理靜脈血管危象主要應用切開探查手術,但其只能解決靜脈血管斷端栓塞的問題,無法處理靜脈網內的多發血栓,不能探查血管遠端情況,還會對斷端修復區域造成二次損傷,對“Y”型靜脈血管危象療效較差,急需尋找全新的手術方式處理以上難題。近些年諸多臨床醫師將雙腔Fogarty球囊導管用于血管基礎性疾病導致的血栓類疾病(自體動靜脈內瘺急性血栓,急、慢性血栓)的患者,使取栓的有效率顯著提高[9]。但將該術式應用在創傷性疾病(斷肢再植術后)導致的“Y”型血管靜脈危象的取栓治療中,卻鮮見相關文獻。該術式與傳統術式的靜脈血管的病理形態(聯合血栓存在)類似、術前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認血栓)也基本一致;同時,治療過程(取栓、溶栓、抗凝、血管再通)也基本相同,所以,該術式具備可操作性[10]。
本組病例的優良率為81.8%,治療效果滿意,該術式適用于:(1)斷肢再植術后彩超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為“Y”型血管靜脈危象血栓;(2)術前凝血因子、心臟彩超等檢查發現能耐受Fogarty球囊導管取栓抗凝溶栓的患者。上述適應證必須嚴格掌握,斷肢再植術后出現靜脈危象,但超聲檢查未發現靜脈血栓,考慮為靜脈痙攣,不是該術式的適應證,若采用該術式導管給藥,會加重病變血管的副損傷,導致靜脈血管的頑固性痙攣及栓塞,出現肢體壞死;實施該術式之前,若心臟彩超發現患者伴有嚴重的心臟基礎性病變(如心房纖顫、大面積心肌梗死等),或凝血因子檢查示患者伴有嚴重的凝血障礙,或明確活動性出血的存在,對抗凝溶栓具有禁忌證的病例,不適用于本術式,建議患者應用其他方式處理血栓,否則會出現加重病情、猝死等嚴重后果。
本研究中該術式的優勢明顯,首先具有微創、快捷、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快等諸多優點[11]。導管在靜脈病變血管前行的過程中,可迅速、一次性解決“Y”型靜脈血管中的多發血栓,避免血栓長時間阻塞造成組織的嚴重損害[12]。其次該術式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為指導,使導管在病變血管中操作的安全性明顯提高,精確定位血栓位置。最后應用雙腔Fogarty球囊導管治療,對病變血管分支靜脈處理的針對性提高,避免了手術的盲目性、經驗性,使靜脈的再次栓塞率下降,再通率明顯升高[13]。
該術式的注意事項主要為以下六個方面:(1)嚴格按照LIN等[4]制定的顯微外科準入要求,實施斷肢再植術,確保血管吻合口的修復質量,避免球囊導管經過血管斷端吻合區域時,出現血管撕裂,導致血管破裂、休克及肢體壞死等嚴重手術合并癥。(2)術前需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合患者體外測量,準備管徑合適的Fogary球囊導管進行手術操作[14]。(3)認真與家屬、患者全面溝通,詳細告訴清楚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危險、并發癥及恢復情況。在該組病例中已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循環衰竭等嚴重情況,多發于高能量(砸壓傷等)導致的復雜性完全離斷傷、缺血時間較長的患者。所以,該類病例的術中風險較大,術后病情多變,甚至出現猝死,術前告知必須嚴格遵循臨床病情告知路徑,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4)術中注意以下事項:術中靜脈切開前,所有的分支均需游離和結扎,否則會大量出血,導致血管灌注壓失穩;球囊導管入口處需預留4-0 prolene縫線,防止術中操作幅度過大,導致血管撕裂;由于吻合處血管為縫合線修復后的非生理性血管,可承受的壓力及操作空間較生理性血管減小,所以,導管管徑較傳統管徑減小20%,球囊的水量較傳統水量減少30%;球囊在血管中前進時動作要輕柔,精確選擇管徑合適的導管,準確調節水量,一旦注入的水量劇增,會出現血管破裂的嚴重并發癥;避免球囊導管在血管內反復前進,最好不要超過5次,將手術副損傷降至最低水平;手術結束時為避免異位栓塞的形成,一定要用肝素鹽水持續灌注,防止球囊破裂后空氣進入病變靜脈管腔。(5)若術后發現“Y”型靜脈血栓危象,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表現為吻合口結構性損傷,應用切開探查術式處理,延緩患肢壞死進程,降低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研究中2例患者,行該術式后再次發生靜脈危象,行血管造影發現,均為血管斷端結構性病變,即血管內膜Ⅲ型損傷,改行切開探查術,將血管斷端病變血管整段切除,取正常肢體管徑適宜的靜脈血管,行血管移植術,術后患肢靜脈回流良好,肢體血運改善。(6)靜脈危象形成后的初期、新鮮血栓易取出,手術黃金6~8 h極為重要,一旦發現靜脈血栓予以積極處理,減輕組織壞死程度;術后務必保持機體有效灌注壓的穩定,將再灌注損傷降至最低,利用激素和維生素C等補充體液容量,減輕氧自由基對病變細胞的打擊,警惕發生循環衰竭、急性腎衰竭及猝死等嚴重情況,若觀察指標改變,及時予以糾正[15]。
該操作需在能夠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的專業導管室內進行操作,是否可用于“Y”型血管動脈危象及動靜脈聯合危象時血栓的處理,是否可用于指(趾)部靜脈血管危象的處理,是筆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內容。
[1]曾文超,郭洪敏,王洪賓,等.復雜肢體離斷再植的臨床治療體會[J].實用骨科雜志,2015,21(2):184-186.
[2]孫法威,梁志學.斷指再植十年進展[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5,29(3):297-299.
[3]徐新,韓秋果,劉巍立,等.Fogarty導管取栓治療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9):787-788.
[4]LIN C S,LEE H C, LIN C T,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rgeon case volume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in free flap oral cancer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s[J].Plast Reconstr Surg,2008,22(1):133-139.
[5]叢海波,余志平,丁英杰,等.游離足內側皮瓣修復指掌側皮膚缺損17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8(5):469-471.
[6]潘生德,顧玉東,侍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7]龔凱,黃道景,張亞明.急性下肢缺血診治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14-16.
[8]張旭,李果山,劉志賢,等.斷肢再植19例治療體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8(5):494-497.
[9]賀海朋,殷恒諱,王冕,等.單腔與雙腔Fogany導管在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CD].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7(1):48-51.
[10]李小東,劉士波,嚴曉薇,等.Fogarty球囊導管在斷肢再植術后動脈危象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4):409-412.
[11]姚佐懿,羅菲菲,周翔宇,等.超聲引導下經皮凝血酶注射對醫源性股動脈復雜假性動脈瘤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4):450-452.
[12]趙堂海,郭明金,張杰.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微創治療[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7):638-640.
[13]DE D G,SETACCI F,SIRIGNANO P,et al.The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embolectomy and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May improv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J].Vascular Surg,2014,59(3):729-736.
[14]唐奕泉,劉偉,寧建君,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游離旋股外側動脈降支皮瓣在下肢毀損傷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3):366-405.
[15]趙國瑞,任建莊,陳鵬飛,等.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導管取栓與支架植入臨床[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10):85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