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
【摘要】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化給有關國際金融主體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是我國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因此對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外匯風險、外匯風險管理的程序以及外匯風險管理方法等方面對外匯風險管理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跨國公司能夠找到合理規避外匯風險管理的方法,并最終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
【關鍵詞】外匯風險 風險頭寸 匯率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31-02
一、外匯風險管理相關概述
(一)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又稱匯率風險,是指在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變動,致使有關國際金融主體的實際收益低于預期,或是實際成本高于預期,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外匯風險主要由風險頭寸、貨幣兌換、受險時間、風險事故和風險結果等要素構成。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
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外匯風險包括:外匯交易風險、外匯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期中,外匯交易風險是指企業或個人在交割、清算對外債權債務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外匯折算風險是指涉外企業合并財務報表時因貨幣折算處理而承擔的匯率變動風險;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動使企業在將來特定時期的收益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即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發生損失的可能性。
(三)外匯風險管理及其重要性
外匯風險管理是指外匯資產持有者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等方法,預防、規避、轉移或消除外匯業務經營中的風險,從而減少或避免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實現在風險一定條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條件下的風險最小化。外匯風險是涉外經濟中不可避免的一種市場風險,對一國政府、企業乃至個人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外匯風險管理是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程序
(一)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外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過程中利用各種方法對可能遇到的各種外匯風險進行分析,因為不同的企業面臨的風險不同,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業務活動判別自己可能面臨的風險狀況,以便對癥下藥。一般情況下,通過采用外匯頭寸分析方法,測算出公司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以此得出凈頭寸,進而識別公司擁有外匯風險的現金流量、幣種和業務。
(二)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是衡量外匯風險帶來潛在損失的概率和損失程度。識別出公司可能面臨的各類外匯風險種類后,需要對所涉及的不同外幣的未來匯率波動進行預測。通過外匯風險衡量,企業可以比較準確地預測外匯風險帶來損失的概率和損失程度。
(三)風險管理方法選擇
跨國公司根據風險衡量的結果應選擇適當的風險管理方法,最有效地實現企業預定的外匯風險管理目標。在浮動匯率制下,外匯風險有日益擴大的趨勢,許多跨國公司因匯率變動遭受了巨大損失,所以都在積極尋找有效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一系列的金融創新因此應運而生,出現了種類繁多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需要企業根據自己所處的風險狀況進行甄別和篩選。
(四)風險管理實施
跨國公司通過具體的安排,落實所選定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跨國公司需要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進行內部的業務調整、資金調整、幣種調整,以及在外尋找合作伙伴、交易對手、簽訂外匯交易合同等,具體實施風險轉移和控制。
(五)監督與調整
跨國公司需要對外匯風險管理方法實施后的效果進行監督與評估,需要對風險管理實施的過程進行事中監控、事后調整,需要將具體風險管理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對比,找到差異,并找出差異出現的原因,最后根據市場和自身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和糾正。
三、我國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方法
(一)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提高外匯風險管理意識
我國自2005年7月21日起,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我國許多跨國公司沒有完善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沒有設立專門的外匯風險管理機構,因此無法有效的識別自身所面臨的外匯風險,再加上外匯市場變化莫測,匯率的波動已經給許多跨國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跨國公司要想穩定健康發展,就必須設立專門的外匯風險管理機構,提高外匯風險管理意識,有效識別和度量自身所面臨的外匯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外匯風險,提高自身外匯風險管理的水平。
(二)培養復合型人才,提高匯率預測的準確性
目前許多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中,并沒有專門的國際金融人才負責外匯業務,一般由財務會計人員兼職,而財務會計人員缺乏外匯專業知識和外匯理財技術,無法對匯率的波動作出正確的判斷,也就無法有效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對外匯風險頭寸進行對沖,從而給跨國公司帶來了嚴重的損失。跨國公司要想有效規避外匯風險,就必須培養具有外貿、金融、財會等相關分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提高專業判斷能力和對匯率預測的準確性。
(三)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跨國公司規避外匯風險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指跨國公司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通過在現貨市場和外匯市場上建立盈虧沖抵機制而使跨國公司的資產負債價值大致保持不變,實現保值。而目前許多跨國公司風險管理者對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認識不足,甚至有些跨國公司還想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投機獲得巨額利潤,從而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由于外匯市場變化莫測,目前世界各國大部分都采用浮動匯率制,影響匯率變動因素復雜多變,要想對匯率變動的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是不可能的。所以,跨國公司要想有效地規避匯率風險,提高跨國經營效益,就必須合理運用衍生工具,運用期貨、遠期、期權等多種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從而保證外幣債權債務價值基本不變。
(四)調整計價貨幣
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調整計價貨幣來降低交易風險,預期到某種貨幣將長期貶值時,企業應該采用這種方法來規避外匯風險。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采用本幣計價法,即在任何對外解決交往中,只接受本企業所在國的貨幣;二是選擇幣值趨硬的貨幣作為出口交易的計價貨幣,選擇幣值趨軟的貨幣作為緊扣交易的計價貨幣;三是進出口貨款一般用硬貨幣、一半用軟貨幣計價。但是調整計價貨幣并沒有消除外匯風險,而是把外匯風險轉嫁給了對方,所以在使用時,必須考慮交易對手的利益,一般用的比較多的方法是進出口貨款一半用硬貨幣、一半用軟貨幣計價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考慮了交易雙方的利益,是一種規避外匯風險的最簡便方法。
參考文獻:
[1]黃邦定.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全國商情.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