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品
【摘要】高中數學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但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高中數學的教學與學習讓很多師生頭疼。作為農村普通高中一線教學工作者,教師需要及時發現當前高中數學教學遇到的困境和問題,更新觀念,找出解決對策,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學;困境;對策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普通高中數學教學情況不容樂觀,困難重重,主要表現如學生普遍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效率低,厭學情緒嚴重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農村高中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教師加強數學教學的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刻不容緩。
一、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的困境原因
(一)學生方面
農村普通高中的生源大多為在農村地區或城鄉接合部居住生活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成績較差,不少是各學科后進生,長期以來學習上的偏見也使得學生在看待很多學習問題上較為片面,處事冷漠,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主動性與自覺性,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也不強,很多常見的數學問題一錯再錯,盡管教師常有點撥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學生沒能找到符合自身學習節奏與學習基礎的高效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缺乏邏輯,很多理論性的數學知識依靠死記硬背而不會靈活運用,導致理論與實踐的分離,同時對解題的方法也不會歸納和總結,出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進而導致自身的數學知識學習架構難以得到不斷的補充與完善。
(二)教師方面
農村普通高中校園環境普遍較差,整體經濟狀況落后,投入到教師培訓和學生學習上的資金不足,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也不夠深刻,甚至出現很多領會和應用上的偏差。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嚴格遵循教材,循規蹈矩,不會變通,導致課堂氣氛沉悶,難以激發學生興趣。而一些年紀尚輕的青年教師雖然敢于嘗試和標新立異,但教學意圖不明確,隨意更換內容,也沒能按照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導致整體的教學無目標。另外,很多教師依舊受到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方法思維的形成,對于每一次的檢測都沒有科學的形成性評價,于是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知識方面
與初中數學知識對比,高中數學有著更多的知識量與思考量,在數學知識的廣度、深度方面有顯著性的增加,且跨知識與跨能力的幅度偏大。在能力方面,高中數學的學習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邏輯推理能力、概括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主自學能力等等。學生在初中階段原有的形象思維與機械記憶能力已經不適合高中數學的學習,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都要不斷提高,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初中積累的數學知識理清數學學科結構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才能形成自身的科學體系。
二、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讓學生在關愛中找到動力
農村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學要確保每一位學生從學習中找到學習的快樂和動力,學生才能熱愛數學,熱愛學習。而給予學生動力和熱情的本身就在于教師的教學態度和策略。數學教師應掌握正確的教學管理方法,掌控課堂的教學進程,對于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薄弱和能力偏低的情況,要從實際出發嚴肅對待,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制訂可行的教學計劃。筆者認為,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絕不能和重點高中數學教學比教學進度,要利用整整三年的高中時間來給學生牢牢打好數學基礎和突破難關,做好初中與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從較低的起點出發一步步整理基礎性知識,逐漸深化與升華,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才能讓學生在適合的學習節奏以及教師的指點關愛中找到符合自身學習的節奏與學習動力,并在不斷地打牢基礎過程中形成更完善的數學知識架構。
(二)讓學生在教學中找到自信
在農村普通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手段中,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學習,才能逐漸找回學習的自信。
比如在運用針對性教學法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教學活動的重點與學習的難點,設置與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相貼近的整體性目標,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凸顯層次,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確保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的內容時,相應的教學難點與困境在于“橢圓的定義和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那么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明確三大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橢圓定義;(2)掌握橢圓標準方程的兩種形式與推導過程;(3)明確焦點、焦距以及長軸、短軸等。在代入過程與方法時,教師要將橢圓的定義引入其中,通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探索能力的方法來提示,推導出橢圓標準方程,確保學生掌握推導曲線方程的方法,隨后利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并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探討日常常用的橢圓物體和性質,最終提高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
再比如情境教學法,教師創設更多的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深化探究。如教學“等比數列的前項和”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游戲,設置“國王向棋盤發明者獎勵小麥”的趣味故事情境來推動課堂教學的開展,在推算下學生就能得出的表達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等比數列的性質,教師可以用錯位相減的方式引導學生求解,即,,用后一項減去前一項進行演示。教師可以這樣引入情境:對于一般等比數列和有怎樣的求解過程?在整個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先引入故事,再展示表達式,又通過具體的表達式為學生展示求解的過程。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與節奏逐漸探索出有意思的數學知識奧秘,激發學習興趣,并在不斷地求解和驗證中找回學習自信。
(三)讓學生思想在評價中得到升華
農村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學必須轉變評價方法,教師要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其評價的切入點就要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性。《新課標》指出,數學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與改進教師教學,數學學習評價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正確把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才能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進行升華。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要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專注于學生對待每次評價產生的情感與態度轉變過程,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普通高中面臨著招生困難,培養效率不高等問題。教師需要明確這種困境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轉變的。身處一線的廣大數學教師應致力于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形成新的技能與生成性教學模式,才能適應當前《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體現新課改的優越性,并為農村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林葵.農村高中實施數學高效課堂調查分析——以黃岡團風中學為例[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4,34(06):70-74.
[2]黃強勝.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難關的突破[J].數學教研,2011(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