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當前,提升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是經濟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的現狀分析,基于紅橋區的政策環境與投資環境、紅橋區發展基本情況與天津各區縣比較,對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總體評估,分析制約紅橋區對外貿易的發展因素,提出了提升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為中國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的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探索了有效途徑。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文化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045-06
在國家宏觀政策引導下,目前以大區域為代表對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研究較多,縱觀國內外對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著重用GDP來衡量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趨動力的影響下,研究學者基于經濟學理論意義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初步研究,李善同等從未來勞動力供給、生產率、資本投入的變化趨勢,分析了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1]。袁曉龍分析了國家層面的經濟發展趨勢,認為主要因素在于生產要素供給、需求潛力、成本等[2]。李軍杰認為代表了一個區域的開放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主要因素是制度環境、區位條件、自然稟賦、科技教育水平[3]。
縱觀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研究是以經濟學中供需關系為切入點,隨之延伸到區域的經濟、社會、人文等方面,這種研究的趨勢與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求相符。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更能切合實際以推動區域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縣和區(市)級市是對社會、經濟進行組織和管理最基本的行政單位,但是對縣和區(市)的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較少,本文以天津的區(市)級單位為側重點,依據研究區實際情況結合不同學者對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以區(市)為基本單位對區域的開放型經濟發展進行實證分析,為我國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的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探索有效途徑。
一、區域開放型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以紅橋取為例
(一)紅橋區的政策環境與投資環境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不僅有地理區位優勢,而且天津自然資源也很豐富,有充足的油氣資源(渤海和大港兩大油田)、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地下熱水資源等。天津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發展潛力巨大。天津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1760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1230萬。天津市現轄15個區、3個縣。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在天津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區域內所轄區縣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經濟基礎和歷史因素等方面的差異使所轄區縣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相差很大,呈現出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環城新四區、偏遠郊區的空間分布特征。
紅橋區是天津市6個中心城區之一,地處城區西北部,轄區面積21.3平方千米,人口60萬,紅橋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近代工業、商業、教育、金融都是發祥于此。近年來紅橋區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緊緊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全面建設城市副中心的重大歷史機遇,區域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未來的發展中紅橋區具有以下優勢:
1.區位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京城核心京津重地;二是天津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紅橋區定位為區域交通樞紐,城市副中心濱水宜居城區,紅橋立足科學發展確定了一級兩區三廊的空間發展布局,明確了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科技服務等七大主導產業,為打造極具活力的新城區指明了方向。
2.服務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產業政策系統完善,圍繞副中心建設和產業定位,紅橋區針對福祉樓宇經濟、科技型企業、大學生創業等新興業態等量身訂作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二是行政審批高效快捷,深入開展行政審批大提速。
3.創新優勢。主要體現在大專院校會聚,區內和周邊集中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商業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優勢。紅橋區的五大優勢立足于自身的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是未來的發展中紅橋區具有的正真優勢(見表1)。
近年來紅橋區充分發揮獨有的五大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吸引了上海陸家嘴、深圳寶能、北京億城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2011年,紅橋區外貿進出口在全市對外開放工作中,對外貿易工作獲得市政府頒發的升位獎,2012年獲得市政府頒發的銅獎,2013年11月的增幅始終排在全市前列,外貿進出口完成從2011年至今每年都按30%以上速度遞增,使紅橋區對外貿易工作連續三年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紅橋區商務委克服紅橋區外貿企業規模小、外貿企業少的困難,近年來認真學習領會商務部及市商務委鼓勵政策,不斷擴大宣傳并積極協調有關單位為入住紅橋區的外貿企業搞好服務。1.積極招商引資,自2011年以來,不斷引進贊丹國際貿易公司、晟聚仁國際貿易公司、希君國際貿易公司和天津友圣發國際貿易公司等,積極幫助這些企業辦理工商注冊、進出口經營者備案、海關備案等前期手續,使企業盡快開展業務,形成紅橋區三年以來外貿進出口業務新的增長點。2.加大政策培訓力度,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使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為了使紅橋區中小企業能夠更好更快開拓國際市場,及時召開外貿政策培訓會,幫助企業做好2013年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的及時申報工作。3.積極為紅橋區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渠道。積極將市商務委組織的130多項國外展會項目計劃宣傳到企業,幫助企業通過參加國外展會,拓寬外貿業務。積極向企業推廣應用電子商務平臺,幫助企業擴大出口渠道。4.充分利用外貿出口獎勵基金,對自2011年紅橋區外貿出口前列、新增外貿出口企業及進口前列的企業進行獎勵,和對全區進出口工作進行講評和溝通,收到良好效果。5.做好大胡同商貿區外貿進出口培育服務工作。根據商務部《關于開展重點培育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精心組織大胡同商貿區企業參加在津巴布韋舉辦的2013年天津商品貿易暨投資展洽會,邁出了大胡同商貿區對外貿易發展的第一步。積極幫助大胡同商貿區做好“市級重點培育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申報工作,為大胡同商貿區開展對外貿易工作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
紅橋區商務委積極利用紅橋區樓宇經濟招商引資,并為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做好服務,不斷擴大紅橋區對外開放工作,吸引外資外貿企業落戶紅橋,外貿進出口每年都有新突破。截止2013年11月,紅橋區外貿進出口實際完成突破1億美元。積極招商引資、加大對外貿企業服務力度,保證紅橋區外貿企業的進出口存量,不斷擴大外貿進出口增量,提升外貿工作新水平,是紅橋區在對外開放工作中做好對外貿易工作的總體做法,區商務委將積極不斷培育新的外貿企業做好服務。2014年以來紅橋充分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利契機,重新確定行業定位,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堅持規劃招商,專業招商,招商選商,招商引資保持強勁的勢頭。百度、思科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已經和紅橋達成了合作意向。2014年10月中小企業“國字號”基地落戶天津市紅橋區,多項幫扶措施優化投資環境。中國中小企業(天津)創新發展基地將落戶紅橋區,這是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設立的全國首個專門用于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產業基地。近年來,為了優化區域投資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紅橋區在全面落實本市相關優惠政策基礎上,推出了更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包括對新引進企業實行累進式稅收減免政策,對科技型企業實行激勵式稅收減免政策等。同時,紅橋區每年還籌措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現代商務、金融保險、科技等七大產業,引導優勢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隨著保障政策的不斷充實和服務舉措的不斷優化,紅橋區中小企業迅猛發展,區內青創園、意庫預孵化、銀泰、寶能和盛澤等五大創新創業基地,分別以不同的產業類型為重點,吸引優質企業入駐,打造高品質“產業聯盟”,一改以往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為企業奠定了做強做大的基礎。產業聚集優勢的不斷凸顯,使更多大企業、好企業選擇入駐紅橋,截至2017年三季度,紅橋區新增注冊企業同比增長135%,注冊資金同比增長650%,內聯引資到位額同比增長31%。其中,五大基地內的注冊企業已近1000家,其中不乏百度、思科等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4]。
面對新形式,新機遇和新挑戰,紅橋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出了打造實力紅橋、活力紅橋、魅力紅橋、智力紅橋、效率紅橋的工作目標。即打造活力紅橋就要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做大和做強經濟規模和總量,通過搶占人才的高地,福祉發展新興液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智力密集型的現代化新城區;打造效率紅橋,要通過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轉變政府職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最優的投資環境。
(二)紅橋區發展基本情況與天津各區縣比較
根據《天津統計年鑒2013》可以反映出2012年紅橋區發展基本情況:常住人口56.33萬人,戶籍戶數20.45 萬戶,戶籍人口51.86 萬人,男性26.05萬人,女性25.81萬人,年平均人口52.85萬人,區縣生產總值140.26 億元,第二產業13.39億元,工業6.40億元,第三產業126.87億元,第三產業比重90.5%,區縣生產總值增速10.5%,區縣增加值120.06億元,區縣增加值增速13.1%,區級一般預算收入148590萬元,稅收收入101343萬元,區級一般預算支出261398萬元,教育經費支出9610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23253萬元,醫療衛生2041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25個,資產總值34.4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8.65億元,利潤總額1.56億元,工業總產值24.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2.19億元,房地產開發43.2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0.76億美元,出口0.32億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0.15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8.30億元,專利申請授權量296件,小學校數23所,小學在校學生數13260人,普通中學校數15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12287人,衛生機構數115個,醫院、衛生院17個,空氣、水、噪聲環境質量指數70.55。2012年紅橋區發展基本情況與天津各區縣比較情況如表2所示。
二、區域開放型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總體評估——以紅橋取為例
近幾年,天津積極整合資源,逐漸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高端化高質化產業體系。開發開放濱海新區,構建我國北方改革開放先行區。天津經濟發展明顯提高,各區縣生產總值增長率皆在2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相應增長。2012年天津地方財政收入1760億元,濱海新區在產業園區開放經濟帶動下,占據天津財政收入龍頭地位。
(一)2012年天津市各區縣生產總值及增長率匯總
天津市2012年生產總值達到12885億元,濱海新區以7200億元所占比例最高。
環城四區排名依次為:西青區、北辰區、東麗區、津南區。
天津遠郊二區三縣:武清區以533億元為遠郊區縣最高,其次依次為靜海縣、寶坻區、薊縣、寧河縣。
(二)2012年天津市各區縣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長率匯總
2012年天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71億元,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為4450億元,天津固定資產投資約二分之一流向濱海新區。
天津遠郊區縣:武清區、寶坻區、薊縣、靜海縣、寧河縣。天津遠郊區縣固定資產投入在400億元到500億元之間,最高為武清區固定資產投入500億元。與津南區去年固定資產投入大體一致。其他區縣固定資產投入在400億元左右[4]。
(三)2012年天津市各區縣科技企業、重點項目及招商引資匯總
基于紅橋區發展基本情況與天津各區縣比較、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的總體評估的分析,紅橋區對外經貿合作的發展仍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的整體發展水平與天津市各區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紅橋對外經貿合作整體水平在天津市各區縣中均處于偏下等,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的整體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經濟總量有待擴大。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總量低,外貿進出口總額(0.76億美元)、出口0.32億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0.15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8.30億元)、專利申請授權量(296件),與濱海新區、東麗區、西青區差距較大。
三是行業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紅橋對外經貿合作中招商引資總量規模小、比重低的現狀與紅橋區城市副中心、紅橋區文化中心地位不適應,內資、外資量有待進一步擴大[5]。科技型企業、重點推進項目水平較低,市級重點項目發展水平上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發展空間。
四是對外經貿合作層級有待提高。當前,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發展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天津市各區縣相比,產業層級相對較低。
三、影響和制約開放型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以紅橋取為例
從紅橋區外部環境看,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溫,貿易摩擦不斷,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的不確定性仍在延續。從紅橋區內部環境看,全區出口型項目引進不足,內資外貿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制約著紅橋區外貿發展的后勁。目前紅橋區外貿規模還比較小,發展速度比較慢,抗風險能力也有待提高。加快外貿發展、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6]。
從以上分析也可看出,紅橋對外經貿合作的發展仍遭遇瓶頸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體制制約較多。紅橋對外經貿改革仍未實現重大突破。產業化、社會化水平較低,對外經貿標準化建設、誠信體系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市場規范管理等方面還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是競爭能力不強。紅橋對外經貿企業“小、散、弱”的情況仍然比較突出,大型企業偏少,中小企業發展不充分,產業集聚程度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一批在天津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外貿品牌[6]。
三是輻射能力較弱。缺少紅橋區城市副中心對外輻射層級功能。
四是投資結構不優。針對紅橋區對外經貿合作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實物貿易、有形貿易領域,而對新興的服務貿易、無形貿易投資偏少,缺乏相應的長效機制[7]。
五是開放程度不高。利用外資總量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領域,參與國際競爭能力不強。
綜上所述,為提升紅橋區定位水平,提高紅橋區綜合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對外經貿合作對紅橋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8],對外經貿合作轉型升級就顯得頗為重要。
四、提升區域開放型經濟與文化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加快提升紅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速發展(技術與服務貿易)無形貿易,使其增加值年均增速快于傳統(實物貿易)有形貿易[9]。優化對外貿易關系布局,西站樞紐商務功能區、大胡同商務功能區、光榮道科技研發功能區“三大核心功能區”和“五大產業聚集區”的對外經貿增加值年均增速快于全區對外經貿增速,使功能區的企業協調發展,增強對外經貿企業國際競爭力[10]。
加快發展紅橋區對外貿易,要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應立足“商貿紅橋”,以“一極、兩區”為載體,乘勢而上、狠抓落實。一是搶抓時間,集中精力,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努力抓好經濟運行,確保全年商貿各項經濟指標順利完成。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深入挖掘首都資源,拓展招商渠道,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紅橋。三是發揮重點商貿項目對拉動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強化協調服務,全程跟蹤項目進度,抓重點、破難點,確保項目按照時間節點扎實推進。四是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拓寬進出口渠道,加大服務力度,繼續保持外資外貿工作增長勢頭。五是以聚集區建設為基礎,擴大政策 宣傳,強化監督管理,拓展融資渠道,抓好技術創新,推進節能降耗,促進樓宇和企業轉型升級。六是創建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大力實施產業的集群發展,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到紅橋區創業,為紅橋區民營經濟整體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七是積極推動企業進行提升改造,做大、做優、做強老字號品牌。八是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健全制度,完善程序,提高國有資產監管科學化水平。九是深入開展系統內信訪穩控大排查大接訪活動,積極疏導和化解,確保商務系統企業和諧穩定。
同時,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擴大貿易對內對外開放,一是加快推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發展。二是進行全市、全國和全球資源配置[11]。三是深化與港澳臺服務貿易合作。四是促進對外經貿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五是支持對外經貿企業加快拓展國內市場。六是營造符合國際慣例的投資貿易環境。詳細了解對外經貿合作國家的基礎設施、貿易環境、金融體系和稅收制度,深入了解對外經貿國家的自由貿易區、保稅加工區、自貿區國際貿易與產業中心等商務環境,充分了解投資的外資企業可享受的優惠政策。加強港口、物流、機械加工、食品等領域的合作與洽談、溝通交流,建立聯系,開拓國際市場[12]。更好地發揮紅橋區綜合性城市副中心的服務功能、集聚能力和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善同,等.未來50年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預測[J].經濟研究參考,2003(2):51-60.
[2] 陳石俊,等.江西經濟增長潛力問題研究[J].金融與經濟,2003(5):32-37.
[3] 李軍杰.確立主體功能區劃分依據的基本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06(11):45-46.
[4] 杜西平,董順榮,天津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67-69.
[5] 王守法,現代服務產業基礎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98-101.
[6] 郭克莎,王延中.中國產業結構變動趨勢及政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203-206.
[7] Kiyoshi Kolima.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M].London:Croom Helm Ltd.2010:25.
[8] 周振華.現代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效應[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115-117.
[9] 高越.我國對外貿易對我國GDP和三個產業的不同影響[J].國際經貿探索,2015(4):91-95.
[10] 藍慶新,田海峰.我國貿易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轉型的實證分析及現狀研究[J].株洲工學院學報,2012(2):112-115.
[11] 江小涓.利用外資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J].管理世界,2014(2):42-44.
[12] 李雪.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效應仁[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73-76.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