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芙蓉



【摘要】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整理與復習方法的積累,但又是模仿與養成的好時期,所以老師有效組織總復習就尤為重要。
【關鍵詞】整體回顧 板塊回顧 概念回顧 錯題回顧 檢測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99-02
期末總復習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關鍵。不是"練習、考試"的代名詞,而應是學生自主學習又一個好機會。總復習不是知識的簡單重復,應該是一種總結中的提高。總方向是面向全體,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水平,整理、梳理知識,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構建知識結構圖,系統復習。
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整理與復習方法的積累,但又是模仿與養成的好時期,所以老師有效組織總復習就尤為重要。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已學基礎知識,因時間久,部分已遺忘的共性,我是這樣組織學生進行第一節總復習課的。
一、整體回顧,構建知識板塊。
這一階段按教材順序歸納知識點,通過圖片,引起學生對全學期所學知識的簡單回顧,形成知識板塊。邁出總復習的第一步——總。
片段(一):
上課伊始,老師拿出數學書,摸著書。
師:這本書從開學時你們見到的新書,到現在它已經變成了舊書,書中的新知我們已學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整理自己的成長小檔案吧!看到下面圖片你能想到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數的認識 加法減法
認識圖形 認識鐘表
二、板塊回顧,構建知識網絡。
在這一階段中首先讓學生回憶板塊中的所有概念,雖然目前,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還不強,但教師可以借助啟發式教學法和問題式教學法相結合,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或板書展示知識體系,形成一個知識框架結構,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克服那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現象,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
片段(二):
師:今天我們重點復習“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1.師: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適時板書。)
板書:數數0~20
寫數
讀數
數序
數的大小
數的組成
三、概念回顧,梳理聯系與區別。
這一階段讓學生根據這些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舉例、質疑、練習,完成對概念的簡單運用,加深對概念的聯系與區別的理解。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教師要注意調控教學節湊,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設計有價值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形成一種活躍、民主、開放而又有的放矢的課堂氣氛。最終實現鞏固知識、靈活運用。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扶放結合,為學生開設問題研討情境,師生互問互答,教師引導,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該部分知識真正內化在學生的認知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并被學生所用。
片段(三):
1.師:數數到方法有哪些?
生1:一個一個數
生2、二個二個數
生3、五個五個數
生4、十個十個數
倒數、順數……
(生答師課件出示)
2.數數接龍游戲。
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個數,你接著數出5個數,數數方法由你自己決定,其他同學當裁判,并能說出是什么數學方法。
3.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數,并把讀作寫在數的下方。
4.游戲“猜猜猜”。
一生說出自己寫的數的特點,另一生根據數的特點猜數。公布答案板書,根據公布的數,班級中任意一人還可以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指名回答。(大約6人)
如:師:我是最小的兩位數,猜猜我是——
生:10
師:10是由( )組成的?
生:10是由10個一或者1個十組成的。
(游戲活動中,復習數的大小、相鄰數、連續數、前后數、數的組成、數位等知識。)
5.出示數軸,將以上數標在數軸上。
四、錯題回顧,查漏補缺。
這一階段讓學生錯題糾正。針對性的綜合選擇學生平時本板塊中的難題、錯題呈現,讓學生評定結果,說出判定理由及正確答案。這樣在評定的過程中既可發展學生的思維,也可鞏固知識,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不過此階段要求教師平時做教學的有心人,自己收集學生的錯題,或引導學生設立糾錯本,這樣才便于在復習中做到心中有數,精選到與知識點相對應題目。
片段(四):1.師:大家說了這么多,讓我們看看自己做的作業吧!
①(16)15(17)(18)(19)
填對了嗎?你可以怎么改?
總結: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②
③師:對于這部分知識,你還有什么要問的?
五、檢測練習,鞏固與升華
這一階段檢測學生復習情況,在這個環節中習題的選取十分關鍵,要少而精,有難有易,體現層次性和針對性。檢測習題可當堂完成,也可課后完成。主要實現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獲,人人愛數學的目的。
片段(五)
1.出示表格,解釋第1行、第5行、第10行,簡介“列”。
完成小測練習。
(1)14前面一個數是( ),14后面一個數是( )。
(2)第9行,從左數第7個數是( ),它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3)填寫空格中的數,把表中11涂上紅色,你發現了什么?11中兩個“1”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4)說一說表中的數是怎樣排列的。
常讀常新,常講常新,常歷常新。總復習課的意義不是局限于“知道”,而在于將知識快速“再現”,深化理解和綜合應用。對于孩子掌握有效整理與復習方法,只有在一年級時有樣學樣,奠基積累,才會有中高年獨立有序梳理知識,創新整理方法的形成。所以總復習課的教學應當成為我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擯棄習題仗,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師教學用書》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2]《小學教學設計》數學《小學教學設計》雜志社2015年5月中旬刊總第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