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燕
【摘要】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挖掘每個個體的創造潛力,適應教學改革和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23-01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高中教學必須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途徑,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為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人指導的研究性學習項目《關于廈門市“停車難”問題的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參加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全國一等獎。下面就本人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中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課題,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思考、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闡述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樹立和培養創新思維,從而克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弊端。因此,當前在高中教學活動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確立課題
在研究性學習中,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有時甚至比開展研究更困難。確定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既可以是對教材中的某一方面知識內容的拓展和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突破;也可以是立足于某個學科,又涉及多科知識的綜合性問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從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確定研究課題。
例如在教學《政府的職能》這一課時,我布置學生課前去搜集廈門市政府履行職能的資料。在討論中,一些同學列舉具體事實從正面進行了肯定和說明。也有學生說:上周我和父母去園博苑看燈展,結果轉了很久始終找不到停車位,最后只好直接回家了……這不是說明政府還有不少問題還沒解決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我啟發全體同學開動腦筋,幫助釋疑。并引導他們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此為課題來開展研究性學習,幫政府分憂解難。
指導學生確立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要注意價值原則、可行性原則、創新原則,要能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根據自己的主客觀條件量力而行,課題應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過但未解決或未完全解決的問題。
(二)實踐體驗
在確定了研究課題以后,學生就進入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教師在學生分組的過程中要進行協調和指導,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等分組,每組大約3-5人。
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主動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獲得親身經驗;通過小組合作與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和溝通,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在知、情、行等方面得到升華。
對于同一研究對象,可以從現狀調查、原因分析、解決方法等角度去研究。例如,我在指導學生進行上文提到的《破解城市“停車難”問題》研究性學習時,我先指導他們查閱了大量相關的資料,充分了解國內外停車難的現狀及解決的方法;然后設計了調查問卷,先在小范圍測試、修改,后去車站、小區、商場進行隨機社會調查;現場考察三大通信運營商的相關技術,了解用現有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和“云服務”解決停車難問題的可行性;走訪了廈門市交警支隊的相關專家,了解廈門解決停車難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在掌握了大量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后,才著手撰寫論文。
(三)總結成文
實踐階段基本結束后,學生要將研究過程中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與概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按一定的邏輯整理成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可以是多樣的,除了撰寫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外,還可以通過研討會、編刊物等方式加以表達。
(四)成果交流
通過實踐體驗,學生會有所感悟,形成結論,把這種感悟和結論加以總結并進行交流展評,使學生的思想發生碰撞,認識和情感得到升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推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起到巨大的作用,以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施建東.《將研究性學習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幾點思考》,江蘇張家港市教科室,2016.05
[2]楊名聲,劉奎林,等.《創新與思維》,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