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鉗工是一門手工操作技術性比較強的職業,銼削是鉗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技能方法之一,對于操作者在平面銼削時,若要把工件中的平面銼削平整,并達到一定的直線度、平面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技術要求,沒有一定的平面銼削基本功是絕對不行的,尤其是對剛剛開始學習銼削的初學者,常常會出現被銼削平面產生中凸、對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橫向中凸等等不平整的現象。密集訓練提升技能的傳統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容易產生學習倦怠,進而產生厭學心態,本文就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鉗工平面銼削技能,制定了相應的行動導向教學設計,實施設計并分析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組織 分析 反饋 提高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256-01
一、教學對象分析
我們必須了解教學的對象 —學生。技工院校的鉗工課程為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一般安排在基礎理論課程之后,學生有一定機械理論基礎,操作技能的自我學習能力則有待提高。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該類學生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課程的實用性、針對性。所以,開學初作者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課程內容和學期教學計劃,對該門課程進行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嘗試。經過和本專業教師的探討,結合本課程的內容,在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后,最終確定教學的任務。
二、任務計劃是實施的綱領
根據任務內容、課程安排、實習設備使用情況,計劃分階段來實施、完成學習內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把教學內容再細分為若干個小任務,教師可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教學條件,根據任務制定多個階段的媒體課件或錄像,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將課程教學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
下面我們通過分析教學過程中一個部分來論述如何引導學生在該任務中發現問題、認識問題、糾正問題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該部分任務是要求學生在50×60×10mm板材上加工一個60×10mm的基準面,該項目看似簡單,對于剛入門的同學難度卻很大,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的相應的任務計劃,在布置任務時將任務細分成若干小任務、小目標讓學生更容易完成和接受。在現行教學中該內容可分成六個小任務進行學習。任務一:完成了量具、零件圖的識讀等任務;任務二:要求同學制定相應的加工工藝;任務三:完成對小組成員作業過程錄像;任務四:要求同學完成平面數據記錄,通過數據對比發現作業問題。任務五:要求每完成一個項目必須總結,并分析項目加工原因。任務六:摸索糾正加工過程中錯誤的加工工藝。
三、任務驅動在鉗工實訓教學中的運用
(一)突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根據項目計劃制定相應的加工工藝
1.同學們自行制定加工工藝。引導學生在網上或是在圖書館查閱有關加工平面簡單零件加工工藝相關資料。2.手繪制完整加工圖,標注各種參數。3.制定加工工藝,寫好工藝卡。 4.選擇工作加工工具。 5.材料挑選等工作內容。6.實施加工。7.項目涉及操作動作規范可給每位同學操作錄像,通過分析拍攝作業過程提高同學們對自己操作技能認識。8.分階段分組測量數據,通過數據討論反饋加工問題。9.最后匯報及總結。讓每小組推選一名學生進行成果匯報與提出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二)突出以學生為本技能培養的教學過程設計
1.布置項目任務,說明任務目的,提出技術項目要求。
要求同學們每次對加工平面測量數據必須進行登記,以便分析,每加工一段時間進行數據測量,每測量三次數據進行小組數據規律分析。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同學們分組等問題。
3.在討論過程中給予評價建議。
四、教學效果
通過數據分析,同學們可以分析到銼削平面產生中凸、對角扭曲或塌角以及平面橫向中凸等等不平整的現象,進而通過規范個人操作技能、恰當選擇加工工具等對策提升個人操作技能。
(1)分析數據中大部分同學會發現銼削運銼姿勢不正確,會導致運銼時不能保證銼刀運動軌跡水平運行進而造成平面中凸。銼削時雙手用力不正確,不能使銼刀保持平衡。這種現象在初學者當中表現得較為普遍,主要是由于銼面狹小,導致推銼刀不能水平,銼削平面出現中凸。銼刀在開始推出時,右手壓力太大銼刀被壓下,銼刀推至前面左手壓力太大銼刀被壓下,形成前后面多銼而出現中凸。
(2)通過回看錄像對比數據,同學們了解到個人站姿、握銼刀姿勢的重要性。如果站姿不正確經常會出現弧面凸起的數據。通過錄像分析主要原因,同學們可以分析作業過程中、握銼刀姿勢無法控制銼刀絕對平衡的運動的原因,提升對平面挫削的力學原理的認識,解決了因沒有完全掌握平面銼削的技術技巧和缺乏經驗,銼削中的盲目性作業,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平面度加工精度卻很難提高,反復修整平面度又造成尺寸不達標從而形成了廢件。很多同學在此階段變得盲目作業進而產生糾正問題的方向的困惑。
(3)經過前一階段加工平面中凸的數據終于降下來了,這時如何提高加工精度問題又來了,過程中通過數據分析部分同學總結出銼削過程中粗銼刀和精銼刀的使用技巧,懂得合適的選擇銼刀。部分同學們在作業過程中還可以拓展認識到銼刀的結構原理。學會了總結分析銼削的知識基礎要點。
(4)當同學們已經有一定的自我認知,提出問題時,老師親自示范操作要領和操作要求,對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和操作注意事項,在演示的過程中進行強調,提出要求,加深了學生對技能的認識和自我提升,培養了學生日后作業中自我認識提升的能力。
本次教學教研過程目標內容雖是鉗工課程基礎教學內容,但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要通過長時間訓練摸索、浪費大量耗材才能總結技能經驗的模式,新教學模式突出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為課程設計、答疑的教學主體地位,過程中更好引導同學對知識點的求知興趣,改變了舊教育模式的枯燥無味。課程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鄺可亮.從鉗工課程教學看“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優點,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6月
[2]楊杰.鉗工平面銼削操作的質量問題與技能訓練方法, 考試周刊,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