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微課悄然興起,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通過微課來突破教學瓶頸,提高教學效率,成了越來越多一線教師的選擇。那么如何才能制作一節精彩又實用的歷史微課呢?本文結合《聯邦制》的制作經歷,談談微課設計的幾種實用技巧。
【關鍵詞】懸念 線索 細節
【中圖分類號】G434;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50-02
短小精悍是微課的突出特點,然而短小只是它的外在形式,精悍才是它的內在要求。如何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又沒有學生在場互動的情況下,完成一節“精悍”的微課,其難度有如螺螄殼里做道場。下面結合微課《聯邦制》的制作經歷,談談微課設計的幾種實用技巧。
第一,選題直擊歷史學習的“痛點”。歷史學習的“痛點”就是重點、難點、易錯點、關鍵點。通過微課突破這些“痛點”,讓歷史學習變得豁然開朗,才能彰顯歷史微課的價值。要直擊“痛點”, 選題就不能貪多求快,不能過寬、過大。例如岳麓版必修一第九課《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這一課,如果我們把微課主題就設定為《美國的新體制》,就極有可能把它變成一節“壓縮餅干型”的微課,因為美國新體制覆蓋了獨立戰爭、邦聯制、聯邦憲法、聯邦制、三權分立、民主共和、南北戰爭、兩黨制等諸多知識點,它實際上是一節正課的內容,如果把這么多內容壓縮為10分鐘之內的微課,就必然導致趕時間、節奏過快、講解不明、學習者跟不上,效果極差。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幾個知識點中選取其中一個來制作微課,例如可以選取很多學生存在諸多誤解的“聯邦制”這個知識點制作微課。
第二,微課導入要有“賣點”。“賣點”就是興奮點。如何制造“賣點”,一開始便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的策略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心切的特點,適時地設置懸念。例如《聯邦制》這節微課導入部分,我便設計了一個富有懸念的情景——“奇怪的國家”: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美國是一個奇怪的國家。擁有眾多著名的私立大學和州立大學,竟然沒有一所國立大學。一個國家竟然同時存在五十種不同的汽車牌照和五十一種不同的警徽。美國為什么會發生這些怪事呢?”。設置這一懸念既可“凝神”、 又能“起興”,還能 “點題”,可謂一箭三雕。
第三,圍繞核心目標,精選史料。微課一般不會超過十分鐘,這就決定了微課在選取的史料方面比常規課堂還要苛刻。如果選取的史料不能夠服務核心目標,必然會降低課堂效率。在準備《聯邦制》這節微課的過程中,筆者便差點犯下這樣的錯誤。在“制憲會議的爭斗與妥協”這一教學環節,曾想引入“佛吉尼亞方案”、“新澤西方案”、“康涅狄格妥協案”。但后來發現了問題,雖然佛吉尼亞方案和新澤西方案分別代表國權主義者和州權主義者的觀點,但兩個方案爭論的焦點卻是大州與小州議會席位的分配。顯然引入這三個方案的史料對完成本節課的核心目標并不能起到實質的作用。
第四,關注線索與關注細節相結合。有線索沒細節的課堂容易沉悶乏味;有細節沒線索的課堂容易支離破碎。歷史細節就像一顆顆的珍珠,把珍珠用線索串起來就成了珍珠項鏈。微課要是能夠戴上這樣的“珍珠項鏈”,必會光彩照人。《聯邦制》這節微課,筆者圍繞“聯邦制的來龍去脈”這根主線,把教學結構設計為“聯邦制從何而來”、“聯邦制新在何處”、“聯邦制往何處去”三部分,并在這三部分各設置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在“聯邦制從何而來”這部分,我利用“無征稅權的邦聯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不足五十萬美元,還不足以支付北非海盜提出的66萬美元的贖金”這一細節,幫助學生理解邦聯政府的無能以及加強中央權力的必要性;在“聯邦制新在何處”這部分,我借助憲法條文“憲法列舉的權力歸中央,憲法未列舉的權力歸州和人民”這一細節,引導學生比較聯邦制與中央集權制、邦聯制的不同之處,體會它的創新之處;在“聯邦制往何處去”這部分,我利用“蓄奴州與聯邦政府、聯邦法院與羅斯福對聯邦憲法的不同解讀”這一細節,幫助學生從法理的角度理解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對聯邦制發展的影響。
第五,結課時記得給微課畫上“眼睛”。如果說微課的導入、闡述、分析環節是“畫龍”,那么結課環節無疑便是“點睛”。“點睛”就要求做到瓜熟蒂落、一針見血,絕不能拖泥帶水,畫蛇添足。例如在《聯邦制》結課時,我是這樣給微課畫上眼睛的—— “然而時至今日,聯邦政府的權力到底應該加強還是削弱,依舊爭議不斷。也許爭議正是聯邦制得以不斷發展完善的動力吧”。
如果說常規課堂是大餐的話,微課堂就是快餐。大餐大氣豐盛,快餐快捷便利。如何在快捷便利的基礎上做得營養又美味,還有待我們繼續共同探討。
注:孫振楚制作的微課《聯邦制》在2014年東莞市第一屆高中歷史微課比賽中獲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