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全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個性化行為,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力求實現其有創意的閱讀和探究式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健全自己的人文品格。
【關鍵詞】語文 閱讀教學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81-02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核心是教師,觀念是關鍵。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過程。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活認識活動。所以,作為教師,一進課堂,就必須拋棄雜念,擺脫煩惱,集中精力,進入角色,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用和藹慈祥的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
一、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想學的思想意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訓練語言為主要內容,以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為手段,以教更好地為學服務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對語文興趣濃厚,就會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現代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為此,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從“教”到“教會”到“不教”,學生從“學”到“學會”到“會學”。
二、要注重個體活動,確保學生能學,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價值,與他人有聯系和被尊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訓練是主人,其認知的過程,情感的升華,思維的發展,學法的領悟都不能越俎代庖。只有通過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求知,充分的言語活動實踐,才能落實。因此,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體作用,就必須注重學生的個體活動,擴大個體活動的參與面。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必須做到兩個到位。
1.個體活動過程要到位。在學生個體活動中,必須對學生的個體活動過程進行暴露,充分展示學生個體活動的過程,讓各層次的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其不但知其然,更應知其所以然,并從中擇優而選之。
2.個體活動的反饋要到位。個體活動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大,且各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為此,教師必須及時指導,相互間的信息反饋要到位。
三、要提倡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善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了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主體意識,在閱讀教學中,對待學生的質疑應注意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置學生質疑與不顧,圖形式,質疑后,教師“虛晃一槍”,撇開學生的問題不管,仍“按圖索驥”,“你質你的疑,我教我的課”,質疑和教學分家;二是教師跟著學生的置疑問題跑,放棄了主導作用。正確的應該是對學生的質疑進行不同的處理,和課文重點無關的可在課后解決,內容簡單和課文有一定關系的可適時解決;和課文重點,語言文字訓練點有直接關系的則納入教師的教學范疇,重敲猛打,直至人人釋疑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師獨斷的局面,有的可發動學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導學生自己解決。
四、要調控激勵機制,促學生愿學
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確保,主體作用是否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他們的自信心如何,都和教師的課堂激勵有直接關系。因為激勵是利用外部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調控激勵機制,運用信息、體態、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種激勵措施,促學生愿學。
1.建立多層次的目標激勵機制。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教材的語言文字特點,制定適度而又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多層次的學生都能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和獲取知識的欣慰。
2.采用多種形式的競爭激勵機制。初中生好動性強,根據這一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的競爭,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爭取優秀成績,發揮其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手段。
3.運用多角度的評價激勵機制。一是進行分層評價,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二是個人內差評價,即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學生的所有特性進行比較。縱向評價則是對學生多個時期內的成績進行比較。從評價中給其信心和力量。三是進行相對評價,以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參考對象,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激勵,促學生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