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質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整體成績,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勢在必行。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方式,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效用顯著,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 啟發式教學 高中 生物教學 應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79-01
從啟發式教學法的核心思想出發,其主要是以學生為教學核心,教師扮演著輔助與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發散性思維,打破傳統高中生物教學弊端。從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情況來看,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一無趣,應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對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創新效用顯著。
1.新課改下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啟發式教學的應用,對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所能夠展現出的價值顯著,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其一,突出學生主體性。傳統高中生物課堂學生的主體價值并未得到重視,導致課堂教學模式固化,學生的創造思維得不到啟發。而新課改下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力圖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核心,最終培養其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意識,在一個良好的氛圍環境下進行學習、探究。其二,實現互動教學的目標。新課程改革下要求高中生物以探究為核心,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視圖去打破與根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啟發式教學主張以互動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師生處于平等的學習狀態之中,在有效互動的前提下展現出良好的教學以及學習效果。其三,滿足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在全新一輪的生物教學改革進程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都要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啟發式教學法滿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在開展教學之前開展全面調查,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保證了啟發式教學的應用效果,使其更具針對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求,在自主探究中不斷成長[1]。
2.新課改下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2.1 情境創設啟發思維
情境創設能夠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這也是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體應用的直觀表現。生物課堂教師通過適當的問題情境創設,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生物教學內容當中,以直觀的感受來理解生物學習的內容,從而更系統的掌握生物知識。例如在“酶”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則可以應用問題情境創設來啟發學生思維。提出啟發式問題:如在生活當中,是否會經常感受到饑餓感?知道為什么會產生饑餓感嗎?平時我們吃的食物怎樣轉換為營養成分的?為什么在咀嚼饅頭時會感覺甜甜的?當這些啟發性的問題提出之后,學生自然會根據問題所展現出的情境與自身的生活經歷進行關聯,從而展開頭腦風暴,進行聯想。在形成基本的想象空間之后,教師則可以繼續對“酶”的相關內容的解讀。由此可見,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創設情境,對啟發學生思維,提高生物教學實效具有積極作用[2]。
2.2借助實驗自主學習
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環境中,多是以概念性的教學為主,輔以實驗教學。生物課堂之上學生更多接觸到的還是板書與理論知識內容,對于實驗性的內容探究課程十分有限。這就導致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喪失,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相悖。而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以學生為核心,實驗探究教學成為生物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明顯提升[3]。
2.3結合實際發散思維
高中生物學科的本質就是對生命活動規律進行全面的探究,故而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實驗。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啟發式教學的應用價值顯著。但應用過程要以教學實際為核心,保證理論內容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因此,在開展生物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要借助實驗教學的直觀性,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生物教學,如染色體內容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視頻來為學生呈現出直觀的內容,更好的了解生物教學知識點,幫助學生去掌握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參考文獻:
[1]鄭鑰洲.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11):200.
[2]李燕.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學周刊,2015(19):60.
[3]楊斯然.啟發式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11):42.
作者簡介:
盧志建(1988年8月-),男,藏族,甘肅卓尼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