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華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為我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需要更多高技能、高水平和高能力的人才,想要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需要嚴抓教育,從小學教育開始。小學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不完善,還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這種教育模式嚴重影響了小學的教育,本文主要從當前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不足,來分析我國小學學校的管理狀況。
【關鍵詞】小學學校 管理 完善不足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86-02
一、前言
目前,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小學生思想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不全面、沒有獨立的判斷思維,學生在小學階段離不開班主任的教學和指導,小學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不完善,還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綜合素質更高的人才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班主任對其引導和教育,讓其有一個良好的教育,同時還可以有一個健康而快樂的童年。
二、當前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不足
1.小學管理理念落后
現階段,很多小學管理觀念比較落后,主要是沿襲了傳統的教育觀念,沒有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教育。在教學方面,很多管理者只重視理論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小學生年紀小,思想不成熟,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不足,學校又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照本宣科和因循守舊的管理模式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想教育的培養[1]。
2.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教育中,師生之間沒有建設良好的關系。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及時的傾聽學生對教學和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體會,以及其他老師教學的問題,從中發現教學方法和管理措施的不足,并作出相應的改正,以此引導學生知錯就改的精神。但是在小學教學中,師生關系往往很淺,教師對學生沒有足夠的了解,只是憑借教學經驗判斷學生的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
3.教育管理不完善
教育事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進步,在教學模式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學校需要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還要對設備定期的維護和管理,無形中給學校增加了大量的經濟投入,基于此,很多學校豐富了教學的儀器設備,方便了教學,但是在學生管理方面缺少資金,普遍出現管理不完善的現象,雖然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日益增多,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模式,從而影響學生的全面教育。
三、完善小學學校的管理
1.與時俱進的管理模式
在小學管理中,要有與時俱進的管理觀念,學校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可以直接影響到整個管理過程。為了有效地提高小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教師需要不斷的對管理理念進行更新,首先,教師從宏觀角度出發,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全面學習和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其次,教師還要有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培養學生個性化成長與發展,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最后,教師應該強化公平教育,教師應當結合當前教育公辦的制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身心健康發展,在管理模式上,還要結合學生的差異,提供一些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理念。為了班級的管理以及教學的有序進行,教師可以組建班級管理團隊,以班干部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管理能力,還有利于班級管理,一般來說,班主任的管理職務比較多,教師需要忙于管理、生活、學習的同時,還要做好教育本職工作,無法每時每刻管理班級,這時班干部就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管理班級的同時,還可以負責班級的日常任務。
2.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
在小學管理中,需要以人為本的辦學觀念以及與時俱進的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建設和諧的校園生活。在小學教育中,管理者需要強化學校管理,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這種氛圍在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推動小學教育,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而加快了學校校園的建設。在建設中,管理者要重視教師和學生這一群體,不斷的給予人文關懷,首先,學校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為教師營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培養教師教學強烈的責任感。其次,管理者還要尊重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關注教師的生活和個人成長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讓他們有一個飽滿的工作的激情和健康的身心,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最后,管理者要重視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為了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管理者要調節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創建新的管理體制,以提高整體的管理效果。
3.以人為本的辦學觀念
在現代化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中,主張尊重學生這一獨立個體,在辦學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小學教育是學生性格培養的初始階段,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這一群體,尊重他們,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班主任可以以大朋友的角色和學生溝通和交流,可以談談他們的學習狀況,以及班級學習的想法和建議,也可以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喜好以及他們的成長過程。小學生年紀小,思想不成熟,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不足,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可以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樹立良好的班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地氛圍下健康的成長。例如,教師和家長做好溝通,并做好家訪工作,教師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告訴家長,做好思想交流和引導工作,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學習和成長,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以及生活經歷,兩者的結合尋找教育和管理的突破點,這樣才能建立教師、家長和學生三者之間的和諧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需要與時俱進的管理模式和以人為本的辦學觀念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這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作用,還可以為社會提供高技能、高水平和高能力的人才,良好的校園管理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校要重視小學教育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高效化,為小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把小學生培養成國家經濟建設所需的人才,實現國家的繁榮和富強。
參考文獻:
[1]楊柳.基于當前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不足窺探完善方式[J].讀寫算:教師版, 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