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能否有效管理自身情緒狀態的一種信心程度。高中生處于情緒發展的特殊階段,其情緒波動較大,對該群體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尤為重要。文章從物理環境、人際環境、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和目標設定狀態五個方面分析了影響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未來可以通過增加學生調節情緒的成功體驗、開設關于情緒調節的相關課程等方式使高中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式,進而促進其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生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 原因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87-01
一、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概述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能否有效管理自身情緒狀態的一種信心程度[1]。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當對負性情緒不能有效調節時則會對生活帶來不利影響,而積極健康的正性情緒則有助于我們快樂的生活,但如果積極情緒不能適時的表達也會影響生活。因此,需要對情緒進行有效調節,個體能否有效的調節自身情緒狀態的自信心對情緒調節至關重要。高中生尚處于青春期晚期,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目前,研究者對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問卷編制、與家庭功能、學校人際環境以及主觀幸福感等的關系方面進行了研究[2][3]。該階段的青少年情緒波動較大,情緒調節能力還不成熟,對于其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能夠掌握一些積極有效的策略合理調節情緒,這將會增強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這種成功心理和體驗的獲得有助于在其面對挫折逆境時也能相信自己,有足夠的信心采取措施調節負性情緒,走出困境;但是,如果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較低時,在其面對困境時會產生無力感,甚至選擇逃避、沉溺等不良應對方式。對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有利于其人際關系質量的改善,可以使其有效應對壓力,對預防青少年犯罪、抑郁、游戲成癮等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1.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有著重要的影響,當物理環境較惡劣時會削弱個體的意志力,消耗其精力,致使個體長期處于負性情緒當中,這會降低其主動使用情緒調節策略的信心,逐漸導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減弱。如長期的霧霾天氣會使人心情低落,情緒抑郁,燥熱的天氣會使人焦躁不安等。此外,個人的身體狀況也是另一重要因素,健康的身體狀況可以使人心情愉悅、積極樂觀,當身體欠佳、疾病纏身時,會使人產生更多悲觀的想法,從而對自身負性情緒調節會產生無力感。
2.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又一重要因素,自我控制能力較強時,在面對應激事件時能夠適時合理的控制情緒,不會產生太過激動的情緒,做出符合情境的行為舉止。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時,對情緒的控制和調節能力也會減弱,意志力下降,如對于遲到、拖延等壞習慣的改善會很困難,這些不良行為會導致其它不良后果,進而產生負性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3.情緒調節能力
情緒調節能力的高低是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直接因素。情緒調節能力越高,情緒調節策略使用的越合理靈活,其情緒調節成功的體驗越豐富,更容易使個體感受到積極情緒。然而,如果調節情緒的能力較弱,情緒調節策略匱乏時,會使個體很難從不愉快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例如,高三的學生需要面對升學壓力,應對考試焦慮,如果處理不好這些不良情緒,則會使個體長期處于焦慮、郁悶的狀態,長此以往會導致抑郁等心理疾病。
4.目標設定狀態
目標的設定會影響個體的成功體驗,當目標設定較自身能力高時,個體失敗的可能性會上升,從而產生挫敗感,降低自信心;當目標設定較自身能力低時,個體能夠很容易完成達到,會使其成就感降低。因此,較高和較低的目標狀態都不利于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只有當目標稍高于個體的能力時,在個體對自我不良情緒進行有效調節后才會產生成就感,進而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合理控制情緒,提高其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
三、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改善策略
1.增加學生調節情緒的成功體驗
高中生在內疚害羞、尷尬、沮喪痛苦等方面的情緒認知能力還處于較低水平,對于負性情緒的調節還有待發展。為了提高高中生這方面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面對生氣和憤怒情緒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克服消極情緒,幾次強化之后,其負性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會得到逐漸的提高。另外,對于運用不合理消極情緒調節的方式要積極引導,增加學生調節情緒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
2.采取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式
高中生遇到不良情緒產生時應該學習不同的情緒調節方式,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使自己的情緒波動盡可能平穩。例如運動放松法、冥想、合理情緒發泄等。當面對消極情緒無法排除時,可以通過和知心的朋友交流或寫隨筆日記等方式處理。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不僅對他們情緒狀態的改善有幫助,而且還可以通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逐漸提升,促使高中生情感體驗的變化,從而使他們增加更多的學業投入,提高學習成績。
3.開設有關情緒調節的心理課程
目前,高中階段由于高考壓力、學業繁重等因素,心理健康的相關課程開設實施力度還比較薄弱。面對高中生群體的特殊性,學校應適當增添一些促進學生自我成長的課程,如情緒調節策略、對他人情緒狀態的感知等。這些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助于其它課程的學習,為高中生學業投入、人格發展、能力提高等建立良好的情緒狀態,促使學生各方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竇凱.《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情緒調節方式的中介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 2011, 03(4).
[2]張慶華.高中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家庭功能、學校人際環境的關系研究[D]. 沈陽:沈陽師范大學, 2011.
[3]李瓊.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問卷編制及其作用機制[D]. 重慶:西南大學, 2011.
作者簡介:
李濤濤(1992-),女,山西省呂梁市人,遼寧師范大學學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孤獨癥譜系障礙者多感覺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