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這就使得數學課程對于學生職業通用能力培養的意義非常重大。本文針對職校數學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通用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數學課程 職業通用能力 地位 作用
【中圖分類號】O1-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222-02
1.職業通用能力概述
職業通用能力顧名思義是從事任何職業的關鍵性能力,它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合作能力、數字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科技應用能力等。對于職業院校來說,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通用能力。職業通用能力具有三大顯著特點:可發展性、跨職業性以及可轉變性,它是促進個人發展的動力,是每個人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
2.職校數學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通用能力中的地位
對于人類發展來說,數學起到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程教學應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從職業院校的角度來說,數學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服務于社會、生產、建設的高技能人才。這就需要職業院校轉變對數學教學的傳統思想,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服務性”“基礎性”的教學,還需要從社會需求出發,對數學教學進行調整,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這就需要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讓職校數學能夠成為培養學生職業通用能力的必要環節。
借助職校數學課程培養,不僅能實現學生職業通用能力的提升,還能夠讓數學教學得到深化,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不應該將兩者獨立開來。在職校數學教學活動中,不能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不應該單純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性,也不應該單獨討論職校數學課程具有多么顯著的地位。在教學實踐中,基于學生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對數學教學目標、內容等進行合理規劃,能夠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要想實現這項目標,就需要對數學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創新,讓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3.職校數學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通用能力中的作用
3.1為學生職業通用能力培養提供動力
數學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思維都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數學是對現象的總結,對數量關系進行討論,以此來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透過現象探索事物本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能夠養成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這就能夠對學生判斷事物起到幫助,數學學習的魅力就在于它不被人類意識所左右,具有絕對的科學性。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態度能夠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讓學生的思考習慣得到培養,進而促進學生嚴謹學習態度的養成。
由于數學學習具有明顯的系統性,這就能夠讓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斷加深,讓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系統性提升,具有更敏銳的數字感知能力與運算能力。此外,科學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點進行連接,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內容的調整,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最有效的教學。
數學課程與專業技能之間的橋梁就是數學廣泛的應用性,這就奠定了數學的基礎性,要想讓學生順利掌握各項專業技能,就需要保證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水平及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學會使用數學這門工具,并總結出有效的數學處理方法,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能力以及解決能力。
3.2為學生職業通用能力培養提供平臺
數學教學中課堂討論是比較高效和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創造出高效的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討論,讓學生發表出自己對待某種數學問題的看法,發散學生思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其次,學生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最后,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評定。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平時會重點培養幾個小助手,在課堂上布置學習任務,采用小組討論和組間競爭的方式,讓已經掌握知識的小助手去教沒有掌握知識的組員,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答疑解惑的同時對各小組及個人的學習情況進行評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增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簡介:
王遠寧(1979.9-),女,廣東湛江人,中級職稱,廣東省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課程改革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