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秀京
摘 要 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越來越多的建筑施工企業開始走出國門。非洲絕大部分國家的基礎設施都比較落后,所以一直是中國企業首選的市場。筆者所在公司于1994年就進入了非洲烏干達建筑市場,時至今日已接近25個年頭。筆者是2003年開始在非洲公司工作,對當地市場也比較熟悉。
關鍵詞 施工企業 戰略
記得剛踏上非洲大地,心情很激動,第一次邁出國門,而且是遙遠的非洲。從課本上了解到的非洲是炎熱、干旱、艾滋病、貧窮、戰亂等,心中曾經猶豫過是否要出去。但當筆者真正踏上非洲的土地的時候,擔心開始慢慢消除,當地的黑人還算友善,還是挺尊重中國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黑人對中國人的這種友善和尊重越來越少,甚至有些討厭中國人,這對中國施工企業勞務輸入造成很大影響,很多非洲國家對中國輸入的勞務人員簽證越來越嚴格。筆者以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中國人自身的原因。在當地工作的中國人有很多是做生意的,比較張揚,經濟條件比較好,喜歡到賭場賭博,給當地人造成一種錯覺: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而且部分中國人“為富不仁”。
第二,大部分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出國前未接受培訓,綜合素質有待提升,而且當地這部分中國人占大多數,所以他們給當地人造成錯覺,認為中國人都是如此。
第三,中國企業對當地企業的沖擊。由于中國企業在資本和管理上都比當地企業更具優勢,尤其是中國工人在工作經驗方面優勢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對當地企業造成了沖擊。
第四,雙方文化差異。部分非洲的本地人生性散漫,沒有時間觀念,與中國人的任勞任怨、拼命工作的方式嚴重沖突。當地人基本每周都去教堂祈禱,但中國公司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基本沒有周末。另外,在管理當地人方面,某些中國企業存在不足之處,自認為高人一等,對當地員工缺乏尊重。
第五,部分非洲國家政府腐敗問題嚴重,特別是公共機構的腐敗問題尤為嚴重。調查顯示,在非洲,警察和法院這些原本為捍衛公民權利而存在的機構,卻是公認的腐敗最嚴重的地方。而且越貧窮,基礎設施越差的國家,腐敗越嚴重。
針對外派勞務素質低的現象,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與企業聯手,專門針對勞務輸出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素質,增強他們的競爭力,同時進行簡單的語言和禮儀培訓,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法規及其他情況。對于中國企業對當地企業的沖擊,可以通過分包部分工程給當地公司和適當雇傭當地員工的方法緩解。
到非洲工作的中國人需要努力適應、吸收當地文化,但中國人對此并不擅長,很多人這樣做只是出于增強安全感的考慮。但我們要從舒適區走出來,接觸當地的文化并樂在其中。中國企業要在非洲取得真正的成功,就要接納當地人、雇傭當地人,遵守當地的規定。回顧當年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情形,我們需要借鑒西方國家的管理模式。當地人也許沒有技術、經驗,但他們有市場,一味地強調非洲人很懶、工作不勤奮是不合適的。
非洲當地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建筑市場的發展空間很大。筆者記得公司在90年代剛進入非洲的時候,整個烏干達只有幾家比較大的建筑公司,那時候根本不用愁找不到項目,很多業主主動找到我們,所獲利潤相當可觀。到了2000年,隨著中國公司的逐漸增多,尤其是央企的進入,這種情況一去不復返。中國公司之間競標激烈,價格偏低,通常低于標底或西方承包公司近一半的報價,導致利潤減少,經濟效益下降,甚至虧本運營,難以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損壞了中國公司的整體形象,影響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雙邊關系。相對于民企,央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資本、人員、國家戰略傾向等,進一步壓縮了民企的生存空間。前段時間筆者去肯尼亞投標一個當地項目,標底2900萬元,按照正常測算,成本價絕對不會低于2000萬元,筆者所在公司報價2420萬元。可看到開標結果后大吃一驚,筆者所在公司的報價竟然排在20名以后。該工程被當地一家中國公司中標,中標價低至1000多萬元。這種壞現象在非洲市場普遍存在,帶來了嚴重的后果,讓國家資產蒙受損失,嚴重損害了中國公司的形象。
中國公司普遍報價太低,主要原因還是溝通不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或為拿項目,或為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或為進入市場謀發展,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咬牙忍痛出手,不斷降低報價甚至虧本都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事實上,業主和咨詢公司從項目規模、公司能力、保持平衡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為降低風險,顯示公平,一般不會將兩個以上的項目同時交由一家公司實施,即使該公司幾個標都做得最合理。因此,幾乎所有在非洲經營工程承包的中國公司都贊同在投標時進行公正合理的內部協調。但也普遍認為,做好協調工作不容易,如聯合投標或圍標以誰為主?在市場不大、項目不多,而中國公司較多的情況下,大家都想盡快參加投標并中標。綜合考慮,比較好的做法是開標后,按投標前達成的協議,決定誰繼續競標,誰必須退出,這樣低價競標的公司就沒有市場了。但這種內部協調次數多了,總是標價較高的中國公司拿到項目,而其他標價低的中國公司事先找理由退出競標,遲早會引起業主和他國承包公司的懷疑和遏止,最終影響中國對外承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筆者建議中國駐當地經參處出面協調,在中國公司之間成立內部協調小組,以便建立機制,制定游戲規則,規范市場,避免無序競爭,防止中國公司“自相殘殺”,利益受損。
總之,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中國施工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完善經營管理模式,在鞏固非洲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領域,與非洲各國實現雙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作者單位為江蘇金土木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