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翠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對于教師專業引進大量人才,但是由于一些主觀原因或者客觀因素,都會令許多教師個人、或者國家干預產生轉型現象。本文主要是通過目前教學過程問題的調查,了教師教學心理,并且分析其轉型目的,以及轉型后的發展優勢,提出轉型策略和步驟,最后對今后教師轉型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能力 專業轉型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61-01
引言
隨著目前教師行業的發展,教師專業人數逐漸增多,以此吸引了更多教師就讀人員,但是由于教學內部問題或者個人原因,教師轉型已經是一個較為成熟的話題,并且目前的大多數狀況,都較為符合教師轉型理念,于個人而言轉型意味著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技能提升;于國家而言,也存在著一定的多元化人才優勢。因此本文對教師發展現狀,分析教師轉型的目的和必要性,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教師轉型心理和原因,再對轉型目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研究,最后提出一定的轉型策略及發展建議。
一、教師專業轉型內涵
在了解教師轉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轉型”一詞所包含的內在意義。轉型最早出現在20世紀后期,那時候正值新中國建立起來,后又發展到改革,從奴隸制時期到社會主義時期,發生社會轉型;那時候的經濟體制基本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制發展,實現經濟方面的轉型。除此之外,還包含有各種公共建設的轉型、人民價值觀的整體轉型,更細致的有個人內在動機影響外部建設轉型,企業內部經營模式轉型等,都說明了轉型是從一種原始狀態轉變為一種新的生存模式的結構性轉變,這種轉變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完成一個新模式的突破,也可以是開辟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但是,完成轉型的過程必定經歷了個人能力的提升,新技能的獲得,因此通常情況下,轉型是包含積極意義的。而教師轉型,包含了技能性轉型、應用型轉型以及多維度求發展性轉型,根據轉型內涵發現,無論哪一種轉型,基本都是建立在個人能力基礎上,向更高模式發展意義的推進轉型,因此,教師轉型,于個人、學校甚至國家都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教師轉型原因和轉型目的
從目前教師專業發展情況來看,教師轉型已經是一個普遍的趨勢,導致轉型的原因有內在主觀因素,同樣也有一系列外在原因,外在原因通常是包括學校干預、社會趨勢變化的產物等。教師行業具有很大的競爭壓力,這些競爭很難憑借個人力量脫穎而出,這些決定性因素通常是由于教師個人初期教學質量決定的,因為在教師行業就業過程中,常會缺乏培訓機會,因此這些原因可以可作為教師轉型的內在因素,一些教師希望能夠謀求更多發展和進步,此時可以采取轉型手段,實現自我意義。此外,由于教師內在個人因素的轉型,也可以是利益趨向的發展結果,多數教師轉型都是向更高層次學術地位的轉型,更高的學術地位也意味著突破原有的成就,獲得更高的知名度,也是獲得更高利益的重要手段,這也成為目前轉型的一個導向性原因。除此之外,由于學校設置干預,調控教師專業崗位的轉型,又是另一種情況,這種情況在一些高職院校是比較常見的,通常學校會因為內部機構設置問題,指定要求部分教師的轉型,于學校人才調控、教學需要等方面都具有積極地作用。對于國家而言,也會支持教師專業轉型,除了解決教師行業人員冗余問題,還會促進精英教學模式的實行,對教師行業一方面能夠造成鼓勵優勢。因此,轉型目的不但是主觀的、私人的,也是國家發展里的客觀目標。
三、轉型過程
經過上述分析,轉型對于個人、教師行業和整個國家發展都是有一定優勢的,因此學校乃至國家并不反對教師專業轉型,因此,本節主要針對轉型過程步驟加以闡述。首先轉型之前,個人需要對自己未來發展做好規劃,確定轉型目的,并且證明轉型想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時候可以堅決實施轉型步驟實現轉型,并且個人轉型心理需要經過專業調研和測試,確定其適合轉型,這時候方可制定轉型目標,上交給學校以后,學校通過其事先按設置好的轉型政策,予以批準或拒絕意見,當轉型請求獲得同意的時候,學校應該對其就轉型方向進行專業培訓,助其順利轉型,并且對其最終培訓過程客觀評價,經過專家評審團的意見和結果,決定其是否滿足轉型要求。
四、發展趨勢
可估測的是,在待就業教師或者已就業教師人群中,由于發展趨勢驅使的個人原因,將會是轉型發展的促進性因素,多數教師可能都會相繼產生轉型意愿,畢竟這對于個人今后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上升機會,在教師行業可能會成為話題熱潮,帶動其趨勢快速發展起來,很多教師都會愿意一試,這樣也會加大考核標準,使培訓難度增加。正是因為教師轉型受到專家考核控制,因此,該發展趨勢也決定于專家評審意見,雖然教師一方面會很樂意轉型發展,國家也會給予相應的支持,但是轉型結果要靠個人能力決定,因此,這樣會加快教師在學習過程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師在有了轉型意愿以后,會更加快速學習各自專業知識,教師專業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轉型制度不變,永遠是優勝劣汰,在優中選最優,因此轉型率不會有太大提高,但是國家整體能力卻在提高。
五、結束語
由于目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許多自我發展、學校調控等方面因素,造成教師轉型情況成為高校教學生涯的普遍現象,學校和國家為了控制人才的平均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教師專業轉型,但是教師職位也需要相當的控制,所以教師轉型標準較為嚴格,但是這樣卻可以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在今后的發展中,教師轉型心理和結果會成為一個良性循環,個人估計,由于教師行業的一些特定限制,教師個人轉型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不會改變,因此,相當多的人都可能為了轉型,更加努力的學習其專業知識,提高其專業技能,借由教師轉型,對于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產生了推進型發展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青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素質結構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8(09).
[2]金雁,吳建設.地市高職院校服務新型城鎮化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對策——基于全國585所地市高職院校的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15(03).
[3]周仕來,王珍,李臣武,揚光義,劉官虎.淺談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地礦類專業轉型發展的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
[4]張偉.高職院校校地互動轉型發展中的沖突及消解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