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桂花
【摘要】追求課堂效率的目的是要每一節課的效率最大化。本文從教師、學生、課外、課堂本身幾個方面給出了各自的任務和應有做法,實在是做一個好教師該借鑒的經驗和努力的方向,有理,有例,具體可感。
【關鍵詞】小學 語文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84-02
語文是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從研究語音和文字、詞匯和語法等開始,小學語文是最基礎、最基本的語言學知識。語言的基本功能是工具性,聽、說、讀、寫的訓練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而興趣的培養和各種能力的提高是教學的終極目標,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的效益最大化呢?筆者有以下幾點見解。
一、教師的努力
1.課前的準備,包括對教材、學生的挖掘、估量,課堂教學流程的預設與預見,教學用具的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法的選擇等備課準備,這是教學常規,不用細說。
2.新理念、新方法、新媒介、新設備、新手段的使用。包括教育改革過程中不斷涌現出的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設備應用,如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多媒體、電子設備的使用;包括課程改革中新的要求和內容的準確把握,如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規定: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又如語文新課標內對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立德樹人”教育的要求等。
3.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努力。習近平主席提出了“讓創新蔚然成風”的號召,教師要讓一節課有新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興趣容易,但是要節節課有新意,上的與眾不同或“與己不同”(把每一節課都上的不一樣)實為不易。教師要想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努力創新,讓每一節課有生機有活力,如英語教學中可以滲入一些西方的文化、傳統習俗或借鑒一些西方的課堂模式、授課方法。
二、學生的參與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沒有學生參與度的課堂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師要想讓學生參與課堂,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教師是服務者,學生是主體。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自己做好學生的啟迪者和引路人,為學生的能力提升、知識獲取、全面發展服務,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想方設法。
2.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和傳播媒介。如采用投影、幻燈、錄像、錄音、PowerPoint等多媒體技術、設備,創設出具有直觀性和感染力的課件。如語文教學中教《變色龍》則緊緊扣住一個“變”字,在多媒體播放了視頻畫面,學生直觀、深刻地感受到了奧楚蔑洛夫變色龍嘴臉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還增加了一點《人與自然》內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了自然間的變色龍,課堂內容豐富了,知識面寬了,興趣也高了,課堂效率自然高了。
3.“現代課堂”,如網課、微課等的使用。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設定一定的內容讓學生當老師,自己做網課、微課,然后在白板、手機等媒介中傳播學習,作為對正式課堂內容的預習,那么課堂中的難點就易于突破,或者簡單易懂的知識點就不用再登上課堂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就高了。
4.氛圍的營造。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要豐富多彩,有文采,富有詩意,哪怕是慢一點;學生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也要求完整通順書面化;討論交流要求有修養、懂禮節,用書面語,有“書生氣”。
三、課外的延伸
1.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最便捷、迅速、大幅度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最受學生歡迎的一條途徑,不管是語法、詞匯,還是說、讀、寫都能“無師自通”。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對于一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來說,一開始是很空難的,教師要耐心幫助和指導,還要監督、督促,作品的選擇上要突出簡單和趣味性,逐層深入;要防止課外閱讀純粹的娛樂化、看“紅火”。
2.平臺搭建。(1)生活應用,平時的交流中要求語言的規范。語文學科的最大特點是其工具性,隨時可學這是它的優勢,也是弱點:引導利用好了能在使用中提高;不加指引一旦成習慣很難糾正。(2)用“美文天天見”等形式在課堂上舉行簡短的美文賞析或朗讀學生的優秀習作,甚至辦校刊刊登學生作品等都是展示學生才華、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好辦法,是間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好途徑。
四、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活躍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了,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課堂上動起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活動、游戲、兒歌等。如寫一個自己喜歡的食物的說明書,介紹原料和制作過程,甚至可以利用小學生時間不是太緊張和寄宿制學校的住宿條件開展學、做結合的活動。
2.講練結合,討論交流與個人發言、單獨提問結合,督促做課堂筆記,促使學生參與課堂、動起來。
總之,一節高效課的準備容易,但是要每天都有高效課堂,這就要老師從自身的努力,學生的參與,課外的輔導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為等等方面去綜合考量,這是一個長期堅持和時刻留意、辛苦的過程,教師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