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摘 要】鋼琴伴奏是聲樂藝術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類藝術歌曲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本文分析了鋼琴伴奏對于高師聲樂教學的作用,并探討了高師聲樂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師聲樂教學鋼琴伴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6-0158-01
一、鋼琴伴奏對于高師聲樂教學的作用
(一)鋼琴伴奏是高師聲樂教學的基礎。高師聲樂課上,學生的首要任務是進行發聲訓練,而發聲需要借助鋼琴伴奏來幫助學生找準音高。通常,發聲是依半音音高關系自上而下進行練習,但很多學生無固定音高概念,若缺乏鋼琴伴奏,就無法順利進行練習。
高師聲樂課上的第二項任務是演唱歌曲,而歌曲的演唱也離不開鋼琴伴奏。如在演唱印尼民歌《椰島之歌》時,很多學生無法找準音高,也就無從開口,若再無鋼琴伴奏,部分學生一開口即會跑調、走音,對于節奏也無法正確把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二)鋼琴伴奏有利于烘托歌曲意境。在高師聲樂教學當中,學生與教師既是師生也是合作伙伴。一首聲樂作品的完成不僅需要學生的正確演唱,更需要教師良好的鋼琴彈奏能力,為學生烘托歌曲意境,幫助學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從而獲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如歌曲《我住長江頭》,在學生演唱第一樂段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時,教師左手以簡單柱式和弦組織和聲,右手以琶音來表現滾滾長江流水,左右手合作,體現歌曲的意境,使學生想象長江的滔滔江水,進而將自身感覺融入歌曲當中,從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三)鋼琴伴奏對藝術處理起到補充作用。鋼琴伴奏不僅有利于烘托歌曲意境,而且還可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如A·斯卡拉蒂的《紫羅蘭》,歌曲第1-3小節為前奏,以鋼琴進行伴奏,可清晰展現此歌曲的主旋律;第5-9小節將伴奏與演唱融為一體,演唱的同時也承接了前面伴奏的旋律,使得整首歌曲的演唱體現出一問一答的呼應關系,這與音樂知識中的“過門藝術處理”類似,同時也符合音樂中的“承遞式”和“律動式”,這些都是鋼琴伴奏對歌曲進行的藝術處理,使歌曲聽起來更加自然、連貫。
二、高師聲樂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教學策略
(一)加強鋼琴演奏基礎訓練。要想提高學生鋼琴伴奏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鋼琴演奏基礎訓練,包括基礎彈奏能力訓練及理論知識。
首先,要重視訓練鍵盤和聲。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對于鋼琴樂調的視聽能力,尤其是聽覺能力,以加強學生對于鋼琴樂調的敏感性,從而幫助學生迅速判斷伴奏要求,靈活運用各種和弦進行配合,從而提高學生鋼琴演奏能力。其次,加強理論知識教學。鋼琴是一門專業化藝術,在進行學習時,學生需克服各類專業知識難點,才能更好地掌握鋼琴伴奏技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應加強鋼琴伴奏理論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鋼琴伴奏的精髓,掌握鋼琴伴奏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二)加強即興演奏能力訓練。相比于鋼琴演奏,鋼琴伴奏的靈活性更強。鋼琴伴奏要求學生具備即興演奏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為此,在進行高師聲樂教學的過程當中,還應加強訓練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
首先,進行移調、轉調練習。要求學生牢記鍵盤上的24個音階、琶音和和弦連接,在練習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移調或是轉調,從而鍛煉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讓學生能熟練處理各類情況。其次,重視理解和創造。一方面要為學生解釋音樂作品的相關背景和內涵,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進行創造,將自身情感融入伴奏當中。再次,合理利用和弦知識。即興伴奏對于和弦的變換具有依賴性,而和弦本身也是和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訓練學生即興伴奏能力,就有必要教授學生和弦相關知識,包括其分裂、特征等,以提高學生利用鋼琴進行即興伴奏的能力。
(三)加強鋼琴伴奏實踐訓練。教學的目的歸根結底在于實踐,在教授學生相應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進行大量基礎練習之后,就有必要讓學生參與鋼琴伴奏的實踐訓練,以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轉化。
首先,訓練學生自彈自唱。其次,鼓勵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教師可與學校相關部門協商,每年舉辦鋼琴伴奏藝術實踐活動。如舉辦新年晚會、迎新晚會等,讓學生參與活動中,為歌舞表演進行伴奏,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鋼琴伴奏實踐能力,又有效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及團隊意識,同時,因舞臺表演具有不確定性,時常發生突發事件,這非常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江唯.聲樂伴奏能力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的培養與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11):70-71.
[2]高華曼.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也談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鋼琴伴奏[J].四川戲劇,2016,(05):130-133.
[3]王音,奚雨琦,吳震.鋼琴伴奏課程中聲樂與鋼琴的互動角色擔當[J].音樂時空,2015,(1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