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君
【摘要】中等職業院校為國家培育了大量的技術性人才,因此中等職業教育備受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中等職業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對學前教育課程進行創新改進,為我國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不斷努力。本文通過對我國中職業學校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對在此過程中教師適應性狀況進行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教育;學前教育;課程實施:教師適應性
引言
由于教師適應性研究領域涉及范圍較廣,教師適應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反面:心理因素、教學理念、專業素養。也可以從另外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教師年齡及教學年齡、教師的理念信仰、地域分歧等。由于課程設置是學校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教學目標進行課程的安排和設計,是學校課程規劃、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職學校學前教育教師適應性研究選取學前幼兒教育的一線教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準確反映教學過程中課程設置中的不足和優點,另外也能準確反映教師在對學前教育課程實施中教師適應性的真實感受。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過多的依賴教科書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在新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想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和修養,提升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教師轉變已有的古板教學模式,做到靈活機動,積極變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強化新課程教學目標下的自身意識,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認知水平,在新課程下教師適應性的研究中,有關部門要建立合適教師科學評價機制,教師應加強自我調節意識,在新課程術前教育中主動適應新課改的規則,并且政府在新課改下要注重教學教師的培訓機制。
1課程實施中教師適應性現狀
1.1教師心理方面適應性
在《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的條例下對教師的培養目標是要具有最基礎的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知識,教師要具備的良好職業道德素質要與在標準下與現代教學理念相適應,具備基礎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培養目標具有在幼兒園等為代表的教育機構保育和幼兒管理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專業知識方面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應用性教育人才,根據調查研究分析大多數老師對標準下的要求表示認可,但是有部分老師在心理上層面上對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實施還不太認可,其中不認同的比例達到了18%,由此分析要想加快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適應性,教師要從心理上去適應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實施。學前教育課程要求教師知識理論與實踐做到一體化,教師要根據學生需求教學需要,對課程計劃和教學結構做出應有的改變。傳統教師一般是教案式教學,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已經不適合新課程下的教學靈活機動的教學模式。
1.2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由經驗型轉入學習型
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部門應把教學組織活動的工作實施轉變為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相結合,并且教師應在實踐過程中加入學習過程,爭取把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轉變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完成對職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構建。教師的教學任務的重點是學而不在于教,在這個過程需要由有經驗的實踐者進行指導和分析、提出建議。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由于一些突發狀況而不知所措。
1.3結果終于過程,考核方式教師不適應
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的目標通過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和教學方式的改進。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評價逐漸由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評價方式的重大改變,導致教師在此過程中嚴重的不適應。新的教學理念、知識、理念、能力與傳統的已有的教育理念、知識、能力、專業品質并沒有有效的融合和補充,兩者之間并沒有建立相互的聯系。這也是學前教育課程中教師產生不適應“高原反應”的重要原因。
1.4教學設備落后,評價機制的不健全
在我國雖然中等職業教育雖然是一種重要的人才培養路徑,但是相較于其他培養方式屬于弱勢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辦學經費相對不足,教學設備嚴重落后,缺少器材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職業教育來說是一種很大的缺點,在實踐中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實施中,教師的新方法、新理論、新方法都將難以實現,影響了教師的適應性。導致了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較低,不利于學前教育的發展。另外評價體制的缺失也導致教師的適應性不足,教學評價體系需要一把標尺和獎勵機制,盡管教師努力工作但是收到的回報和收入較少,老師的積極性較小。
2提高教師適應性的策略
2.1改變理念、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
培養教師對課程理解的意識,對于課程的實施一些西方國家有著不同的認識,對于學前教育課程最大的阻力就是教師工作過程中的惰性,教師要想克服這種惰性只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養成反思教學經驗的習慣,并且經常采取一種批判性、多角度的思維去看待自己的教學內容,對于課程知識是否真的理解透徹,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去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2.2加強學習,豐富教師的課程知識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水平,老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老師要具有自我完善、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知識的水平,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主動的面對課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于教師不能靠以前的經驗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不斷汲取新的知識理念,勇敢面對教學過程的各種問題。對于豐富的課程知識,不僅要求教師要熟悉課程中知識,更是要對課程知識進行再更新創造,教師就是利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工作,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讓自己的教學內容知識最大化。教師既要了解課程的知識,同時還要關注幼兒身心健康,兒童的習慣等。
3結語
教師的適應性一直是政府、老師、學者較為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大力支持,并且政府高度重視中職院校的教學理念,本文對教師在學前教育課程中教師適應產生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改變理念,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加強學習,豐富教師的課程知識兩種策略,可以使教師更好的適應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師在課程中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汪紅燁.城鄉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標準實驗過程中的適應性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1(6):183-186
[2]皮軍功.創新幼教實踐:專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 [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
[3]孫凌毅.幼兒園教師崗位適應性的重要因素分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