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云
學校綜合軟實力是一所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內容。要辦人民滿意教育,教育教學質量、品質是學校的一項硬指標。近年來各類學校基本均衡發展已驗收,硬件設施基本達標,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也不斷提高,校際競爭必將由有形轉向無形,一所學校只有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為此,就目前像我校這樣的農村城郊結合學校,在家庭教育缺失、讀書意識每況日下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學校的軟實力促學校內涵發展進行了如下償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尚雅”文化引領師生成長
隨著易門城鎮化建設及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生活日漸好轉,大量務工人員涌入,父母忙于打工,家庭教育嚴重缺失,讀書無用意識有所抬頭,這些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表現出來就是厭學、流失、攀比等;加之一些低級、庸俗之風勝行,真善美、假丑惡分辨模糊;師生關系對立,課堂教學混亂,學校教師多怕管,學生多厭學,家長多怨言。近兩年來,我們爭取家長支持,嚴格規范學校管理,狠抓行為習慣,學校的“三風”取得了明顯好轉。但拿什么來引領師生成長,使方屯中學走得又遠又好,是方中人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針對方屯人民物質基本奔小康但精神相對匱乏的特點,經過再三思考和廣泛征求意見,我們提出了“尚雅啟迪人生”的構想,以“雅”為方中之魂,全面規劃,爭創持色。
二、培育明德致遠、追求卓雅的學校精神
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校以校園文化為載體,把愛學生作為出發點,把嚴管理作為主策略,把育人成才作為主目標,努力搭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平臺,走內涵發展開拓之路,以“女生優雅,男生儒雅,教師和雅,課堂清雅,校園潔雅”為出發點,大力打造以“言談文雅、舉止優雅、氣質儒雅、情趣高雅”為主題的“尚雅”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助力于學校“追求厚德博識境界,塑造健全高雅人格”的育人目標的實現。學校提出了“立德樹人,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和“引領、喚醒、激勵、感染”的辦學策略,做到公平施教,關注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提煉出“明德致遠,追求卓雅”的校訓,總結出適合方屯中學的“三風”建設要求,把學校的辦學目標分解成每個職工肩上分擔的安全、教學指標,實施全員以德育人,做到時時有事做,事事有人干。嚴肅、公正、公平的學校精神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對全體師生員工有著強烈的導向激勵作用、凝聚團結作用和規范約束作用,也是學校追求卓雅精神的集中體現。
三、打造一支向上向善、大愛無疆的教師團隊
每學年開學,學校就要向全體教職員工簽定《師德師風責任書》,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牢記使命,愛國守法;勇于擔當,愛崗敬業;敬畏生命,關愛學生;甘為人梯,為人師表;與時俱進,終生學習。責任書內容涵蓋上級部門明令禁止內容,以及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要求和教師發展目標,是教師職業生涯的具體要求和規劃。另外,學校通過教職工大會,重構《學校德育、安全周常規工作要求》、《教職工考勤制度》、《教職工績效考核方案》、《學校懲戒制度》等核心考核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樹立良好的“三風”,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并本著“以人為本,注重實效、公正嚴明”的管理理念,全校三個年級一套作息、考核,不分彼此,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文化。同時,著力打造一支團結協作、管理執行能力強的領導核心隊伍,他們敢管善管,負責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和考核,打造“雅言、雅行”教師團隊引領“思雅、行雅”學生群體,真正實現學生在、教師在,學生有問教師必幫的大愛精神。
四、建構一個樂于奉獻、業務精湛學習型組織
學校通過《常規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實施細則》全方位、精細化打造樂于奉獻、業務精湛學習型組織。在認真組織參加各級培訓外,更注重校本培訓,以團隊決策為主,圍繞“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建學生樂學的課堂”強化教師培訓。本著“教師走進題海,學生走出題海”的備課方式,創新教案模式,多備少寫,有效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建立資源共享平臺,使之成為學科教學均衡發展的共享優質資源。開展“卓雅杯”課堂教學全員同課異構達標活動,達標課必須使用一體機、教師助手、會制作使用微課才算合格,并舉行各類教學資源成果評比等活動,接入“智慧課堂”,為教師自我發展搭建平臺,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兩位老師參加國家級課堂教學競賽獲二等獎,十三位教師獲市級一等獎,二十五位教師獲縣一、二等獎。學校現有省、市、縣級骨干教師49人,占專任教師40%;有中高級教師112人,占專任教師93.3%。這些人才的培養、儲備,為學校提質增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培養一群自我管理、知行合一的學生群體
自我管理成為一種習慣!是學校向全體師生員工提出的自我約束,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學校從健康生活計劃、自主學習反思兩塊著手,要求學生在導師的指引下學會樹立目標、規劃人生,同時在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勤于實踐、勇于擔當等方面作出指導、考核評比,并且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反思,通過學生不斷自省,導師不斷批閱、指導,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做到知行合一,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現學生養成教育卓有成效,有效破解了“三大”壓力:師生關系開始融洽,教師尊嚴得以維護;課堂紀律良好,無人睡覺、搗亂;惡意打架斗毆、抽煙等不良現象銷聲匿跡,強拿硬要、校園欺凌現象不再發生。校園回歸本真,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基本養成。
六、開展尊重差異、體現個性發展的校本特色活動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城郊結合學校,學生個體差異特別突出。為了留住學生,學校開展了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償試。一是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引領教師向智慧型發展。二是課堂實施分層遞進教學,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三是課外布置學生差異性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培養責任意識。四是學校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構建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定期組織演講會、全員優秀文化誦讀表演,利用國慶、元旦、五四等節日舉行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校園歌手比賽等文化藝術活動,舉行田徑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等體育健身活動,每天第七節課開展的13個社團活動,推動了高雅文化、高雅藝術進校園,不斷提高文化藝術活動的層次和品位。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留住學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活力校園打造初顯成效。
優雅的舉止,匆匆的腳步,朗朗的書聲,是我校現行校風的外在顯現,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學校文化的外顯特征,它對師生的身心發展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極其重要的,更是學校軟實力的集中反映,我校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向優質教育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