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莉
摘要:為了深入探究太極拳鍛煉對大學生身心功能的影響,在遵循自愿原則的基礎上,文章中選擇了35名體育保健班的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鍛煉,在經過四個月前后的訓練,測試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各個心理指標。最終研究表明,太極拳鍛煉可以顯著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時,學生的人際關系、恐懼心理以及敵對情緒等負面情緒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這表明太極拳鍛煉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其認知能力,因而可以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關鍵詞:太極拳鍛煉;大學生;體育保健班;心功能指數;身體成分;影響
前言
近年來,普通高校接納殘疾大學生的數量逐年上升,且殘疾學生多患有急慢性損傷、慢性疾病等,為了照顧這些特殊群體,高校應增設以保健、康復為目的的體育課程班,由此,體育保健班得以成立,并主要針對處于病后或手術后恢復期、存在肢體殘疾以及因疾病導致運動障礙的大學生。這些殘疾學生無法像其他正常學生那樣進行運動,且不能接受負荷量較大的運動項目,屬于高校體育課中的弱勢群體。相關醫學表明,太極拳運動有利于人體消化、心血管、呼吸等系統的正常運轉,改善了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增強了其心肺功能。同時,相關研究也表明,大學生長期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以增強自身的心肺功能,改善自身緊張、焦慮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提升了睡眠質量水平,在增強大學生體質方面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國外研究指出,太極拳運動可以改變人體血清、血脂情況,降低了出現冠心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部分國內研究學者也認為,適度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以改善體育保健班學生的體質,提高其呼吸生理功能。本次研究通過檢測體育保健班學生進行太極拳運動前后身心生理指標的變化,探究了太極拳運動對改善保健班學生體質水平的作用。
1.太極拳文化簡介
太極拳屬于我國傳統的文化中的一部分,具備十分豐富的內涵與哲理,且與中醫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作為一種健身運動,學會太極拳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有效防衛,可以為人們帶來很多美的感受。在學習太極拳時,人們會感受到太極拳修身養性的功能,它不僅屬于一種運動技術,更代表了一種文化符號,可以為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珍貴的民族財富。
1.1太極拳概述
太極拳不但屬于武術項目,也屬于一種運動項目,可以強身健體,并具備十分久遠的歷史,太極拳分為兩儀,以易經陰陽學理論、中醫經絡學理論、道家學說為基礎,在遵循人體結構的基礎上,順利自然規律產生的拳術。經過三百多年的流傳與演變,太極拳發展出很多流派,其中最為著名的則是陳、楊、吳等流派。除了基本的拳術套路外,各個流派的太極拳運動還具備不同的推手及器械練法,比如太極劍、太極功夫扇等。雖然各個流派的姿勢與技法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原理卻大同小異,動作的順序與套路也基本一致。練拳時要求鍛煉者心靜且保持呼吸自然,柔和緩慢,動作如行云流水,弧形運動,連貫協調,剛柔相濟。且鍛煉時對人體各個部位的姿勢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眼睛應平視、嘴唇應微閉,且還應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除此之外,太極拳也屬于我國武術思維以及藝術的完美結合體,體現了高層次的文化內容。太極拳與道家思想存在緊密聯系,要求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而這些理念均來自于道家哲學,很多人則是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了解了中國精深的文化。
1.2太極拳運動精神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重視天人合一,實現宇宙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且和諧始終是中華文化的最終載體。太極拳是傳統文化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太極拳運動在拳理與技術方面均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任何環節都可以找到和諧的精神內涵。太極陰陽學是太極拳運動的主要指導思想,每一個拳種中均體現了哲學原則,且練習時要求鍛煉者做到內外結合。我國文化的主導思想便是和諧,且其在文明發展進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諧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凈化的思想源泉,還可以在做人、做事方面給予我們更多的啟迪,而太極拳中體現的古代哲學思想則表明了一種先進的人生觀與自然觀,要求人與自然保持和諧統一關系,實現動態平衡。在練習每一個太極拳動作時,鍛煉者都應充分兼顧,做到虛實結合,而這些均是我國陰陽對立和諧理念的深入體現。
2.對象及方法
2.1選取對象
本文選取某學校體育保健班中35名大學生,其中男生為24名,年齡在20至22歲之間,包括7名心臟病患者;5名哮喘患者;5名腰間盤突出患者;3名肢殘患者以及4名其他情況的患者。女生為11名,年齡在20至22歲之間,包括3名心臟病患者;2名哮喘患者;2名腰間盤突出患者;3名肢殘患者以及1名其他情況的患者。
2.2方法
首先是測量血壓與心率,心率指的是人正常狀態下,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且其正常范圍為60至100次/分鐘,且其屬于了解人體循環系統功能的指標。實際測量過程中,工作人員利用電子血壓計測量學生的血壓與心率,將袖帶置于學生上臂,之后確保學生保持安靜的狀態下測量兩次,并取平均值,得出血壓及心率數值。在太極拳鍛煉的16周前后,均需要測量一次。其次是布蘭奇心功能指數,即脈搏頻率與血壓比值,正常范圍為110至160,當數值超出200時則表明人體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再次是測量身體成分,測試人員脫掉鞋襪站立在人體組成分析儀上,且腳底接觸上下腳板電極,手掌、手指接觸握住的電極柄。在未完成測試之前,測試人員應保持固定姿勢,且在輸入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后開始測試,之后工作人員將數據自動輸入計算機中儲存,且測量內容包括人體的蛋白質、無機鹽、肌肉量、身體脂肪比率以及各部位脂肪量等。最后應制定太極拳的運動方案,在2017年的3月至7月四個月期間,保健班學生均需進行太極拳鍛煉,每周保持3至4次,且每次保持半小時左右的運動時間。
2.3數據統計
利用Excel表格建立數據庫,并利用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利用T檢驗方法,當p<0.05時,其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對保健班學生血壓、心率以及心功能指數的影響
鍛煉前后,大學生在保持安靜狀態下測量其血壓及心率,發現,心率及血壓均有所降低,且布蘭奇心功能指數也明顯降低,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3.2對保健班學生身體成分的影響
比較分析發現,保健班女大學生在練習太極拳后,其身體的蛋白質、無機鹽、肌肉量以及肌肉量等指標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且體脂肪量有所下降。而體育保健班男生在練習太極拳后,身體的蛋白質、無機鹽、肌肉量以及肌肉量等指標的差異也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且體脂肪量有所下降,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
4.討論
太極拳運動對體育保健班大學生的身體及心理均具備良好的影響。一是在身體素質方面,太極拳運動要求鍛煉者保持均勻的呼吸,且打拳時必須做到心靜,這便會影響學生的中樞神經,為其他系統的正常運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太極拳鍛煉時節律時的呼吸運動也可以增大學生的肺活量,增強呼吸效果,促進身體健康。同時,太極拳運動也可以改善大學生的骨骼肌肉功能,練拳時應含胸拔背,這也表明太極拳運動與腰部存在緊密聯系,可以增大腰部肌肉及脊椎的運動范圍。除此之外,太極拳運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平衡能力,保健班大多為體質不適合劇烈運動的學生,自身平衡力較差,而練習太極拳可以增強人體的柔韌性,增強腿部力量,提升了學生的平衡力。二是在心理素質方面,太極拳屬于我國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幫助學生修身養性、緩解學習壓力、改善睡眠。太極拳運動主要圍繞人體生命活動展開,注重強身健體,體現了傳統的價值取向,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特性。而這十分有利于改正大學生人性的毛病,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同時,太極拳運動還可以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其內在潛能。太極拳運動濃縮了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訓練、教學以及娛樂活動的多層統一,可以提升人的自我主體意識,使大學生可以在多變的環境中保持自我的穩定性。除此之外,太極拳運動還可以提升大學生的自控能力,有效預防了心理疾病的發生。練太極拳時要求神志專一,對周圍嘈雜的環境聽而不聞,這樣學生慢慢便擺脫了緊張與焦慮的煩惱。太極拳練習時動中取靜的運動方式也可以有效消除學生的心理疲勞,確保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幫助調節大學生煩躁不安的心理問題。
心血管專家認為,人體最大心率的55%至85%即為健康者健身的有效心率,且在此區間維持超過20分鐘。根據此種方法,可以計算此次研究中大學生的有效心率。保健班學生年齡在20至22歲,由此其有效心率范圍應在100至170次/分鐘。實驗過程中,學生三分鐘內即可完成一套太極拳,其心率保持在110至135次/分鐘,屬于有效心率。在練習太極拳時,學生處于半蹲姿勢,并隨之進行連續的動作,因此可以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平衡性,雖然太極拳運動較為緩慢,但其也可以消耗較多氧氣,因此其被看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在經過四個月的鍛煉后,體育保健班學生安靜時的心率下降,這表明太極拳屬于有氧運動,學生在鍛煉時增強了自身心肌的收縮力度,心臟儲備能力得到提高。
多年研究發現,運動員長期進行有氧鍛煉可以不同程度的影響其血壓。而國外學者也指出,運動員長期進行有氧運動,可以降低身體的收縮壓。馬先英學者通過研究30名,年齡在60至70歲的太極拳鍛煉老人發現,長時間的鍛煉前后,太極拳練習者安靜狀態下舒張壓沒有出現明顯變化,且其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但其收縮壓與壓差出現明顯下降趨勢。這與本次研究結果不相符合,本次研究中,保健班學生安靜狀態下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未出現明顯變化,都在正常范圍內,這可能是因為學生沒有達到一定的鍛煉強度,且鍛煉時間較短。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安靜狀態下的舒張壓與收縮壓也可能不能有效鑒別人體的心功能改善情況。
布蘭奇新功能指數可以評判鍛煉者的心臟功能,且其數值越小,代表心臟功能越好。國外學者Huang等人利用五個月的時間研究了33名太極拳鍛煉者,以及34名非太極拳鍛煉者,發現,在鍛煉前后,太極拳手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明顯下降,且心功能指數也明顯下降,鍛煉者的心功能得到增強。且王軍建等學者也通過研究11名普通男大學生與18名舞龍男大學生后發現,相較一般的體育學生,舞龍專業學生的布蘭奇心功能指數明顯較低。此項研究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在經過長時期的太極拳鍛煉后,保健班學生的心功能指數明顯下降,這也說明,太極拳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心功能,改善了學生的血流動力參數。
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組成成分即為人體的身體成分,且其直接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機能與運動能力。Lan等國外學者通過研究進行太極拳鍛煉的18名老年男性與17名老年女性發現,他們的鍛煉強度可以達到最大心率的70%,而在比較年齡及身高等因素后發現,參加太極拳鍛煉的老年人攝氧量更大,且身體的靈活性更佳,身體脂肪比率也明顯下降。這表明適度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以有益健康,因而老年人可以將太極拳作為首選鍛煉項目。而逄峰等人則選取40名老年女性作為研究對象,使其分別進行四個月的太極拳及快走鍛煉,結果發現,進行快走與太極拳鍛煉均可以減少人體的體脂含量,但太極拳運動效果更為明顯,且可以增加人體的肌肉量。在本次研究中,體育保健班學生在太極拳鍛煉前后,其身體的蛋白質、無機鹽、肌肉量以及體脂肪量等身體成分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且鍛煉后,男女學生的體脂肪量得到明顯下降,肌肉量變化不大。此項研究結果也表明,進行四個月的太極拳鍛煉可以有效減少學生體內堆積的脂肪,改善了體育保健班學生的身體成分,減少了多余的脂肪量,但在肌肉量變化方面卻影響不大,因此還有待進行深層次的研究與證實。
參考文獻:
[1]霍炬,倪明,周曙. 基于單因子分析的高校學生太極拳學習狀態分析及對策研究[J]. 湖北體育科技. 2017(04)
[2]董金果. 赤峰市紅山區社區居民太極拳健身活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