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專車是互聯網共享經濟時代的重要產物之一,用戶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專車服務,用以提高出行效率,并不斷方便日常生活,本文在對互聯網專車進行研究中,對當前階段互聯網專車在市場當中的競爭行為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深刻探究了互聯網專車市場競爭中存在的諸如市場壟斷、不正當競爭等經濟法問題。隨后,依據經濟法,提出解決互聯網專車競爭和運營問題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專車;共享經濟;市場壟斷;經濟法
前言:在共享經濟影響下孕育而生的互聯網專車服務,對傳統的出租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互聯網平臺以其強大的用戶凝聚力和花樣百出的優惠手段,使得用戶開始不斷向網咯平臺靠攏,在一些經濟學研究者和傳統出租車行業從業者眼中,這種市場競爭手段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措施,因此社會中爆發多次抵抗互聯網專車事件。對于健康良性的市場來說,合理進行制度完善,避免出現違法競爭問題,已經成為互聯網專車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互聯網專車市場競爭存在問題分析
(一)互聯網專車的行業壟斷問題
在我國互聯網服務行業之中,專車服務行業與其他類型的服務行業一樣,受到某一兩家企業的市場主導。滴滴專車于2015年正式成立,并經過三年的徐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占有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互聯網專車服務商。與之同類型的易到、uber等互聯網專車服務平臺,則由于體量、用戶群等種種問題,在市場當中節節敗退。截至2016年年底,滴滴專車的市場份額接近80%,而易到的市場份額則僅為17.5%,uber的市場份額約為8%[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中對商業市場競爭行為進行了全面認定,《反壟斷法》指出,在商業市場當中,一個經營者的市場份額超過整體市場份額的半數及以上,那么該經營者即可以在市場當中擁有主導和支配地位。滴滴專車的市場份額和市場影響力在專車服務市場當中已經形成了這種支配地位,即便在當前階段滴滴專車并沒有利用地位操縱市場,但是由于其本質的資本性和逐利性。無法排除其在未來對市場進行濫用的可能性。這種市場份額和經營方式所造成的“一家獨大”對于未來市場變化和市場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甚至還會影響市場內部的自由競爭。
(二)互聯網專車不正當競爭行為問題
除了市場壟斷趨勢之外,在目前的互聯網專車服務運營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正當競爭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下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市場中不正當競爭的主體和競爭行為進行了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指出,商品市場中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的企業法人、組織、個人,在開展市場競爭時都可以作為不正當競爭主體出現。互聯網專車的服務關系之中,除了互聯網用戶作為顧客身份出現之外,互聯網專車服務平臺、汽車租賃單位以及專車服務司機等,都是互聯網專車服務行業中的競爭主體,在多方關系中,各個主體之間借助互聯網渠道保持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確立了經營者和消費者。在互聯網服務競爭中,為了能夠盡可能多地吸引消費者運用自己的平臺進行消費和獲取服務,服務平臺通常會利用高額返券的方式參與到競爭中來。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這種利用低于成本價格的方式銷售商品,且以排擠競爭對手為主要目的的競爭方式,一律認定為不正當競爭。目前互聯網專車平臺通過大幅度補貼的方式參與競爭,其本質上已經違背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平等競爭精神,造成了市場環境中的只需混亂,影響了市場公平。
二、互聯網專車市場運營問題對策
(一)依托經依法開展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監管工作
市場壟斷所帶來的弊端不僅僅表現在行業發展和技術創新之上,更重要的是其對于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的剝奪,最終造成對消費者權益的全面侵犯。對于互聯網專車服務而言,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之下,缺乏全面監管的互聯網專車服務已經出現了壟斷趨勢,因此在經營和消費者權益保障方面,應當積極采取監管措施。本文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首先應當確立互聯網專車的合法地位,通過出臺與互聯網專車服務相關的司法解釋,是指能夠在法律層面上得到合法地位的確立,從而使其能夠在法律監管下形成合約[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約束下,訂立互聯網專車服務與消費者之間的合同,從而使其能夠接受法律的監督和制約。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互聯網專車服務所面對的壟斷問題,主要原因在與對互聯網專車的理發確實,因此應當通過法律建立起典型合同,借助典型合同的方式,對消費者和網絡服務平臺之間的利益狀態和沖突問題進行權衡,使互聯網服務能夠在陽光、透明的法律監管下有序開展。
在具體的政策實施中,相關職能部門應當負擔責任,通過對國外相關法制經驗的學習和借鑒,結合我國真實的市場環境,頒布統一法規文件,對互聯網專車平臺加以約束。在工作過程中,職能部門可以責令成立專門的調研小組,對開展大規模互聯網專車服務的城市進行市場調研,并依托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進行法規制定。例如在安全監管的問題方面,應當打破傳統管理中不允許私家車進入服務平臺這一規定。嘗試開放渠道、多維運營促進行業發展,避免行業內部形成壟斷利益,最終造成消費者的損失。
(二)積極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建設
互聯網專車服務是目前公共交通服務中的主要服務方式,也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快捷手段,因此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設方面,應當加強改革措施,營造良好的、平等的競爭環境,深刻避免惡性競爭、不正當競爭的出現。本文認為,在政策措施方面,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對傳統出租車的運營成本加以控制,通過調控,時傳統出租車可以實現快捷、高效拍照經營牌照轉讓,杜絕“份子錢”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提高出租車司機福利,降低傳統出租車的競爭壓力。此外,地方政府的公共交通主導部門,應當通過正規渠道與互聯網專車平臺的經營法人,簽訂購買服務協議,從而實現對于互聯網專車的轉向管制。對于政府主管部門來說,一方面應當設立互聯網行業準入標準,對專車等級、專車運營進行審查;另一方面則需要對互聯網專車運營過程中的中介服務提出規定明確,使服務商嚴格旅行監督管理職責。
結論: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發展,互聯網用戶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購買專車服務也逐漸成為公共交通主流。在經濟法中,互聯網專車服務的市場競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無論對市場秩序還是消費者權益而言,都有著不小挑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出臺法規政策,明確監管責任,促進市場公平。
參考文獻:
[1]彭岳. 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以互聯網專車為例[J]. 行政法學研究,2016(01):117-131.
[2]張海柱. 話語聯盟、意義競爭與政策制定——以互聯網“專車”論爭與監管政策為例[J]. 公共行政評論, 2016,9(05):3-23+203.
作者簡介:陳春霞,1984-03,女,漢族,河南駐馬店市人,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專業: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