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迪
摘 要:一些高校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能力,忽視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文章針對“高校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探討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類型,提出高校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中圖分類號:C961;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01-02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質,才能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高校傳統且單一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因此不斷完善高校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十分重要和必要。
所謂“復合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復合型和綜合性技術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而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則是指精通外語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專業英語教師在培養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時候,除了教學基本的外語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翻譯、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進而使學生成為優秀的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
1. 復合專業型外語人才培養
這種培養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在熟悉外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能牢牢掌握外語這一語言的基本使用方法。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容主要涵蓋經貿外語、商務外語、國際新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
2. 專業方向型外語人才培養
這一模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外語精英人才,要求學生在外語知識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基礎的外語知識,還要掌握外語在金融、科技、電子等新型行業方面的應用情況。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在語言學、文學、翻譯學等方面的學術素養。
3. 雙外語型外語人才培養
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外語專業學生還必須要學習第二外語,這是因為目前社會對于單一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存在相對過剩,而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德語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卻相對緊缺。所以,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一些外語院校更是要大力推進雙語專業學生的培養力度,這不僅利于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而且也更能有效提高學生就業的靈活性。
1. 優化外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高校培養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關鍵一步,即是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眾所周知,一名復合應用型優秀外語人才,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外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要具備與未來職場相關的專業技能。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社會背景的影響下,外語這門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實現有效且深入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工具。
研究調查發現,在課程體系優化這方面,已經取得良好成效的當屬上海某高校。主要就是采取“2+2”分段教學模式,在大學四年時間里,大一、大二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基本技能和能力,而當學生的語言基礎比較穩固之后,專業教師會在外語教學的基礎上融入金融、貿易、管理、旅游、商務等相關專業課程。
這是一種“語言知識+專業技能”的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能夠更深入地掌握基礎外語知識,而且能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
2. 加強外語專業優秀教師隊伍建設
想要培養優秀的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除了完善課程設置體系,還應該注重提高外語專業教師隊伍的素質與能力。比如,組織專業教師到兄弟院校進行學習,并與其他優秀的同行教師就相關專業教學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能使彼此的專業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有條件的高校則可以積極引進復合應用型師資隊伍,這樣不但能夠充實現有的教師隊伍,而且還能讓在職教師學到更多有效且科學的教學技能。除此之外,優秀外語專業教師除了懂得基礎外語知識,還要盡量學習管理、旅游等新興行業知識,促使自己從語言型轉型為專業型。
3. 實現校企之間的有效合作
任何一門語言,只有應用,其價值和意義才能顯現出來。所以,高校在培養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應用機會。
比如,安徽外國語學院在培養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方面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并與國際萬豪集團、希爾頓集團、中國國際旅行社、新東方集團等一百多個知名集團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學院每年都會為學生爭取實習的機會,相應的,企業也積極為學生提供了各類實習崗位。以“希爾頓集團”旗下的希爾頓酒店為例,學院每年都會在國慶節這一旅游旺季安排即將畢業的外語專業學生到酒店實習,并做好前臺服務、咨詢等工作。很多學生不僅從中得到了鍛煉,而且還因為表現出色,提前被用人單位聘用。
近幾年,安徽外國語學院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專業對口率達80%。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安徽外國語學院目前已經形成了“外語+專業+綜合素質”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而學院的外語專業教師也一直致力于培養外語基礎扎實、專業特長明顯、綜合素質較高,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開闊的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復合型涉外專業人才。
4. 豐富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
不難發現,那些能夠培養出優秀外語人才的高校,其外語系教師都特別注重學生第二課堂的豐富性。由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存在“互容、互補、互動”的良性關系,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中,會使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例,學生的第二課堂可謂是豐富多彩,且每一天的課堂內容都不一樣。比如,周一是英語演講比賽,周二是英語風采大賽,周三是外語配音大賽等。從目前看來,每周不同形式的英語活動不僅吸引了外語專業學生積極參與,而且還使學生之間懂得了互助學習、交流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不同的院校而言,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理念雖然不同,但各院校在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方面卻費了很多心思。以福建福州某外語學院為例,外語專業教師會把學生的第二課堂設置在室外,而比較受學生歡迎的就是志愿者活動。比如,在廈門國際馬拉松、廈門國際羽毛球公開賽等大型賽事中,都能看到外語系學生服務國際友人的身影。對于城市而言,這利于整體形象素質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其自身的外語水平以及專業素質、人文素養也都得到有效提高。
5. 鼓勵學生學習多種語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發展理念的提出,單一的外語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發展的需求。所以,培養多語種語言人才顯得十分必要,這也是高校培養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的重要體現。
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都陸續開設了“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多種非通用語種專業,其具體的雙語人才培養模式,即是以非通用語種為主要培養專業,并把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相關數據顯示,15%的學生因為學習了第二語言,一畢業就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并且實踐證明,掌握雙語語種或者多語種的外語人才的競爭力要遠遠高于單語語種外語人才。
外語是外來語言,隨著各個國家之間的有效交流,人們之間的交往溝通變得越來越頻繁,高校也開始致力于培養復合應用型優秀外語人才。這不僅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同時也能有效推進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因此,對于高校而言,培養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任重而道遠,還需要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楊微,于鵬.市場需求背景下的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05).
[2]馬曉晴.論高校外語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6(10).
[3]喬瓊.商務英語考試對于高校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J].經濟視角,2017(10).
[4]高巖.外語專業復合型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7).
[5]任良耀.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改革發展路徑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