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艷麗
摘 要:數學學科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如何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教學改革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文章分析數學教學現狀,探討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策略,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轉變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30-01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最基礎的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輕、學習難度較小。因此,為了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堅實的知識基礎,教師就需要加強對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科的學習是學生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學習好數學,才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展現出高品質的學習素養。
新課程教學改革使我國整體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時改革方向出現偏差,導致數學學科改革力度不足,數學教學質量無法提升。數學學習思維的培養對學生學習數學起至關重要作用,學生只有具有較強的學習思維,才能獨立解決數學難題,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數學教學現狀的不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即教師教學理念存在弊端,學生學習興趣較低,課堂教學內容不足等。因此,廣大數學教師只有及時認清教學現狀,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相關問題的改善,才能保證數學教學質量的高效提升。
(1)教師教學理念存在弊端。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的指路人,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大多都是通過教師教學來進行的。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一些低年級數學教師教學理念存在弊端。部分數學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習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使得一些學生浪費了大好的學習時光。教師錯誤的教學觀念,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還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進行一項新技能的學習時如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學習興趣,就會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課上甚至課下的自主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更是如此,如果學生缺乏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就不會積極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會對數學學科產生厭惡心理,更談不上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3)課堂教學內容不足。學生的知識主要是在課堂中獲得的,如果教師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就能獲取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就能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基礎。反之,如果教師課堂教學內容不足,就會導致學生連基礎知識都不能及時掌握,就不利于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數學思維不僅是數學教學的核心,還是學生智力的核心,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將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作為最基礎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應該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數學能力不斷得到發展。當然,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為學生創造不同的鍛煉數學思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即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轉變教師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數學思維對數學學科學習的重要作用。
(1)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首要前提,只有學生產生了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而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即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教學情境,引進相關的教學輔助工具,豐富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能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就會產生知識學習的渴望。
(2)轉變教師教學方法。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一直扮演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應該將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學生從知識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知識學習的主動者,這樣才能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培養數學學科的學習思維。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了培養學生數學學習思維,低年級數學教師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到課內和課外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的豐富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個全新的數學學習觀念,為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傊?,教師要加強對數學教學的重視。
總之,為了低年級學生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展現出較高的學習素養,就需要教師通過日常教學中的一點一滴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只有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郭祥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發展數學核心素養[J].小學數學教育,2016(23).
[2]冀彩琴.加強一年級數學課堂語言訓練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02).